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條頓悲歌:二戰末期東普魯士三大圍困戰

條頓悲歌:二戰末期東普魯士三大圍困戰

喜歡二戰德國部隊資料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二戰德國軍隊各部隊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1945年1月13日至1月28日,蘇聯在東普魯士,用高昂的代價,撕碎了德國人的防線,徹底消除了自己進軍柏林北翼的軍事威脅,而中央集團軍群的指揮官萊茵哈特和第4集團軍的指揮官霍斯巴赫為了讓軍隊避免無謂的犧牲,試圖在部隊遭受毀滅性打擊之前,將軍隊撤出東普魯士,然而,固執的納粹高層不僅無情的拒絕了他們的請求,還將這兩位高級將領撤了職,鬱氣於胸的萊因哈特在離開自己的崗位之前,無奈的說了一句「無話可說」,一語道破絕大多數德國軍人的心聲。

條頓悲歌:二戰末期東普魯士三大圍困戰

戰場上被放棄的德國炮兵陣地

而此時的納粹高層,幾近於喪心病狂,面對著注將滅亡的命運,抱著一絲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會從內部瓦解的幻想,將所有的德國人民都綁在了烈火熊熊,幾近失控的戰爭機器上面,開始了自己的催死掙扎,1945年1月中下旬,德國將在蘇聯鋼鐵狂潮衝擊下,已然七零八落的東普魯士防線的軍隊進行了整合,重新命名為北方集團軍群,由一級上將洛塔爾·倫杜利克擔任指揮官,而此人是德國高級將領之中,軍銜最高的三個奧地利人之一,其對納粹的忠誠由此可見一斑。

條頓悲歌:二戰末期東普魯士三大圍困戰

一張描述東普魯士戰役之慘烈的照片,該照片不是真實的戰地資料

德國高層固執己見的堅持,最終在東普魯士形成了三塊被包圍的區域,而這些被圍困的區域之中,又夾雜著大量的難民,反觀蘇聯方面,在戰場上經歷了地獄般洗鍊的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在「粉碎法西斯分子的老巢」、「血債血償」等口號的鼓動之下,大多數已經徹底淪為了戰爭機器,軍紀的敗壞使得蘇聯方面也不得不下達了約束的命令,突進的蘇聯軍隊報復性的行動,更加促使了德國人瘋狂的抵抗。

條頓悲歌:二戰末期東普魯士三大圍困戰

被俘虜的德國士兵

被圍困於維斯瓦潟湖約15個師的第4集團軍殘部,被稱為海利根貝爾包圍圈,而此時包圍圈內的德國軍隊,如果不摻雜任何因素的話,客觀來講,已經由侵略者變為了家園守衛者,為了營救更多的老人、婦女和兒童,這些德國軍隊與蘇聯軍隊展開了近乎絕望的防禦作戰,而該武裝集團最終於3月29日被消滅,8萬士兵長眠於此,至今仍有士兵的骸骨在海利貝爾附近的森林中被發現。

條頓悲歌:二戰末期東普魯士三大圍困戰

正在穿越維斯瓦潟湖的德國難民隊伍

退入哥尼斯堡的第3裝甲集團軍的殘餘士兵,以及20萬的難民,被蘇聯方面鐵幕般的包圍圈,死死的困在了這座1225年就建立的城市,死神正在用飢餓和死亡折磨著普魯士曾經的首都,這些每人每天只能獲得180克的絕望難民,少數人選擇了穿越蘇聯的陣地進行逃生,但成功者甚少,而大多數人則在通過了了國防軍勉強維持的一條狹窄通道,徒步穿過結冰的弗里什潟湖,尋找能夠逃生的船隻,也正是國防軍士兵的堅守,讓這條數次被切斷,岌岌可危的生命線得以維持,大量的難民得以從該處逃生。至2月19日,德國人甚至打通了一條狹窄的陸路走廊,用以撤退難民、傷員和運送物資,1945年4月9日,在該城堅持數月之久的德國軍隊最終決定投降,這座曾經被視作德意志榮耀的城市,此時此刻,已經被轟炸和炮火摧毀了接近80%,並在戰後,被永久的割裂了出去。

條頓悲歌:二戰末期東普魯士三大圍困戰

由哥尼斯堡撤退的德國難民

而在前一時期由梅梅爾撤退出來的德國部隊,則在扎姆蘭整編成為了扎姆蘭戰鬥群,並在扎姆蘭半島建立了新的陣地,保衛著東普魯士地區僅存的逃生港口,德國人在這塊至關重要的逃生通道上,最終以8萬人的代價,堅守到了1945年4月25日,為大量的德國難民贏得了撤退時間。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雜七麻八的頭條號,更多德國各部隊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此外,雜七麻八頭號將所有的UFO調查報告的版塊都移送到@雜七麻八小說號 之中,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雜七麻八 的精彩文章:

明斯克攻勢的前哨戰:維帖布斯克—奧爾沙攻勢(奧爾沙方向)
二戰德國國防軍陸軍各戰役戰鬥序列——巴巴羅薩南方集團軍群

TAG:雜七麻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