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此人的一項舉措,令最為繁榮的地區一去不返

北宋此人的一項舉措,令最為繁榮的地區一去不返

在抗戰史上,有一件極其悲痛的事件,該事件與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為抗戰時期的中國三大慘案,這便是1938年的「花園口決堤」事件。其時,日軍沿津浦線南下,依靠其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已攻陷了徐州,並欲趁機再沿隴海線西進,以侵佔我國的中原腹心地帶。國民政府為遲緩日軍的攻擊,便於1938年6月9日,決定採取「以水代兵」的方法,下令扒開位於今河南省鄭州北郊的黃河渡口--花園口。

花園口一被扒開,滾滾黃河改道南下,一瀉千里,最終形成了豫皖蘇約30萬平方公里的黃泛區。據不完全統計,因該事件直接淹死與餓死的民眾多達近九十萬,受災人口千萬以上,民房被沖毀140餘萬所,耕地被淹沒2000餘萬畝。黃河之水所到之處,房倒屋塌,災民遍野,有390多萬人因之離鄉背井。且直到1947年的花園口被堵復,每年逢黃河汛期時,黃河之水都會泛濫,淹沒農田,而洪水過後有經常是蝗災,且被黃河沖刷過的耕地,到處是沙丘,地表突兀,根本無法耕種,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就是受此間接影響。

「以水代兵」的事件,在我國的史籍上很早就有記載。而最早得追溯到春秋末期,晉國的智伯瑤『水灌晉陽城』,可惜智伯雖很聰慧,卻剛愎自用且貪得無厭,欲滅趙氏不成,卻反被趙氏策反了魏氏與韓氏,三家共滅智氏,也奠定了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格局。戰國末期,秦國為攻破魏國國都,水灌大梁城,將這一在當時天下最為繁華的都邑變成了一片澤國等等。

而在歷史上對後世影響最久的「以水代兵」事件,還屬兩宋之際的杜充「黃河決堤」事件。在宋朝的時候,兩淮地區(也即今豫東、皖北、蘇北)無疑是當時最為富饒繁華的地區。自唐中期以後,關中平原及河洛地區多經戰亂殘破,也就漸漸地衰落下去了,而汴州(今河南開封)利用其便利的水運,漸漸地繁盛起來。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在其《長相思·汴水流》中即寫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

唐朝末年,汴州成了朱溫的根據地,後來朱溫廢唐自立,為梁太祖,建都於此。雖後唐滅梁,遷都於洛陽,但洛陽多遭戰亂殘破,始終不敵汴州繁華,後晉、後漢、後周乃至北宋亦都建都於汴州。其時,不止汴州一地繁華,其周圍的兩淮地區也是當時宋朝最為繁榮的區域。而如今,我們都知道這一地區也基本上就是後來的黃泛區,是我國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在前不久,某著名公司在招聘時,還特彆強調不招取黃泛地區的員工。

那造成當初宋朝最為繁榮地區,其繁榮一去不復返的始作俑者,便是兩宋之際的杜充。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南下,時任東京留守的杜充不敢與金人交鋒,為阻止金國的東路軍,便下令開決黃河大堤,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圖以此阻擋身後金兵。其結果卻並沒有阻止住金國東路軍,還徒令所經區域的百姓被淹死二十萬以上,因流離失所及災後瘟疫所遭成的百姓死亡人數更是數不勝數。使得北宋時期這一最為富饒繁華的地區也毀於一旦,近千萬人無家可歸,而成為難民。

宋金之際,中原長久戰亂,以及金朝的吏治腐敗,未能及時、有效地治理黃河。而終使得黃河自杜充決堤後,便改道南下、奪淮河入海,而黃河的含沙量非常大,夾雜著大量泥沙滾滾而下,淤塞了下游的入海通道,抬高淮河下游水系的水位,致使洪水排泄不暢,四處泛濫,而使得淮河的下游水系變得紊亂,從而導致了兩淮地區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百姓流離失所。所以,元明清時期,都曾持續不斷地大力地治理黃河。

源於皖北地區的《鳳陽花鼓》中寫道的: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即是反應了該時期,兩淮地區災禍連連的狀況。當然,朱元璋也是背鍋俠,至明末清初,連明祖陵與古泗州城都淹沒於洪澤湖底了。而洪澤湖、駱馬湖及蘇魯交界之處的微山湖、昭陽湖等湖泊都是形成與黃河奪淮入海期間。直到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陽(今蘭考縣)北岸銅瓦廂決口北徙,才終止了黃河奪淮的局面。

而1938年的黃河花園口決堤,再次使兩淮地區的百姓蒙受長久的苦難,直到1947年的花園口被堵復。新中國成立後,亦用了十餘年的時間治理淮河,才徹底改變了兩淮地區災禍連連的歷史,這也是兩淮地區經濟發展較為滯後的原因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梁山108將,阮氏三雄「花式排位」的玄機
古人自稱時「稱名不稱字」,那張飛何以自稱燕人張翼德?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