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EO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是自信而是任性!

CEO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是自信而是任性!

編者按

擅長技術而成為CEO的當今已不鮮見。技術型 CEO、銷售型 CEO,財務型 CEO比比皆是。而擅長技術卻不知如何定位自己的CEO身份的也不少見,他們為什麼會對自己的身份認知出現偏差?

文 / 王鸝 協立投資合伙人

去一家高新技術創業企業參觀,聽創始人介紹公司情況,一上來就把我們整蒙了。PPT看不明白,聽了一圈下來竟是越聽越糊塗,不知道他的企業是幹啥的,產品是怎樣的。

我暗自問:莫不是我們這些人智商低?好像不太應該。又悄悄問了同來的清華博士,確認他也沒搞明白。

嘗試對這位CEO做一個證偽:是他思維不清晰導致?可明明他是個研發大拿,邏輯性應該超強,能說不清楚公司這點事嗎?結論肯定不是。

幾番思考,只能判斷,這是一個CEO的自我認知問題。

那位清華博士對此感同身受:他不是作為CEO在介紹公司,是作為技術專家在講述自己的技術有多厲害。

好吧,擅長技術而成為CEO的當今已不鮮見。擅長技術而不知如何定位自己的CEO身份的,還是值得說說。

技術型CEO的認知

這位CEO對自己的定位如下:

1

CEO就是主外的。

除了最拿手的技術研發完全靠他之外,還包攬了大客戶談判、供應鏈關係疏通、市場開發等工作。他能把全副身心撲在產品開發上,產品搞得差不多了,又能把90%甚至以上的時間都花在跑客戶、跑市場上。

2

President(總裁)是主內的。

國外有把總裁安排為掌握日常工作的第一副總,通常是一位擅長行政事務的人,把市場客戶以外的內部事情管起來。

顯然,這位CEO給自己的定位是主外。雖然他目前尚沒有合適的總裁,且總裁的缺位已經造成了公司的紊亂,給他帶來相當的困擾。

目前公司狀況是:已經露出蒸蒸日上的苗頭,業務在發展,訂單已經進來,客戶、市場都有了,為此快速招入了一批員工,從十幾人擴大到幾百人。當這位CEO滿天飛著談客戶跑市場的時候,公司內部卻呈現部門扯皮、會議低效、執行走樣、官僚作風、運營效率低下,員工缺乏主人翁精神等亂象。這種狀態帶來的最大隱憂是影響訂單交付。誰都知道,如果大訂單的交付出現問題,帶來的直接損失會讓公司面臨生死存亡。

兩個問題

第一,「CEO主外」的定位是不是對?

如果從搭班子的角度講,CEO主外,總裁主內,理論上可以成立。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作為一個管理者或者CEO,你最欠缺的是什麼?你在尋找總裁的過程中,要找最能彌補自己缺點的人,接下來就是要釐清你需要找什麼樣的人。當一個人對自己認知不清晰的時候,很大概率找不到合適的另一半,即便幸運地碰到不錯的搭檔,結局很大可能也是不歡而散。

第二,創業期的「CEO主外」成不成立?

我的看法是,「CEO主外」至少目前只有部分成熟大公司這樣對CEO劃分崗位職責邊界,但如果你說:我知道我的特點,我就是喜歡做市場,我很擅於跟客戶談,到現場跟客戶講PPT一樣講得很標準,產品我也都沒有問題,為什麼要放棄我最擅長的一塊,去管公司內部的流程、折騰人和事,那是浪費啊!你要這麼說,你這個CEO根本就是逃避責任,只挑自己喜歡的干,不算合格的管理者,任性而已。

三條建議

第一,你仍然是個創始人而非CEO。

把成熟大公司對CEO的崗位職責邊界搬到創業公司,那是你的幼稚。創始人不管叫什麼,CEO也好,總經理也好,董事長也好,只要是企業發展階段重要緊急的事情,都是你的事,你都應該管。創業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不能靠寫出來的崗位職責來工作的,不然這個組織一定缺乏協同性,推諉就成為常態。

還有,當一個創業公司還沒到穩定的規範時期,還在經歷快速發展,還在生死存亡階段的時候,所有影響公司生死存亡的事都是創始人的事。

第二,授權並不代表賦能。

有些CEO應對內部管理的招數就是梳理公司架構,明確部門責權利,他認為作為 CEO, 只要管好各部門主管,然後再由各部門主管管好各自部門,結果證明這種做法很天真。他不明白,為何授權很充分,大家卻沒做到他希望的各司其職、運營高效。問題在於,他把賦能簡單理解為授權,把帶團隊簡單理解為職責劃分清晰。

賦能和帶團隊,核心關鍵是「價值感」,你要讓團隊的每個人獲得價值感,知道自己在組織中的作用,才能有驅動力,有成就動機。否則,誰能忍受創業團隊長期的辛苦、低收益和系統化不夠這些弱點呢?你要讓核心團隊有驅動力,整個大團隊才會有驅動力。

所以,技術型CEO可能需要學習什麼叫賦能和帶團隊。

第三,別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做技術型的 CEO,或者做銷售型的 CEO,做財務型的 CEO,一朝順利拿下客戶市場,往往會沉醉其中,覺得自己智力超群,做啥成啥。而長期研發工作養成的那些崇尚務實、親自動手解決具體問題的好習慣,會繼續讓你身先士卒、事無巨細、惜時如金,成為公司沖在最前邊的那個人。這個時候,記得要往後退一退,不要讓你的「個人英雄」妨礙團隊強大。要把之前90%的時間分一些去關注人,支持團隊成長。

本文刊載於《中歐商業評論》2018年8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歐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重塑組織,這才是區塊鏈的最大價值?
《水滸傳》里真正能獨當一面的幹將只有這一位

TAG:中歐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