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今天的人口危機,40年前已有學者預言過 | 短史記

中國今天的人口危機,40年前已有學者預言過 | 短史記


圖:梁中堂,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社科院 配圖有誤




文 | 楊津濤




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已相當嚴重。作為應對,國家層面二孩全面解禁後,遼寧、天津等地還制定了「獎勵二胎」政策。




當下的這種人口危機,約40年前,學者梁中堂已有準確預見。可惜的是,始終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預言將出現空前人口老齡化




梁中堂的理想本是研究哲學,1978年進入山西省委黨校後,陰差陽錯被指定研究人口學。




自此,梁中堂成為「強制計劃生育」及「一胎化政策」的堅定反對者。




為控制人口數量,當時制定的人口控制方案是:





通過大範圍實行「一胎化」,在1980年將人口增長率降至10‰的基礎上,1985年降至5‰以下,2000年實現零增長。







圖:當年的計劃生育標語




針對該方案,梁中堂發表了生平第一篇人口學論文《對我國今後幾十年人口發展戰略的幾點意見》(1979年12月)。




文章指出,一旦2000年及之後實現人口零增長,必會出現人口老化

(當時尚沒有「老齡化」一詞)

問題,將導致數以億計的老人無子女照顧,並使勞動人口負擔大幅增加。①




在稍後撰寫的《中國人口變動五十年展望》(1980年春節)里,梁中堂推算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





「我國人口老化的這一過程從速度上來說是相當快的,特別是二〇〇〇年以後,步子越來越快,如果以二〇一〇年為一百,十年後老化程度增長到百分之一百三十二,二十年後增長到百分之一百八十。高峰時,老年人口將達到四億左右。

也就是說,每十個人口中,將有四個人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

」②




他認為,到時候,

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將超過所有國家。



還是在《對我國今後幾十年人口發展戰略的幾點意見》中,梁中堂參照相關數據,通過反覆推算,得出如下判斷:





「我國人口按這一模式發展,比世界或日本的老化程度都要嚴重。

特別是二〇一五年後,十五歲以下的人口要比老年人的絕對數少得多

。」「以勞動年齡為中心的三代人口的比例將是4:2:1。這就意味著二個勞動年齡的人口將撫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並且還是半數老人身邊無人照顧其日常的生活。」




現今,中國城市的大多數家庭,正是「421」模式。




圖:梁中堂的部分著作,有的至今未能出版




在梁中堂看來,這種人口變化必然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其理由是:





「第一,雖說由於平均壽命的延長而延長了勞動年齡,但這總抵不上其縮小再生產失去的勞動年齡的人口。




第二,年齡大的勞動者雖然具有更為豐富的經驗,但就平均生產效率來說,仍然要低於公認的勞動年齡內的勞動者的生產效率。




第三,老年人的絕對和相對的數量的增加……一方面導致養老基金和社會保險基金絕對量的巨大增長。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社會化還未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再高的社會贍養費也無法彌合不完全的家庭(沒有兒女的家庭)所造成的生活上及精神上的缺陷。



第四,那時將面臨一個在扣除巨額的養老基金以後,還能提供多少擴大再生產的建設基金,用以趕超世界先進國家的嚴重問題。」




在預見問題的同時,梁中堂提出了自己的人口控制方案,即「晚婚晚育二胎」:





「從一九八〇年起,在每對夫婦只生二個孩子的基礎上,將兩胎的間隔嚴格控制在八——十年,即按目前城市晚婚年齡二十五歲左右結婚的夫婦,其兩胎間隔為八年,按目前農村晚婚年齡二十三歲左右結婚,其兩胎間隔為十年。另外,再輔之以一定比例的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措施。按此要求,可望在二〇一〇年,人口達到十一點一億時實現零度增長。」




相比於「一胎化」方案,梁中堂的方案更容易讓人們接受,也可以避免過多無子女照顧老人的出現,不至於產生過於嚴重的人口危機。



反駁支持「一胎化」的種種謬論




為申明以上觀點,在後來的研究中,梁中堂不斷反駁其他學者。




比如,有學者認為,人口老化問題在2020年前「不嚴重」。梁中堂在《也談我國人口發展》(1980年3月)中反駁道:





「這還是等於什麼也沒有說。我們知道,二〇二〇年是我國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口才開始退出勞動年齡和進入六十五歲以上老年層,它當然是不嚴重的……

我們不能把關鍵性的數十年隱而不談,僅僅將討論局限在困難局面出現之前。




梁中堂指出,這個問題不容視而不見:





「直接涉及的並不是子孫萬代以後的事,而是二十五歲以下,並且已經出生的人的事情。

說得更具體點,乃是二十五歲以下這一代人晚年的事情。

」③




我們現在知道,當年的「二十五歲以下這一代人」,他們的養老危機已然出現。




還有學者認為,在1980年後的20年,每年還會有1000萬人出生,因此不會出現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梁中堂說,

1000萬的絕對量不小,但「也要看放在什麼樣結構的人口群和多大量的總人口中」

。他拿蘇聯、東歐、西歐和北歐舉例說,這些地區的人口總數是6億多,每年出生人口是960萬,可「這些國家是世界上勞動力最緊張的地方」。




也有學者推斷,只要提高生產力水平,勞動力就不會成為問題。梁中堂反駁說,歐洲發達國家的出生率比中國預期的高,它們都還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我們有什麼理由能在比別人生產力和出生率都很低的情況下,講什麼勞動力一定會很充足呢?」




對於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問題,有學者認為,可以通過集體或國家發放養老金解決,不需要家庭負擔。梁中堂的反駁直指核心:





「無論成倍數的老年人是由家庭或社會直接負擔,其擔子都是壓在勞動年齡這一代的人口肩上。」




他在《中國人口變動五十年展望》一文中,有更具體的說明:





「社會保險不可能解決大部分老年人的問題。西方那種社會保險是一種歷史發展的產物,它具有經濟、文化、社會傳統習慣等方面的原因,並不是一下子能夠形成的。單以經濟條件來說,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每年投資數百億金額的部門,無論如何在幾十年內是沒有條件達到的。」




如其所言,大規模的養老金缺口,在今天已然出現。





圖:當年的計劃生育標語




對於人口老齡化可能產生的種種問題,一些學者表示贊同,但他們認為,等問題出現後,再鼓勵生育,也為時不晚。梁中堂不以為然:





「講調整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人的再生產周期很長。並且,

因為人們感到負擔很重,你要求多生孩子,這無疑更加重人們的負擔,能有多少人承擔這種犧牲?

更何況那時每年進入初婚年齡的婦女並不像現在這麼多……要求低出生率向高出生率發展,至少同要求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發展一樣困難」。




此外,梁中堂對西方傳來的馬爾薩斯主義、「人口爆炸論」「適度人口」等理論,都有極具說服力的批判。④




他堅信,人口只能是發展的動力,而非負擔。




「我說的沒有任何深的東西」




梁中堂的研究,並未能阻止「一胎化」政策的全面推行。但中央於1985年同意他在山西翼城建立一個「晚婚晚育二胎」實驗區。




統計顯示,在1982~2000年的兩次人口普查期間,全國人口增長25.5%,而翼城增長20.7%。全國的出生性別比為117.8,翼城則為106.1,男女比例更為平衡。⑤

翼城的實驗證明,開放二胎不會導致所謂的「人口爆炸」。





通過翼城實驗,梁中堂確信,允許生二胎是農民比較容易接受的計劃生育方式。在他看來,讓農民普遍接受「一胎化」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很多地方,計生幹部讓婦女流產後,「她還是會繼續懷,直到能生下來。看起來計生工作有很多『成績』,實際出生率卻不見得控制住了,平白增加了很多婦女的痛苦以及政府和人民的摩擦。」




即便是在山東冠縣著名的「百日無孩」運動期間,也同樣有家庭願意冒險偷偷生下嬰兒。





圖:網上有關冠縣「百日無孩」的討論




隨著時間推移,梁中堂於1979~1980年做出的其他判斷,多被一一驗證。




聯合國1956年制定標準,認為當一個國家或地區,

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的7%時,即意味著其邁入老齡化社會。




中國65歲及以上老人在2000年為8811萬,佔總人口6.96%;

2006年為10419萬,佔總人口7.93%;2017年達到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

人口學學者按照現有趨勢推測,2015-2025年十年間,中國老年人口還將增加約916萬。⑥




中國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也日益嚴峻。




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對全國100個主要城市所做統計顯示,在2001年,全國勞動力市場崗位空缺與求職人員的比還是0.71,即供大於求;而到了2010年,這個比率已變為1.01,即供略小於求。

2017年,市場崗位空缺與求職人員的比,更是達到1.16,比上一年上升0.06,勞動力短缺成為無法逆轉的事實。




老人數量劇增,勞動力日益不足,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負擔。




中國的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00年為552.94億,2015年增至18295.62億,平均每年增長200%。




人社部發布的《2015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年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各級財政補貼4716億元,比2014年多1168億元。⑧




目前,養老金缺口依舊在不斷擴大。





圖:中國近年基本養老金收支增幅(人社部數據,製圖轉引自《中國經濟周刊》)




為解決這些問題,中國近年來逐漸改變人口政策,全面「放開二孩」。但如梁中堂預言的那樣,短時間內增加生育率並不容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報顯示,

2017年全國新生嬰兒1758萬,其中二孩佔到50%以上,但較2016年,新生嬰兒數量還是下降了88萬。




略言之,在強制計劃生育及「一胎化」政策下,中國人口發展將要面臨的問題,梁中堂在近40年前就都已預見。




他晚年曾如此向記者感慨:





「我說的都只是一些有生活經歷的人仔細一想就能想到的問題,沒有任何深的東西,一點兒都沒有。……其實一路走下來都是這樣,對立方從來沒有深刻地回應過我的觀點,導致了我一直在重複講些很淺顯的東西,沒有碰撞出更深刻的東西來。」




晚年的梁中堂,對與計劃生育相關的爭論已無興趣。翼城實驗已經證實,在經濟和社會環境發生改變後,人們會自主調節生育率。他思考的問題是:





「這已不是一胎二胎的問題,而是老百姓生多少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政府去『計劃』?」





圖:2017年,福建省九都鎮宣傳「全面二孩」政策





注釋


①②③梁中堂:《論我國人口發展戰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16頁、第17—37頁、第60—67頁。


④梁中堂:《人口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⑤ 楊福戩:《梁中堂與他的「二胎試點」》,《民主與法制時報》2013年8月26日。


⑥  孫鵑娟、高秀文:《「邊富邊老」:現階段我國人口老齡化特徵》,《北京日報》2018年8月13日。


⑦徐平華:《我國勞動力市場新常態與應對》,《中國經濟時報》2018年5月23日。


⑧張鵬飛、蘇暢:《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支出與財政負擔》,《財政研究》2017年第12期。


⑨許雯:《去年出生1758萬人「二孩」佔比超50%》,《新京報》2018年6月13日。


⑩甄靜慧:《梁中堂:與人口政策較勁30年》,《南風窗》2014年第21期。








推薦閱讀




語文教材里的「四大論證方法」邏輯混亂,是有害的





「三元里大捷」打得英軍磕頭求饒,是不是真的? 





撒切爾夫人,為何會摔倒在人民大會堂的台階上? 





偷看織女沐浴、盜人衣裳,牛郎是什麼時候變成猥瑣男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劉備稱王之後 如何處理與關羽、張飛的關係?
去了趟歐洲,他才發現中國的「仇富傳統」是個壞東西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