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IT教授:巨頭叢生非因監管寬鬆 但反壟斷因此更有必要

MIT教授:巨頭叢生非因監管寬鬆 但反壟斷因此更有必要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有大量證據表明,美國和發達國家的許多行業已經變得更加集中,市場份額由少數幾家公司控制。

這導致人們對削弱的市場競爭和軟化的反壟斷執法是否導致了企業巨頭的崛起產生了很大的擔憂,這對消費者、勞動者和經濟造成了可怕的後果。

經濟學家約翰-范-雷南(John Van Reenen)周五在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舉行的年度研討會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消除了部分這樣的擔憂,但並非全部。

他認為,新技術和全球化放大了規模最大、生產效率最高的公司所享有的優勢,推動了它們的市場主導地位。

范-雷南寫道:「如果更多的市場變成像數字平台競爭那樣『贏家通吃』,這將催生『超級明星公司』的主導地位。這些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源自『市場競爭』的加劇,而不是市場上的反競爭兼并或聯合。」

真正的市場

這篇文章為今年的全球央行年會拉開了序幕。今年年會聚焦於實體市場(而非金融市場)不斷變化的結構以及貨幣政策的影響。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范-雷南的這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先前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公司利潤上升、薪資不平等加劇和生產率低下的總體趨勢——所有這些都指向市場競爭普遍被侵蝕——可能具有誤導性。例如,他和其他經濟學家發現,大多數美國公司要麼沒有增長利潤,要麼在產品成本之上可要價的空間縮小了。

換句話說,有充分證據證明,總體公司利潤的增長完全是由少數公司推動的,這些公司的生產率和創新水平也最高。

他說:「絕大多數的變化都是由於公司之間使它們向更大、更有效率和更有利可圖的公司轉變的重新分配所造成的。」

「超級明星」企業

他發現了勞動力份額下降的一個類似情況——企業收入流向工人的比例。他再次指出,研究發現,大多數公司的勞動力份額保持穩定,但利潤集中的「超級明星」公司的勞動力份額大幅下降。

范-雷南的理論是否正確,這對貨幣政策將產生影響。他表示,如果競爭疲弱和反壟斷執法不嚴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那麼我們正在目睹的產業的集中最終將導致「毫無效率的價格上漲」。這進而可能迫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另一方面,如果「超級明星」企業的情況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生產率的提高應該會推動經濟增長,提高工資,減少通貨膨脹。

然而,范-雷南謹慎地指出,即使他是對的,那也不應該減輕人們對集中和競爭的廣泛關注。他寫道:「即使『超級明星』企業憑藉戰勝競爭對手的優勢獲得了目前的主導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將永遠利用自己的力量為消費者謀福利。他們很可能試圖通過遊說、設置准入壁壘和收購未來的競爭對手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因此,缺乏反壟斷執法可能不是行業集中的原因,但行業集中可能使未來的反壟斷執法和其他監管行動變得更必要。(爾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觀察 的精彩文章:

全球金融危機將至?多家機構和大佬紛紛發聲預警
亞馬遜市值直逼蘋果 誰將率先突破萬億美元?

TAG:華爾街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