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民國的大師妻子,

大多風華絕代,充滿傳奇,

才情雙全如林徽因,

與梁思成投身中國古建築,至死方休;

讀書萬卷如楊絳,

與錢鍾書舉案齊眉,相守百年。

……

在璀璨星辰中,有一個人,

彷彿隱藏在歷史的氤氳中,

逐漸被人們遺忘,甚至是誤解,

她比林徽因痴情,一生只愛一個人,

她比楊絳勇敢,哪怕受到非議的目光,

提到她,

很多人想到第三任妻子的悲哀,

想到老夫少妻的笑談,

卻少有人了解她的真實,

她為中國歷史文化傳承的貢獻,

她就是錢穆的妻子,

胡美琦

01

· 亂世飄零,新亞相遇 ·

他是名滿天下的學者

她是青春洋溢的少女

胡美琦的父親胡家風,

民國時期擔任過江西省主席,

家境殷實,又是政要,

1949年解放軍渡江勢如破竹,

便帶著全家逃到香港,

胡美琦原本在廈門大學讀一年級,

不得不被迫中斷學業,

跟隨家人也來到香港。

原本錦衣玉食的一大家10多口,

身無長物,只得在香港街頭要飯吃,

為了糊口,女孩去當紡織女工,

胡家風夫婦找了份糊火柴盒的手工差事。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1949年,難民過橋進入香港

當時的錢穆,也是剛到香港,

和友人創辦了新亞書院,

那是一所符合他心中理想的學校,

可是,時局動蕩,維繫困難,

最初的學校經費,是由上海商人支持,

但十個學生有八個拿不出學費,

校舍簡陋、設備缺乏,教授拿不到薪水,

學校瀕臨絕境,錢穆只能硬撐,

香港天氣濕熱,他就睡在教室地板上,

犯起胃疾,只能蜷縮在地上呻吟,

卻從未想過放棄。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錢穆只有中學文憑,卻通過自學成為了一代大師,學術成果影響數十年,被成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最後一位國學宗師」。

一次宴席中,父親胡家風與錢穆相識,

得知錢穆辦學,便讓胡美琦寄讀,

1950年,胡美琦入學新亞學院,

就讀教育心理學。

然而,風雲變幻的特殊時期,

這門學科並沒有解答她心中的疑惑,

反倒是她選修的錢穆所授的「中國文化史」,

讓她的心中燃起了對國家、民族的希望。

此時的胡美琦只有21歲,青春洋溢,

懷揣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而錢穆已經55歲了,

發表了《先秦諸子系年》《國史大綱》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成果,人稱「北胡南錢」,

是名滿天下、望重一時的學者,

二人只是師生,萍水相逢,

僅一年,胡美琦便隨父親離開香港,遷往台灣,

兩人就此離別,恐怕也未曾想過再見。

02

· 台北重逢,忘年之交 ·

他是孤苦伶仃的老人

她是悉心照料的晚輩

1951年冬,錢穆應邀來到台北開展演講,

這幾年,他一直以復興傳統文化為己任,

積極在台北推行中華文化,

沒想到,這次的禮堂剛修建完成,不甚牢固,

頂部的水泥突然塌落,正砸中他的頭部,

錢穆當場昏迷,

索性大難不死,迎來的是遇一知己的大福。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胡美琦當時在台中師範圖書館讀書工作,

得知錢穆受傷,便來探望,

兩人聊起舊事,很是親切,

再談到傳統文化,各抒己見,更是投機。

出院後,錢穆在台中就近修養,

白天修改講稿,待到胡美琦下班來探望,

還帶來南宋以來的文學小品供他消磨,

待到一同晚餐才離去。

星期日放假,錢穆則約胡美琦去公園散步,

就這樣,時光悠悠而過,一晃就是4個月。

在胡美琦眼裡,錢穆還和以前一樣,

滿腹經綸,滿腔抱負,心中只有治學和傳道,

心中的崇拜轉向愛慕,不禁燃起愛的火花。

在錢穆眼裡,胡美琦與其他人不同,

她年輕、單純、心思細膩、落落大方,

內心,卻懷著與這個年紀不相稱的東西——

那便是對傳統文化的一顆熾熱之心,

他的心好像被點亮了,

似乎回到了曾經年輕的時代。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錢穆在講課

但他們不能夠,

錢穆在大陸的的老家還有妻子、孩子,

雖然曾寫信請妻子子女來找他卻被拒絕,

(註:當時錢穆到香港傳播儒學,子女認為他不愛國)

但一家子也曾享受過天倫之樂,

而且兩人年齡、身份差距懸殊,

難免會惹來別人非議的眼光。

心裡倘若真的有這個人,

往往會考慮更多。

後來,胡美琦繼續學業,

進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教育系,兩年後畢業,

但她深知,對於博大精深的國學,

自己還是學識淺薄,懷著對學問的渴求,

再次飛回香港。

03

· 香港定情,無畏流言 ·

是伴侶,更是知己

1954年,胡美琦和錢穆在香港重逢,

這一年,胡美琦25歲,正是如花的年紀,

而錢穆已是花甲之年,垂垂老矣,

他的妻兒仍在大陸,一人獨居,無人照顧,

這一次,胡美琦選擇堅定的站在錢穆身邊,

不求名分,只求陪伴。

對於錢穆來說,胡美琦不僅是他的陪伴者,

更是他的福星,自從兩人再相遇之後,

他的處境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同一年,新亞書院獲得美國亞禮學會的支持,

經費問題得到很大的解決,

同時,學校身份也獲得了港府的肯定,

校捨得到擴建,在體制上,也增設了研究所。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新亞書院

而此時的內地,革命浪潮高漲,

錢穆知道當時的情景,明白很難再回去了,

1956年,事業和健康都逐漸舒緩,

他決定給胡美琦一個交代,

這一年,胡美琦27歲,錢穆61歲,

兩人結婚,終成眷屬。

錢穆一生結過三次婚,

第一位妻子是無錫後宅鄒氏,難產去世;

第二位妻子張一貫,為錢穆育三子二女,

居住大陸,兩人近十年未見。

第三位,便是胡美琦。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錢穆與胡美琦

兩人相差34歲,又是師生,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如今的年代,

尚覺得不可思議,更何況半個世紀前的中國?

但對他們而言,

世俗的觀念是枷鎖,現實的陪伴才是真實。

對於這場婚姻,錢穆曾作對聯一幅:

「勁草不為風偃去,枯桐欣有鳳來儀。」

從他給高徒余英的信中,我們可以窺得一二:


穆之婚事,實非得已。以垂老之年,而飲食居處,迄少安頓,精力有限,甚何能久。最近居鑽石山,僻在郊野,聊可矚眺海光山色,並可散步逍遙,或於精力心情,稍有所以益。惟美琦以盛年作此犧牲,私心甚望其能繼續治學,勿專為家庭瑣務毀耳。

兩人婚後,蝸居在九龍鑽石山難民區,

以客廳為書室,一房儲物,

擺上小桌就是飯廳,雖清苦,卻閑適。

胡美琦是賢內助,也是避風港,

她不只料理家務,協助錢穆應酬各方關係,

看著丈夫在新亞書院困局中苦撐,她柔聲安慰;

縱然生活困頓,也絲毫不曾抱怨,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港府以新亞書院為基礎,

合併其他幾所私人學院成立香港中文大學,

他們才稍得喘息。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兩人的生活雖簡單卻不乏情趣,

他們喜歡旅遊,到風景絕佳處喝一杯咖啡。

錢穆擅崑曲,簫笛俱佳,

住在香港沙田的那一段日子,

每逢有月亮的晚上,

胡美琦喜歡關掉家中所有的燈,

讓月光照進整條的長廊,盤膝坐在廊上,

靜聽錢穆在月光下吹簫。

夫妻倆也時常在樓廊上觀景閑談,

或社會,或人生,或文化,或學問,

生活恬淡自適,琴瑟和鳴。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老夫少妻的故事,如果說到這,

頂多算個桃色新聞,不足為奇。

真正的傳奇,在這一刻,才剛剛開始,

此後的30餘年,

胡美琦不僅照顧了錢穆的生活,

更在學問上,提供了全部的支持,

待到錢穆晚年,目不能視,

胡美琦一字一句讀給他聽,

再把他說的,一字一句寫在紙上,

精心整理出稿件出版,

可以說,如果沒有錢穆,胡美琦會走上另外的人生,

而如果沒有胡美琦,就絕沒有後半世的錢穆。

03

· 定居素書樓,傳道授業解惑 ·

他潛心學問和授課

她甘願做男人背後的女人

1966年,「文革」開始,

1967年,胡美琦和錢穆受蔣邀請,移居台北,

他們想尋一處安靜的住所,

來完成晚年最看重的著作《朱子新學案》。

最終在陽明山下外雙溪旁覓得一處好地,

建造了二層樓的住所,取名「素書樓」。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素書樓現狀

1969年,錢穆受邀擔任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每周於家中客廳講課2小時,

素書樓成為史學青年的問學聖地。

胡美琦把一切安排妥當,錢穆只管講學,

她也坐在底下和學生們一起聽課。

錢穆一口無錫口音,講課時神采飛揚,

雖然口音聽懂不易,但內容實在精彩,

許多學子慕名而來,把客廳擠得滿滿,

這裡培養了不少知名學者,

常有學生聽成教授,又帶學生來聽課的場景。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素書樓內仍保留著錢穆曾經教學的照片

但這時的錢穆已經七十多歲了,由於年邁,

常寫完一篇得意的文章便會有一場病。

親戚朋友勸胡美琦限制錢穆的用功時間,

她雖然心中很感激朋友們對自己丈夫的愛護,

但從來沒有限制過錢穆的讀書寫作,

因為胡美琦知道,在錢穆心裡,

學問和教育是放在第一位的,

如果放棄這些,那便斷了他生活的希望。

她能做的,就是幫他承擔一切瑣碎雜事,

文稿征訂、應酬外交,錢穆都不用操心,

他只需心無旁騖的潛心學術研究,就夠了

要知道,胡美琦原本也是一名學者,

她本來與錢穆一起,在大學任教,

也出版了一些諸如《中國教育史》的作品,

但是因為錢穆的生活需要照顧,

她心甘情願做了男人背後的女人。

據錢穆的學生秦照芬描述,

看到師母對先生照顧之細心用心,

她是忍不住要哭的。


看到錢先生生病不喜歡住醫院,所以師母要很注意他的保養。請名中醫配了膏滋葯給他喝。費上一天功夫做一道點心哈士蟆燉紅棗給先生吃了。師母完全按先生的口味做菜,為先生親手縫衣服,為接送先生而學開車。

「我覺得師母照顧他以後沒有自己了。

在我們歷史學界很多人,

都很羨慕先生有這麼一位賢內助。」

秦照芬回憶道,「當然錢先生人很好,

師母給他吃什麼他就吃什麼,

給他穿什麼就穿什麼,從來不會要求什麼。」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素書樓內錢穆和胡美琦的合影

04

· 時至晚年,筆耕不輟 ·

他舊病纏身,雙目幾近失明

她謄正改定,傾盡全力相助

1977年,錢穆83歲,胃病複發,卧病40天,

到了1978年農曆新年才下樓走動,

此時他雙目因青光眼日益嚴重,幾近失明。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個學者來說,

失明,是致命性的,他無法讀他最愛的書,

他也無法寫他最愛的文章,

這樣的心痛,別人不知,但胡美琦知道。

她一方面繼續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

一方面,在學術上,傾盡的全力去支持。

她一字一句的為錢穆讀稿、再改稿,

通宵達旦,直至改定。

1980年5月28日,

錢穆在給幼女錢輝的信中寫道:

「你們繼母,姓胡名美琦,今年五十二歲,

我們結婚已二十五年,但未有子女。

……我此數年來,雙目失明,但還能寫稿,

都由你繼母先謄正再改定。

若非她,我此兩年亦不能再寫此許多稿。」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胡美琦所書的對聯

1986年,從教75載、已經91歲的錢穆,

決定從文化大學退休,在最後一堂公開課上,

他動情的說:

「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

此後,他仍居素書樓,不時和學生討論、講授。

這樣的生活還不到兩年,1988年5月,

台北市「議員」周伯倫、「立法委員」陳水扁,

聯合指責素書樓「既無租約,又不付租」,

是「非法佔用公產」,要求收回。

此事愈演愈烈,被稱為「素書樓風波」

這是錢穆晚年最痛苦的歲月,

胡美琦一直伴在他身邊,

考慮到他的身體,她說:

「我們並非想永久住在這棟房子里,

因為錢先生對這房子已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加上最近身體狀況又不好,

希望能夠等他心情比較平衡了,再行搬遷。」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現素書樓里擺放著錢穆的銅像

90多歲的錢穆,一生秉承「士」的處事原則,

他不願背負「享受特權」的誤解,

也不願與之爭論辯解,

挺著一身的傲骨、懷著一肚子的不甘,

1990年6月1日,95歲的錢穆,

毅然搬出了居住了22之久的素書樓。

同年8月30日,抑鬱而終。

這一年,胡美琦也61歲了,

正是當初兩人結婚時,錢穆的年紀,

30餘年的陪伴相守,她已不再年輕,

皺紋早就爬上了面龐,走路也有點蹣跚,

她早就和這個男人融為一體,多想隨他而去,

但是卻還有他的遺願沒有完成,她必須堅強。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她知道,錢穆希望晚年能在家鄉安度餘生,

於是幾經周轉,將他安葬在太湖西山湖濱的山坡上,

這裡一園花樹,滿屋山川,無得無失,只此自然,

像極了當年他們在香港家中樓廊遠眺的景象,

更像極了錢穆一生研究、追求的境界,

天人合一,知仁明德。

04

· 此後22年,致力推廣傳統文化 ·

他雖然走了,但精神還在

她傾盡一生,完成他的遺願

照理說,對於錢穆,胡美琦已經盡心儘力,

她一生為錢穆奉獻,安頓好後事,

是否也該為自己活一回?

但是,胡美琦沒有。

她的一生,早已和錢穆綁在一起,

為錢穆而活,就是為自己而活,

為傳統文化而活,就是為自己而活。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從悲傷中挺過來的胡美琦,

開始整理出他生前的最後一篇文章,

這是他臨終前三個月的口述,

是他對中國文化的最終信念。

而後,又將全部的生活,

投入到錢穆全集叢書的整理、出版工作,

還有兩人創辦的「素書樓文教基金會」中,

不辭辛勞奔走兩岸三地,

推動國學教育,推廣傳統文化,

出版《錢賓四先生全集》(錢穆,字賓四),

直到22年後完全焚盡自己生命最後的熱度。

錢穆曾有詩曰:


「若有人兮海之央,欲與晤兮剖中腸,我獨來兮海上,孤帆去兮渺然。若有人兮海一涘,欲與晤兮結生死,我獨來兮海上,波濤起兮茫然。 」

她終歸是他的知己。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2012年3月26日,83歲的胡美琦在台北去世,

新亞書院的訃聞中的文字:

「胡美琦為照顧錢先生,遂辭教職,

為錢先生於教育及著述上

創下不朽的豐功偉業,厥功至偉。」

此後,她與錢穆學生們整理的,

1900萬字的《錢穆全集》繁體豎排本在大陸出版,

同年,胡美琦的骨灰也被錢穆的子女們接回大陸,

安葬在錢穆的墓穴。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素書樓內擺放的錢穆全集

作為曾經飽受非議的第三任妻子,

胡美琦得到了錢穆家人和學生的全部認可,

子女願意叫一聲「母親」,將她與錢穆合葬,

曾經的師兄叫她一聲「師母」,內心充滿敬仰。

她與錢穆無子無女,留下的54冊著作,

就是最好的子女,育百世,澤萬代。

和錢穆的墓碑,也是她親自設計的,

從始至終,

她都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如此之低——

我永遠在你腳下,你卻站在我肩膀之上。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錢穆夫婦之墓:我永遠在你腳下,你卻站在我肩膀之上。

胡美琦,

為了錢穆,

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也為了中國文化的傳承,

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她是真正的「大師之妻」,

她是當之無愧的「女中英傑」,

她扛起了一個巨人,

她點亮了一個時代,

她的名字不該被遺忘,

她的故事不該被誤解,

她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崇敬,

更值得我們所有人的掌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龍生九子,鳳育九雛,鳳凰生了哪九種神鳥?
中醫和西醫,到底誰才是偽科學?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