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14.依照觀心的道理,來解釋這一段經文法華經淺釋

114.依照觀心的道理,來解釋這一段經文法華經淺釋

譬喻品第三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N2 廣明車等 分二

O1 明車之體相 O2 釋有車之由

今O1(4)

又多僕從而侍衛之:仆,是做工的工人;從,就是隨從而保護著。侍,是侍奉,就在旁邊照顧、做工;衛,是衛護。按照字義是這樣講,「僕從」是譬喻方便法門、方便波羅蜜,以方便法而達到彼岸。這方便法,是能委屈婉轉的順承人意,為人做一些工,來幫助人,所以這叫方便波羅蜜。天魔外道及二乘人都離不了這方便的智用,都隨著這個方便的智去修道。所以在《維摩經》上說:「皆吾侍者。」皆,就是全是,全是來侍候我的人;侍者,就侍候我的人,好像 waiter(服務員、侍者),就是來服侍、幫著做工的這種人。

僕從,又有一種意思,就是果地所得的神通。果地的菩薩,是已經證果,得到十地的地位。果地的菩薩都有神通,能遂心如意,想做什麼就可以成就什麼。這種神通能以遂心如意,好像有很多僕從來保護著。這就是大乘法要需要很多方便法來幫助、來成就,所以這叫「又多僕從而侍衛之」。言其神通,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到,好像有很多幫助做工的僕從似的。

現在這一段文,約「觀心」來講。我們現前這一念的心性,往豎著來說,也沒有一個先、一個後,也沒有一個開始、一個終了;若往橫著來說,這心也沒有一個邊際。沒有一個邊際,所以在現前一念心性來說,也就是空諦,也就是假諦,也就是中諦;諦,就是道理。因為它具足「空、假、中」這三諦,所以就謂之「高」;這就代表「其車高廣」的「高」字。

又我們現前這一念心,是具足十法界的;佛法界、菩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天法界、修羅法界、人法界、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這十法界都沒有超出這現前的一念心,所以又給它起個名,叫「廣」,因為這十法界太廣大了。

我們的性德,就是自性的這種德,超過恆河沙數,所以叫眾;性德的本體,就是寶;所以給它起個名字就叫「眾寶莊校」;庄校,是互相有一種接連不斷的意思。

又者,我們心外就無法,法外就無心,所謂「佛說一切法,應眾生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就是法,法也就是心」。外道怎麼叫外道呢?他就心外求法,向心外邊找法去。既然心外無法,一說這一個「心」字,就包括世法、出世法;世法、出世法,都包括在這一個「心」字裡邊了。所以這樣子,就譬喻「周匝欄楯」。

又者,這個心能普遍感應一切,有一種感應道交的力量,所以「演諸音教」;演是表演,諸是一切。一切的音聲和言教,也都不出這一念心,所以這又叫「四面懸鈴」;四面懸著鈴鐺。「又於其上,張設幰蓋」,這也是說的這一念心;言其這個心,是一切諸法中最妙的。它既然為諸法中的最妙,所以就無法不包,沒有法不在這個心裡頭包著;也無法不覆,這個心都在所有這一切法的上邊;所以才說「又於其上,張設幰蓋」。

我們這個心,有心王,又有心所。心王,就是八識心王;八識就叫心王,其餘的都叫心所。這個心王,有時作一種的觀想;它這兒一作觀想,其餘所有的心所,就都響應它,就都聽它招呼。所以這就譬喻「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

講經講「觀心」,這種講法很多人都不容易了解;你要是不了解就不聽,那始終都是不了解的。你看!人人都知道有個「心」,而心有這麼多個講法;講出來,反而不明白了。

這個心所,有個善心的心所;善心和心所互相幫助,有一種接連不斷的因緣,這就譬喻經上所說的「寶繩交絡」。在善心的心所裡邊,能生出來無量的智慧,也能成就無量的福德,所以這又譬喻「垂諸華纓」。

又者,這一念的心性,具足柔軟的法,也具足輕安的法,而且還具足一切諸法;所以就重重無盡,左一層,右一層,說也說不完,講也講不了。一念心性就有這麼大的作用,所以這又譬喻「重敷婉筵」。這個心性,也就是動、也就是靜,也能動、也能靜,動不礙靜、靜不礙動,動靜一如,動靜不二,這就是表示的「安置丹枕」。

你再往深了一層來觀察,這個心性的理,是由「妙觀察智」顯出來的,所以就譬喻「駕以白牛」。「膚色充潔」,誠信的這種功德,微妙不可思議,所以這就叫「膚充」,膚非常的滋潤。在這個心性具足有無量的功德,要是不摻雜煩惱,這就叫「色潔」,色潔凈了。因為你在你心性裡頭,不摻雜無明煩惱。這個心,具足圓融自在,這是譬喻「形體姝好」。

觀心這種「圓觀」,就是圓融無礙的這種觀察智慧;它能生長一切的善根,所以這叫「有大筋」。那麼這種圓觀,又能摧伏三界以內的見愛──見愛,也就是愛見,這種顛倒的思想;摧伏,就是把它摧毀了、沒有了;所以這叫「有大力」。

這種圓觀,它是定慧不二,即定即慧,即慧即定,定慧圓融,所以譬喻「行步平正」。這種圓觀,它能以任運而達到彼岸,所以比喻為「其疾如風」。這種圓觀,它又能使令一切的心所、支配一切心所,所以就叫「又多僕從而侍衛之」。

現在依照觀心的道理,來解釋這一段經文,若往多的講,還有種種的講法;不過限於時間的關係,暫時講到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人死後若要做功德超度他,為何須在七七四十九日內?
38.要想見文殊菩薩,就要先記著這十種吉祥的事情法華經淺釋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