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曾粗暴對待它的網民 | 短史記

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曾粗暴對待它的網民 | 短史記

文 | 諶旭彬




1995年,北京的中關村南大街上,出現了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




「中國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




廣告牌往北1500米,是一家叫做「瀛海威」的網路科教館。




那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




當年的廣告詞里說:




「進入瀛海威時空,你可以閱讀電子報紙,到網路咖啡屋同不見面的朋友交談,到網路論壇中暢所欲言,還可以隨時到國際網路上漫步……」




瀛海威,是information highway的音譯。「www.ihw.com.cn」這個網址,如今已無法打開,但在當年,它被稱為「國內第一家大型中文網站」。





圖:「瀛海威時空」在白頤路上的廣告牌




1997年出版的一本《電腦現用現查手冊》,如此介紹「瀛海威時空」所提供的服務:





「與Internet相比,瀛海威時空的全中文菜單提示、全滑鼠操作、客戶/伺服器模式十分簡單易學。任何一個具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在十分鐘內自學掌握瀛海威時空的使用。……時空的授權用戶即可得到瀛海威時空提供的中文信息服務,也可通過瀛海威時空直接訪問Internet,享受各種Internet服務,獲取Internet上的各種信息。」①




簡單說來,只要家裡有電腦、電話,註冊入網成為瀛海威的用戶,購買一定的「信用點」

(每1信用點0.1元,最低購買數量為200個信用點,該價格並非一成不變)

,就可以登錄瀛海威自己開發的全中文媒體網路系統,瀏覽新聞信息、收發郵件,也可以在論壇里交友、聊天,甚至還可以玩遊戲。




具體的收費標準是:使用「瀛海威時空」的網上服務,每分鐘消耗1個信用點,也就是每小時6元。通過瀛海威連接Internet使用WWW功能,每分鐘消耗2個信用點,也就是每小時12元。發送電子郵件,若無附加文件,收費標準為20信用點/封;若有附加文件,收費標準為60信用點/封,外加2信用點/K位元組。



瀛海威所做的,是把註冊用戶的PC連到一起,讓他們能夠在線交友聊天;與國際互聯網的關係,則「只是一根64K帶寬的線而已」

(張朝陽語)

,使用的通信協議也並非TCP/IP。而且,收費制的聯機服務,其實相當於將網站變成了一個上岸票價昂貴的孤島。




但「瀛海威時空」仍可算中國最早的、針對普通民眾的互聯網服務。




在它上線的前一年,也就是1994年,中國剛剛成為第77個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而直到1995年的5月17日,郵電部才正式宣布,向國內全面開放Internet服務。





圖:北京魏公村「瀛海威科教館」舊址,已是一家餐館(該餐館近期似也已變更)




1996年,「瀛海威時空」的註冊用戶約有6000人,成天泡在上面的「網蟲」約佔1/10。其中,有一位叫做茅侃侃的初中生,申請做了程序論壇的斑竹,他「最興奮的事就是構思各種方法去維持論壇的發展。……(周末)組織活動,把論壇的人召集起來聚會聊天。」②




到了1998年8月,「瀛海威時空」的註冊用戶超過6萬人,通過郵件訂閱的用戶超過5萬人,時空網路群的日均總訪問量,超過了50萬人次。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據官方統計,1997年全國的撥號入網用戶,仍只有區區25萬人。




這些用戶,多數旨在尋求一種有別於現實世界的交流。

如某瀛海威用戶當年所言:





「第一次接觸的網路是『瀛海威時空』,當我成功地進入瀛海威時空後,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幅美麗的城市風景,潺潺的小河,太陽傘下的咖啡桌,廣場中心的雕塑……,正當我準備看個仔細時,屏幕上突然跳出一個對話框:××正在呼叫你』,真是太令人激動了,儘管呼叫的內容只是一個HELLO,但這表示有人在注意我,第一次上網就有人呼叫我,可我並不知道他是誰呀?其實這正是在線呼叫的魅力所在,你甚至不必知道對方是誰,同時對方也不知道你是誰(如果你願意的話),這種陌生人之間的毫無拘束的交談方式使交流變得既神秘又刺激。這幾天上網幾乎成了唯一可以吸引我的事……」③




因應這種需求,在「瀛海威時空」,誕生了

「中國互聯網第一則感人故事」。




1995年的12月15日,「瀛海威時空」上多出了一個由名叫「Rose」的姑娘主持的「情感小屋」。27日,「Rose」以「男友代筆」的方式,公布自己身患絕症,在網路上向瀛海威的居民告別,當天收到了78封飽含溫情的來信。1996年1月2日,在一眾網友尚在尋找「Rose」之時,有人在論壇宣布「Rose身披潔白的婚紗,已長眠在愛人的懷抱里」。輔以諸多煽情的身世敘述、網友互動,這個故事在當年引起了包括《中國青年報》等諸多媒體的關注。④




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說清,「Rose」究竟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抑或者只是一場宣傳營銷里虛構的人設。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瀛海威時空」因之名噪一時。







圖:《中國電腦教育報》1996年1月31日的報道




可惜的是,瀛海威收穫了

「中國第一代網民」

,同時卻又與他們衝突迭起。




1996年8~9月份的一項統計顯示,瀛海威的用戶,

71.04%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77.85%的用戶具有大專以上學歷,52.85%的用戶具有大學以上學歷。




精英辦網、精英上網,但衝突一點也不少。




1996年7月,有名叫「AIOLOS」的註冊會員,因無法忍受瀛海威的網路接入服務經常掉線,揚言要砸掉瀛海威的MODEM(調製調解器),引起眾多會員的共鳴。




掉線,是瀛海威自開通以來,就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用戶投訴極多,有內部技術人員稱,「改正過來並不難,但就是拖了兩年沒人做。公司關心的是更大的項目,比如交換中心『網上交費系統』……」⑥



所以,當瀛海威再次以「需要等待」作為答覆時,就引爆了註冊用戶們的情緒,「此項決定立刻在網上招來一片污言穢語」。隨後,瀛海威成立「網路警察隊」,進行了三天三夜的「網上嚴打」,對所有論壇進行大清理,刪除用戶言論,乃至掛起賬戶,暫停用戶的使用權。




註冊用戶們的反應,據當年的媒體報道:





「網上嚴打猶如捅了馬蜂窩,一系列麻煩隨之而來。有網員在網上說,『

瀛海威,我們買的只是你的商品,你有什麼權力限制我們使用的自由

』;也有網員說,『

瀛海威,你刪除了我的文章,就是違反了《著作權法》和剝奪了我的人身自由權,我要到消協去告你

』……甚至有網員以退網相威脅。」⑦




此事最後不了了之,以瀛海威出台《時空文明公約》來約束用戶而告終。





圖:瀛海威時空早年的logo




1997年,瀛海威再次與用戶發生嚴重衝突。




這年5月份,22名「註冊網員」於向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投訴,要求瀛海威返還沒收的信用點,並賠償網民的名譽損失。




事情始於瀛海威的「有獎下載活動」。該年5月1日,時空網路「資源中心」里更新了「瀛海威客戶端軟體」,鼓勵用戶下載使用,且標明每完成一個軟體下載,系統將自動獎勵下載人20個信用點(1信用點當時相當於0.1元,可在瀛海威時空上網1分鐘)。但瀛海威既未在頁面上提示每名用戶的下載次數,也未從技術上採取任何限制措施。結果,發生了「刷點」風波,6天時間裡,軟體被下載次數達到了69902次,摺合信用點139萬餘個,約相當於14萬人民幣。




瀛海威察覺「刷點」現象的存在後,將用戶的行為定性為「惡意盜取」。先是關閉了文件下載,後又關閉了用戶常用的密碼修改、信用點傳輸等系統功能,並凍結了大量的用戶賬號。此次清理,被瀛海威稱作

「第三次嚴打」




據一位叫做「STOP」的用戶講述,他通過重複下載共計獲得25000個信用點,並打電話把這件事告訴了好友「CHOLE」,還通過系統功能,將原來欠「CHOLE」的1000個信用點還了。但在「CHOLE」打開電腦查看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賬戶已經消失:





「由於STOP把信用點給了他,他不得不跟著一起『連坐』。CHOLE為此大喊冤枉。更為麻煩的是,CHOLE此時正在通過網路與遠在加拿大的妹妹聯繫辦理家人的移民簽證事宜,而遠在異國的妹妹要想打開電子信箱,也需從CHOLE的賬戶內傳輸信用點,賬號一凍結、信用點傳輸功能一停,一切都被迫停了下來。」




類似的處理非止一例,引發諸多用戶的不滿。




5月15日,瀛海威的「網上新聞發言人」出來說話,先是將用戶多次下載的行為稱作「惡意盜取」,又揚言「瀛海威保留向惡意下載該客戶端軟體的網員索賠的權利」。部分用戶要求與瀛海威總裁「對話」,遭到拒絕,回應稱「與非法盜取者沒有什麼可談的」。瀛海威的公關總監稍後接受記者採訪,堅稱「這些網員行為屬惡意盜取,觸犯了新刑法,與黑客別無兩樣,而且公司在經營上談不上失誤。」




此一時期,瀛海威的網路上,幾乎所有的討論話題,都與「刷點」事件有關。網民列舉了諸多中外公司對類似事件的處理原則與處理辦法,在評價瀛海威時,使用了「獨裁」、「瘋狗」、「私設公堂」等字眼。⑧




5月19日,瀛海威出手,將伺服器上不利於自己的言論一概刪除,並在「廣而告之」電子論壇發表《STOP與瀛海威》一文,為自己辯護。




此事最終,同樣不了了之。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拒絕受理此事,理由是瀛海威的有獎下載「不屬於有獎經營性行為」。STOP控告瀛海威發布《STOP與瀛海威》一文,「捏造和歪曲事實,惡意醜化了我的個人形象……侵犯了我的名譽權」,被稱為「中國網路名譽權第一案」,也被法院駁回。⑨




在中國的互聯網史上,瀛海威屬於邁向新時代的先驅和拓荒者。但時代的演進,從來不會幹脆利落,而必然拖泥帶水。瀛海威在處理與網民的衝突時採取的種種方式——封停賬號、刪除言論、實施嚴打,正是這拖泥帶水的一部分。





圖:與瀛海威大略同期出現的北京實華開網路咖啡屋,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網吧





注釋


①付建軍、鄢小平,《電腦現用現查手冊》,中國城市出版社,1997,第417~419頁。


②梁鴻鶴、逯雅靜,《侃侃創業》,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第6頁。


③郭秋利,《來自遠方的HELLO》,《電腦愛好者》1997年第1期。


④劉火、江雪梅,《尋找ROSE!》,《中外少年》1996年第5期。


⑤卜衛,《百姓、青年與網路:關於瀛海威網路用戶的調查報告》,《青年研究》1997年第4期。


⑥《失敗資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第14頁。


⑦王旭婷,《瀛海威網上嚴打起風波》,中國信息報,1996年9月12日。


⑧景小倩,《瀛海威時空又出事了》,中國信息報,1997年6月5日。


⑨《××訴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網路名譽侵權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1997)海民初字第2172號,收錄於:《網路典型案例與法律法規彙編 國內部分》,法律出版社,2003,第315~317頁。






相關閱讀




1978:這一年,萬千沉默心流,拉開了自由表達的序幕





1979:「青年人愛美是正當的」,這句話來之不易





1980:上億人為何輕易成了「氣功大師」的俘虜? 





1981:口紅在中國,是如何解禁的? 




1982:安全套歷盡了波折,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1983:感謝港劇,讓大陸文藝界體驗了一番「觀眾用腳投票」 




1984:中國民眾首次被允許合法擁有私家轎車





1985:為了一本《一千零一夜》,排隊一天零一夜




1986:中國的公共體育設施,與日本相比差太多太多




1987:越過長城,抵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1988:李雷與韓梅梅,如何遇上Jim、Lily 和 Lucy




1989:股市在中國,是如何徹底解禁的?




1990:汪國真在這一年爆紅,有一些特殊原因





1991:曾經,我們是如此地難以接受「外商廣告」 




1992:「南巡講話」後,企業終於有權管理自家的司機了




1993:引進一部好萊塢大片,被罵成「外國買辦」 




1994:我們需要擁抱真正的市場經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馴化長江流域,比馴化黃河流域晚一千年的原因 | 文摘
奧姆真理教頭目騙人的「空中漂浮神功」,是這樣練的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