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末聽書|軍統內幕:第一個規模龐大的特務訓練班

周末聽書|軍統內幕:第一個規模龐大的特務訓練班

原標題:周末聽書|軍統內幕:第一個規模龐大的特務訓練班



導言


沈醉,18歲加入國民黨軍統,親眼見證了軍統的創立、壯大、縮編和敗逃。解放後他撰寫披露了很多揭示軍統內幕的文章,從發照的臨訓班開始到首批特務的培訓情況,再到軍統製造的幾個重大事件,沈醉都參與其中,他筆下的軍統是對刻在自己生命中一長段漫長歧路的冷靜反思,每一段內幕都是無法釋然的記憶,請聽沈醉編著的軍統內幕。


第一集


臨訓班成立經過

軍統第一個規模龐大的特務訓練班——臨澧特別訓練班(簡稱「臨訓班」)的成立,是有其特殊使命和原因的。


蔣介石被迫抗日剛一開始,軍統特務頭子戴笠就奉行他主子的命令,借抗日為名積極從事槍口對內的準備工作。「八一三」上海戰事發生後,戴笠原來打算在上海或南京舉辦一個大規模特務訓練班,但沒有預料到上海和南京那麼快就淪入敵手,因而未能進行。1937年冬天,他逃到武漢之後,便指派原在上海附近松江、青浦兩縣主持蘇浙行動委員會武裝特務幹部訓練班的副主任余樂醒和謝力公兩人,到湖南去積極籌備,並手令軍統湖南省站站長李人士要盡全力從事協助。


19381月間,余樂醒回到長沙,馬上把他在長沙南門外天鵝塘旭鳴里四號融園一座大洋樓全部騰出,作為籌備處,日夜緊張地從事籌備工作。戴笠選派到這個班去工作的一些大特務有:謝力公、王崇五、陸遂初、王班聯、賀元、徐永年、吳景中等。這些重要負責人,都是曾經留學蘇聯的共產黨叛徒。從這點來看,就不難說明這個班的性質了。


這個班的地點最初打算設在長沙附近,因鑒於日機空襲不安全,由湖南站站長李人士選定了常德北面臨澧縣縣立中學校為班址。戴笠派了軍統第一處處長楊繼榮和余樂醒等前往視察,認為交通便利而又隱蔽,加上房屋寬大等有利條件,便決定把這個班設在那裡。


籌備處剛一成立,軍統人事科即通令所有外勤各省省站組,轉令所有特務介紹可靠親友前往受訓。條件是思想可靠,身家「清白」,不分性別,年齡在18歲以上25歲以下,初中以上程度,身體健康無顯著特徵和暗疾,並規定當時已參加軍統工作的內外勤工作人員願意參加受訓者亦可調訓(這些人可以在學生中起考核監督作用)。以後在年齡上實際沒有限制,其中有不少30多歲的人。通令中還規定各地選送的學生,應由各省站組負責人先行考核,以防異黨分子混入。如學生將來出了問題,原選送或保送(工作人員調訓稱為保送)單位要負全部責任。

由於當時華北、東南、西北各省選送學生到湖南有困難,便只要華中與西南的幾省選送。實際上這個班的學生來源,大部分是軍統鄭州辦事處主任梁乾喬在山東、江蘇、河南等地招收的流亡失學失業青年。梁乾喬當時個人野心很大,想趁機抓點實力。這個托派匪徒,雖然反共異常積極,但戴笠總是不肯放手讓他自己去發展力量。所以當他費盡心力招收到近千名青年時,戴笠便要他全部送到湖南去受訓,而不准他自己搞訓練班。這批學生於19382月前後由鄭州赴湖南時,不少河南籍的都悄悄走了,上車時只剩下800多人。當時我和楊清植、王班聯等送這批學生途經武漢時,我去見戴笠,他詳細詢問了這批學生的來源。我告訴他都是通過特務們親友關係招來,並經過一度考核,思想上大都無問題,只是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有些是大學、中學畢業,也有些只有高小程度。他當時指示我,只要思想無問題,程度差點的也可留下來,將來訓練出來可以干行動工作。他當時非常後悔沒有大量在各地淪陷前招收青年,因為共產黨會趁這機會把這批人拉過去,這樣就使自己少了人,而讓「敵人」多了人。





軍統三劍客,沈醉(右下)、徐遠舉(左)、周養浩(右上)

戴笠談到以後的工作時,認為最缺少的是幹部,因為工作要比以往增加十倍、百倍,所以要多多益善地盡量招收。這批學生經武漢到長沙,沿途又跑了不少,連800人都不到,除了極少數實在不合條件的外,幾乎都留了下來。各省送到湖南的學生不到300人。臨澧特訓班開學時,總數雖有1100多人,戴笠還嫌不夠,特別是女生比例太少,不到十分之一。以後他和胡宗南商量,硬要胡把在長沙用中央軍校七分校名義招收的女生60多名全部撥給他。因為不能公開招生,特務們想方設法各方面去拉,並規定學生也可以介紹學生,以便增加人數,結果這個班中便出現不少夫妻同學,甚至母女同學的種種怪現象。其中我記得姓名的夫妻,就有廖仲文和張志坤,李甲孚和陳澤容,闞玉堂和周沖等;母女同學的有陳月華和馬友雯。至於兄弟、兄妹、姊妹同學的就更多,這裡不再列舉了。


我從1937年冬在鄭州幫同梁乾喬招生起,便和這個班大部分學生相識。以後我送他們去臨澧,又留班任教官,還搞過一段總務工作,和這期的學生比較熟悉。


我在軍統20多個訓練班兼過課,只有在臨訓班是專任教官,因此與這個班學生關係最深。這個班的學生畢業後,又有不少長期與我同在一起工作。戴笠死後,我又應這個班部分學生的要求,擔任他們的一個小集團——濱湖同學會的會長。因此我對這個班從成立到畢業,以及分發工作,和這個班畢業的學生在軍統特務組織中所起的作用,都比較清楚。


通過這個特務訓練班的情況,也可看出軍統特務的不少內幕和罪惡活動。這個班畢業的特務學生,雖只有1000 名左右,但對革命的危害和在蔣幫中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卻是非常重大。逃往台灣的軍統特務組織中,這批人還是其中的重要骨幹分子,繼續在與人民為敵。

臨訓班最初的名稱叫「軍事委員會特別訓練班」,在籌備和剛開學時都是用這個名稱,但軍委會辦公廳卻不承認它,因此沒有頒發過印章,只是由籌備處自己刻了一個條戳。當時戴笠兼任中央警官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為了想爭奪全國警察領導權,便於19384月間將這個訓練班正式定名為「中央警官學校特種警察人員訓練班」。而軍統局內卻一直叫它為「臨訓班」,畢業學生則列為中央警校特訓班第一期,或簡稱特訓班一期。



晚年的沈醉接受採訪


這個班正式成立是在19382月,從長沙籌備處遷到臨澧奎星樓縣立中學,正式開課是3 月間,這時鄭州和各地的學生才相繼到達。未開課前,學生和教職員一同修整房屋,並用茅草竹架臨時搭成一座可容1000餘人的大禮堂。副主任余樂醒為了討好戴笠,在禮堂背後修建了一道以戴笠別號命名的「雨農堤」作為學生休息場所。


這個班從成立到結束,戴笠雖只去過兩次,但這個班的一切重要人事和課程都是他親自決定的。從19383月到6月是入伍訓練,實際上是進行思想考核和審查學生的家庭出身與思想言行,並針對學生的特點考慮其將來適合何種工作,由6月起開始分隊訓練。所謂「入伍訓練」,並不是和一般軍事學校一樣,它是在一個月的基本軍事訓練後,逐漸增添各種特務常識的課程。到分隊分科訓練時,才進行專業訓練。本文所寫的組織,是分隊訓練以後的情況。


班主任是由戴笠兼任。副主任一職,在開始和結束時是由余樂醒擔任,其中有一個短時期由總隊長陶一珊擔任。約在五六月間,陶被任命為總隊長到臨澧不久,戴對余樂醒很不放心,曾電令將副主任一職由陶替代,而叫余專任教務處長。


......


......


選自《軍統內幕——沈醉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張蕊燕、胡福星、全秋生



作者簡介


沈醉(1914—1996),原國民黨陸軍中將,深得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信任,28歲任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在軍統局素以 年紀小、資格老著稱。1949年


12月被盧漢扣押,參加雲南起義,時任保密局雲南站站長。1960年被人民政府特赦,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1980年,由戰犯身份改為起義將領,後連續被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內容提要


本書作者沈醉,18歲起就加入了剛剛創立的軍統,並在其中度過了他生命中的第二個18年。他親眼見證了軍統的草創、壯大、縮編、敗逃,自己也從第一線的「行動組」,輾轉做到軍統總務處長,又被「發配」到雲南。他個人的經歷,就是軍統興衰的縮影;他筆下的軍統,是對已刻在自己生命中一段漫長歧路的冷靜反思。每一段內幕,都是一份無法釋然的記憶。


本期編輯:曹嵐 趙修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史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單士元:清代奏摺
8月新書推薦,留言點評可獲贈書

TAG:中國文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