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光為什麼不立政治才能和身體素質更好的恭親王為皇帝,而是選擇了咸豐?

道光為什麼不立政治才能和身體素質更好的恭親王為皇帝,而是選擇了咸豐?

原標題:道光為什麼不立政治才能和身體素質更好的恭親王為皇帝,而是選擇了咸豐?


道光帝在清朝皇帝里子嗣不算多的,但照後面幾個皇帝絕對是多的了,道光一共九個兒子,老大奕緯出身極為低賤,據說是道光十幾歲時心血來潮幸了一個宮女生下的,道光對這個孩子絲毫沒有好感,但老皇帝嘉慶非常喜愛這個孫子,因為隔代親嘛,還是第一個孫子,道光也無可奈何,那時候道光也是皇子,所以對奕緯並不怎麼上心,過了發矇的年齡還沒找老師。所以奕緯打小就養成自由散漫,頑劣成性的性格,道光即位後才開始重視對奕緯的教育,特地給他找個品行端正的飽學之士當老師,無奈奕緯頑劣的性格讓老師很頭疼,有次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誡他說如果將來為君的話要怎樣怎樣,奕緯不聽還好一聽火冒三丈說出一句讓老師瞠目結舌的話來,他說將來我要是當了皇帝第一個就把你殺了,老師惶恐萬分,趕緊求見皇帝,說起這孩子如何如何,自己要告老還鄉,道光帝一聽就火冒三丈,立馬讓人把奕緯喊來,照著他小肚子就踢了一腳,也不知怎麼就那麼個寸勁兒,不是踢得脾破裂就是踢命根上了,第二天就死了。這奕緯也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皇帝直接打死的皇子。要說道光後不後悔,那肯定後悔啊,一時盛怒還可以理解,出手重了踢死孩子,再冷血的皇帝也不能無動於衷啊。

  • 長子愛新覺羅·奕緯(1808—1831年), 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
  • 皇次子 愛新覺羅·奕綱(1826—1827年) ,順和郡王,幼殤。
  •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1829—1829年),慧質郡王,幼殤。
  • 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咸豐帝,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不予贅述。
  • 皇五子 愛新覺羅·奕誴(1831—1889年),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
  •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訢(1833—1898年),恭忠親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1840—1891年),醇賢親王,光緒帝生父,母庄順皇貴妃烏雅氏。
  •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1844—1868年),鍾端郡王,母庄順皇貴妃烏雅氏。
  •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1845—1877年),孚敬郡王,母庄順皇貴妃烏雅氏,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是道光的兒子簡介,老大奕緯死後,道光帝當時馬上五十歲了,但是膝下沒有一個兒子,都是女兒,老二老三都是幼殤,道光很著急,暗自祈求上蒼,或許是感動了上天,之後道光帝妃子一連串給他生了六個兒子,均長成年,老四也就是後來的咸豐帝奕詝是在當年的七月初出生的,老五被道光帝過繼給了自己的弟弟綿愷,老六就是後來的恭親王奕訢。老七奕譞,是慈禧的親妹夫,慈禧的妹妹是奕譞的嫡福晉,他們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光緒帝。溥儀是奕譞的親孫子。

老七醇親王奕譞

老四是孝全皇后所生,老六是靜貴妃所生,按清室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皇位輪到老四是板上釘釘的事,但道光帝遲遲沒有立儲,這就給人以無限猜想的空間,在1831年以前,皇長子只有奕緯一個,沒有別的皇子跟他競爭,奕訢的生母靜貴妃十四五歲就產了兩子,均早殤,道光覺可能覺得立儲只有這麼一個人選,況且也不招自己喜歡,所以就把立儲這事擱下了,等到長子奕緯一死,道光有些慌了,畢竟那時候快50的人了,沒有兒子,怎麼繼承大統呢?前文說過,道光虔誠地祈禱過,然後他的幾個妃子接連給他生了六個兒子,孝全皇后生奕詝(也就是咸豐帝)的時候也剛剛24歲,但他的兒子此時是嫡長子,地位是無疑的。我看到有文章說咸豐的生母生怕奕訢生在自己孩子前面,求了太醫一副葯,讓不足月的咸豐先降生下來。這說法簡直就不走腦子,首先那時候沒有B超,誰也確定不了未降生的孩子到底是男孩女孩,其次,咸豐和奕訢差了兩歲,就是說咸豐必須搶在奕訢龍種種下前一年多生下來。再者,孝全皇后當時是貴妃,兩年後,道光的孝慎皇后當年死了,全貴妃被晉封為皇貴妃統管六宮,不久後直接晉封為皇后,那年孝全皇后才27歲。地位如此顯貴的她,完全沒有必要拿自己和孩子的健康當政治籌碼。唯一能印證這種猜測的是,老五奕誴的降生,比咸豐小了七天,生母是祥妃,這個孩子後來過繼給了道光的弟弟綿愷,奕誴有個兒子後來又過繼給了咸豐的堂弟奕志為子,並承襲了郡王封號,他就是義和團禍首—愛新覺羅.載漪。

端郡王載漪 (正中)

孝全皇后的晉封速度在有清一朝是非常罕見的,這足以證明道光帝對她的寵愛程度之深。後來的奕訢生母靜貴妃,入宮也很早,也比較受寵,但晉封速度就差了一些,早殤的皇二子、皇三子就是她生的,那時候靜貴妃才不過十四五歲,有人說兩個孩子早夭與靜貴妃孕齡過早有關,其實還有一點,清廷內宮,皇帝妃子生產後,孩子照例要找乳母餵養,然後生母喝回奶湯,一來坐月子沒那麼累,二還還不太耽誤皇帝寵幸。這種現象,用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對孩子的健康害處是很大的。再者,當時的醫療條件確實照現在有很大差距,那時候離抗生素的發明還差一百多年呢。後來的恭親王奕訢是靜貴妃所生的第三個兒子。

恭親王奕訢

咸豐帝十歲的時候,他的生母孝全皇后病逝,道光命靜貴妃撫養咸豐,那時候奕訢八歲,可以說倆人是一塊長起來的,感情很深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二人漸漸長大,不同之處顯現出來了,咸豐老成,奕訢好動,這也應了那句老大老實老二精,儘管實際上一個是老四,一個是老六。道光帝格外喜歡老六,或許是老六身上的許多特點正是自己所不具備的,道光帝是清代皇帝里以簡樸著稱的,自己穿的衣服補丁打了又打,打一個要五兩銀子,搞得大臣們也上行下效,紛紛打補丁,甚至新衣也要弄破了打上補丁,他們打補丁只要三錢銀子。

道光朝大臣曹振鏞

眼看兩個兒子越長越大,道光也越來越糾結,皇位本應傳給老四的,但老六各方面指標均要超出老四一大截,文韜武略方面老六見地頗高,老四水平並無新意。體格方面,老六習武,咸豐體弱。最關鍵的是咸豐有次騎馬摔了下來,腿摔斷了,估計也沒找到好的整骨醫生,落了殘疾,是個瘸子。皇帝是一國之主,道光前的歷任皇帝哪有不良於行的。立太子一事一直拖到道光26年的時候才確定下來,那時候道光留在人間的壽命還剩四年。至於是什麼促使道光帝最終下定決心立老四為太子的,很多文章或影視劇都講過,咸豐有個好老師杜受田,他知道他的學生資質要照老六差一截,但道光內心最容易被觸動的卻是仁孝,於是咸豐在老師的耳提面命下,通過了道光的考驗,順利接班。

咸豐帝師杜受田

這個原因可能是道光帝選擇咸豐即位的原因之一,但絕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還有兩點原因,一個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庶之分,咸豐的母親在生咸豐時是貴妃,但最後被冊封為皇后,所以咸豐是個根正苗紅的嫡子,而且還是長子(前三個都死了),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大統這是天經地義的,而且不會有人有異議的。奕訢是庶子,雖然他的生母死後被追封為皇后,但在道光朝,她最高地位是靜貴妃。如果有人還是不太理解嫡庶的概念,我再講個事情。袁世凱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任上時,生母病故,袁扶靈回老家項城,要把生母葬入袁家祖墳,但當時的袁家族長袁世敦,也是袁世凱的異母大哥堅決不同意,原因是袁的生母生前只是個妾,沒有資格進祖墳。袁世敦的理由無懈可擊,因為禮法制度就是這麼規定的,袁貴為疆臣之首,卻也無可奈何,只好把生母葬在離項城幾百公里遠的彰德(今安陽),並發誓不再回項城。還有一個例子是,民國大人物譚延闓,他父親也是督撫級人物,但自己是個庶出子,家裡地位就不高,他母親地位就更不高了。所以譚的正妻死後,老蔣提出要給他續弦的時候,他很堅決地謝絕了,因為他不想再讓嫡庶問題攪擾他了,更不想讓他的後代因嫡庶問題痛苦一生。民間封建禮法制度尚且有這麼大的約束力,何況皇家作為百姓典範,尤其要遵守這些禮法制度。再者道光帝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真正的嫡長子繼承大統的皇帝,多少也會有一種捍衛這種制度的心理。

譚延闓

選咸豐為繼任者的第二個原因就與道光帝個人情感有很大關係了,咸豐表現出的仁孝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咸豐的生母孝全皇后是道光帝最有感情的妻子,從她火箭般躥升速度就可以看出道光帝對她的重視程度。孝全皇后身後事也備極哀榮,她的謚號是道光帝自己定的,一般后妃死後上到謚號都是相關部門議定後給皇帝一個結果,皇帝同意才算完。這次道光一反常態,親自出馬,可見愛護程度。守靈期間道光帝連續十幾天穿素衣親自祭奠,正式葬入清西陵,道光帝也全程參與了,這在有清一朝是極其罕見的。所謂愛屋及烏,心愛的女人死了,但兩個人的結晶還在,或許咸豐的相貌像孝全皇后多一點,所以道光最終選擇了他。

咸豐帝畫像(皇帝均無照片只有畫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八旗子弟寧可要飯、餓死,也不願意靠工作謀生?老舍深有體會
古代豪門世家的生活有多精緻奢侈?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