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雪域最大的王,世間最美的情郎
1683年,西藏曆法中的水豬年,一戶貧苦人家生下了一個小男娃,傳說這男孩一出生,七個太陽同時出現,兩年以後,兩個神秘的大喇嘛突然造訪,拿了一堆佛教法器。
小男孩對一個木魚很感興趣,稚嫩地說:「這是我的!」接著把他看得上的東西一樣一樣挑出來,說:「都是我的!」
喇嘛們驚呆了,所有法器都有五世達賴喇嘛的印章。最終,他們確認,小男孩就是五世達賴羅桑嘉措的轉世靈童!
從此,小男孩的命運發生了改變。15歲那一年,小男孩正式在布達拉宮坐床,成為了第六世達賴喇嘛,五世班禪為他取了個法號——倉央嘉措。
多年以後,小男孩成了雪域高原最大的王,也成了雪域最能寫詩的王。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雪域高原的「王」寫詩是必修課,倉央嘉措第一次看到老師給的詩歌教材《詩鏡》時,就問老師「這是佛法嗎?」「是啊,這也是佛法。」因為佛法要傳播,就要講究用語,學好了寫詩,將來就能更好的傳播佛法了。
倉央嘉措潛心研究詩歌,寫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表面上他所寫都是描寫男女之情的情詩,但實際上是,他的詩是引人入佛門的方式。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相思十誡》
這首詩看似凄美,但其實告訴世人,如果你做到這十件不能做的事情,就可以擺脫人世間的情慾糾纏。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閑事。
正像這首詩里寫的,世間男女執著於情愛,即便什麼都不要,也要「在一起」,即便已經分開了,也「放不下」,這就讓自己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中。當世間男女迷茫之時,倉央嘉措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閑事」,根本沒有必要在意,唯有生死,才是大事。
索達吉堪布曾說,倉央嘉措的詩有外、內、密三層涵義。從外義而言,闡述了男女之情,但其內義和密義,多數人卻無從了知。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首詩對世人具有殊勝意義,欲界男女難免都貪執感情,通過讀他的情詩,迷惘無助之人將被接引入佛的境界,依此因緣,緩緩種下解脫的善根。
就拿這首詩來說,字面意思是:世間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既對得起佛陀,又對得起愛人。但這也間接說明了,如果你是個在家人,可以一邊過世間生活,一邊做對佛教有意義的事情;但若是個出家人,就必須勘破情關,放下對愛人的執著,如此才能荷擔如來家業。
其實,他的情歌,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外義是世間的男女感情,內義折射了當時的歷史狀況,密義則揭示了修行的心態和方法。而且,有些詩篇還隱含著對藏地政治、經濟、文化的透視,並對未來的變遷作了預言。
很多人都認為,倉央嘉措作為一代活佛,所寫、所做的事情一直圍繞著情愛,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就會發現,作為一位宗教領袖,他並沒有忘記度化眾生,引眾生入佛門。
倉央嘉措用世俗的方法讓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讓我們感到了佛法並非遙不可及,用詩歌讓我們領略了佛法的教義。
他是法王,是情郎,更是一名佛教的傳播者。


※唐詩排名第一的作者,由於官小被史書忽略,墓志銘出土後真相大白
※令人長嘆,英勇蓋世卻不得善終的九大英雄!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