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去貴州省博物館,看「鎮館之寶」——東漢銅車馬

去貴州省博物館,看「鎮館之寶」——東漢銅車馬

博物館是城市的文化窗口,是厚重歷史的承載,代表的是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文化符號,而不同地區的博物館體現著獨一無二的地方文化,獨具地方魅力。作為世界了解貴州的重要文化窗口,貴州省博物館凝聚貴州多彩燦爛的文化,將其展示在世人眼前。東漢銅車馬、楊氏土司墓的金鳳冠……這些「鎮館之寶」,我們來一一了解。


貴州省博物館

去貴州省博物館,看「鎮館之寶」——東漢銅車馬

貴州省博物館於1953年籌建,2017年新館正式對外開放,新館外建築群型極具設計感,猶如5塊被切削的菱石矗立在黔中大地,是貴州堅固永恆的精神象徵。「菱石雖小,內蘊文化千島」,貴州多元的山地環境孕育出多彩的山地文化與民族風情,在「菱石」里綻放出最美的姿態,展示出貴州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民族文物為貴博館藏亮點,在國內獨樹一幟,其中中國苗族服飾庫和中國苗族銀飾庫位居全國第一。

文物精品——楊氏土司墓的金鳳冠

去貴州省博物館,看「鎮館之寶」——東漢銅車馬

貴州省博物館有兩件精美絕倫的金鳳冠,一件屬於播州楊氏土司楊相的正妻張氏,另一件則屬楊相的側室,不僅體現了播州楊氏的厚葬之風,也折射出偏居西南一隅的地方土司政權的「王權」特徵。

歷史上遵義長期被稱作播州。元明時期,播州楊氏土司位居「貴州四大土司」(播州楊氏、思州田氏、水西安氏、水東宋氏)之首,播州版圖,在楊氏的經營下,逐漸擴大,最大的時候,除了今遵義市外,還包括四川、重慶南部和貴州黔南、黔東南的部分地區。從楊端入播至末代土司楊應龍,播州楊氏一共27代30世,對播州世襲統治長達725年,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

據了解,金鳳冠製作工藝精湛,使用了打胎、累絲、鏨刻、寶石鑲嵌、鍛造等細金工藝,冠飾中的龍鳳、花朵、蝴蝶等尤其精美,是目前存世的此類文物中的精品。由於這組文物是被盜後追繳的,入庫時器物已散亂無形,部分飾件殘斷或遺失,之後的所有復原因此都帶有臆測的成分。經過重新修復,如今這兩件金光閃閃的鳳冠終於得以在貴州省博物館三樓展廳與大家見面。

鎮館之寶——東漢銅車馬

去貴州省博物館,看「鎮館之寶」——東漢銅車馬

東漢銅車馬距今已兩千多年,是貴州出土的國寶級珍貴文物,可以算是貴州省博物館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東漢銅車是迄今為止中國漢墓中出土的車馬里最精美的一個。

1975年,東漢銅車馬在貴州興義萬屯漢墓出土。原物為一車一馬,青銅鑄造,總長1.12米,通高0.88米。馬由首、尾、頸、足、軀、耳等11段裝配而成。整輛車由大約300個零部件組成。銅車馬具有古代輜車的特點。其車廂很嚴密,頂棚完全封起來的,在古代,這種輜車要麼是女性乘坐,要麼是用來裝貨物。漢代輜車主要供婦女乘坐,史書中多處記載皇帝的母親、皇后或后妃出門必乘輜車。

事實上,這件銅車馬是一件明器。明器是我國古代專門為了殉葬,仿照實物製成的殉葬品和各種器物。銅車雖為明器,但處處仿照真車馬制,從大的結構到細枝末節,除尺寸為真車的三分之一外,均與真車馬無異。製作精細,工藝精湛,如銅車馬的車棚厚度僅1毫米,輕柔如紙。

據工作人員介紹,貴州東漢銅車馬的形象,同中原地區和四川、甘肅等地漢墓中出土的同類文物相似。這一文物的出土,對探究兩漢時期中原文化與夜郎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了實物資料。如今,東漢銅車馬靜靜佇立在貴州省博物館三樓中心位置。

  • 貴州省博物館地址:

    貴陽市觀山湖區林城東路107號
  • 公交路線:

    48、58、208、209、218、263、281路到貴陽警備區站或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北)站,下車後步行200-300米可以到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