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十一年了,你還在等它開飯嗎?

十一年了,你還在等它開飯嗎?

這次回檔其實是飯否精心策劃的七夕活動?七月七日回檔七年前,有心了有心了。

資深飯否飯友 @OurDearAlex 於 2018 年 8 月 14 日發了這一條飯,因為他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穿越了 7 年。他剛玩飯否不久,消息只有一百多條,當時的飯否剛從 2009 年 7 月 7 日的浩劫中回來。

如此詐屍的「潛水」飯友還有很多,13 日晚,因為王村又下片了(飯否梗:王興用伺服器下片導致飯否無法訪問),飯否網站全線癱瘓,經「友情維護員」修復後,不少飯友發現 timeline 重回 2011 年 1 月。

這場一場故障,錯覺是飯否搞了一場穿越活動,把飯友們都叫回來吃飯,大家一同回憶青春。

你我山前沒相遇,山後別相逢。

可惜這場時光之旅,僅限於飯友參加,飯否目前關閉了新用戶註冊,徹底成為不容外人窺探的「桃花源」。這也讓不少資深飯友感覺高興,外人進不來,自己人跟自己人玩。國內微型博客始祖飯否,成為了互聯網中的一塊自留地。

傳說中張小龍的飯否.


走在世界前沿的 140 字傳播

2006 年 7 月,推特出現,帶來了一種新的社交網路,用戶可即時更新短文本(推特規定不超過 140 字)並公開發布,這種形式被稱為「微型博客」。

在此之前,世界上從沒有 140 字即時文本這種傳播方式。

推特來了,但沒有一夜大火,人們還沒有感受到發即時短消息、刷推特、「轉推」的魅力。

直至 2007 年 3 月,推特在美國著名的「西南偏南」(音樂節、電影節、互動式媒體節)初露頭角,人們才意識到推特不僅是「短的」博客,而是一種「即時通信」方式。後在眾多大型社會事件,如 08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推特越來越發揮作用。

2007 年 5 月,國內首個類推特微型博客「飯否」上線。當時,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推特」,推特也沒推出中文版本,飯否則完完全全複製了「推特機制」。

最早體驗過推特魅力,但不習慣全英功能的網友,會非常驚訝於把推特「漢化」了的飯否。因 140 字微型博客這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飯否吸引到了第一代網路名嘴、專業媒體人,甚至是娛樂明星。

元老級飯友東東槍,道長梁文道,「單口相聲」還不叫鎚子發布會的羅永浩。未來知名笑星李誕二十歲少年,在飯否上認識了脫口秀演員王建國。陳珊妮、戚薇、陳綺貞等明星還會親自回復。更有一批來自南都周刊、城市畫報、南華早報等媒體的專業人士。

他們第一批察覺到這種傳播方式會成為主流,是對信息敏感度特別高的人。

媒體人崔老師這樣形容早期飯友群體。當時她還是英語傳媒專業的大學生,正是被這一群人營造的信息氛圍吸引到飯否。

09 年,網路信息交流的主流還是校內網、qq 群,基本上是現實社交圈的延伸,而飯否打破了圈子限制,給她帶來很大的衝擊感。

當時認為飯否走在世界前沿,是能提供社會解決方案的地方。我會特別重視飯友推薦的書、提供的意見。

因為走在絕大多數的傳播方式前面,飯否能帶來許多媒體實踐經驗,崔老師後來還用「刷飯」所得幫助大學老師完成傳播學專業課的 insight。

資深飯友 momoko 稱當時自己還是「高中小屁孩」,感覺身邊的飯友一個個是社會上很厲害的角色,是程序員、律師、報社編輯。

這些人物想法超前,但卻「平易近人」。在她考大學的時候,也是飯友給意見,幫忙選專業。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姐姐那時候剛讀浙傳媒,還幫我跟同學打聽杭州幾個院校的好壞,來自廣州、杭州、南京等飯友都給意見。

沒有大 V 認證,沒有流量傾斜,每個賬號、每條飯都是平等,飯友與飯友之間的距離也沒那麼遠。在飯否 TL(timeline)上談論事情,飯友看見會插一下嘴,搭一把手。

這時的飯否,可以用「飯否詩人」@妖嬈男寫於 2009年 6 月 7 日的《飯經》總結,飯友在飯否分享的是人生。

《飯經》

我們在飯否,

看到有人失意,難過,彷徨,

我們會給他安慰,為他祈禱;

我們在飯否,

看到有人戀愛,結婚,生子,

我們會為他高興,為他祝福;

我們在飯否,

訴說著彼此對生活,知識,愛情,青春,年華的感受,

就像是與身邊的一個好朋友,

分享著自己在人生中,

走過的每一步時光。


一夜失散,漫長的「回來」

2009 年 7 月 7 日,因「不可說」的原因,飯否被封閉。

當時有一個女生準備到廣州旅行,想來找我玩;一個攝影師看了我上傳的照片,覺得不錯,問我要地址,把他的攝影集寄給我,這些都發生在「封閉」前一天,我還來不及回復。

壞事來得毫無徵兆,沒有人準備好。飯否被封閉,崔老師與「圈子外認識」的飯友一夜失散,這是無數失散中的一場。

飯友們被迫開始了互聯網世界的「流亡」,這場流亡長達 505 天。

飯否的豆瓣小組.

豆瓣小組、qq 群、百度貼吧成為飯友的落腳地,靠暗號「接頭」,希望找回「失聯」的飯友,共同等待「飯否」的好消息,但隨後這些小站也被迫解散。

飯友也曾投奔其他平台,momoko 先後去過雷猴、記錄、嘀咕、嘰歪,但互聯網產品的生命「無常」,這類社交平台批量出現,短暫存在後消失。這些「流亡地」,能生存下來的是極少數。

那時候我們笑稱是柯南,到哪兒死哪兒。

這五百多天里,互聯網世界發生了什麼?

飯否封閉一個月後,新浪啟動了新浪微博,搜狐和網易也於次年 1 月創立了內測版的微博,騰訊關閉了運營不佳的滔滔,啟用了騰訊微博。

短短五百天,微型博客市場經歷了最激烈的競爭。新浪微博成了絕對的贏家,騰訊微博緊隨其後,其他微型博客在今日基本已經停運。

被飯友們稱為「村長」、「興醬」的飯否創始人王興也在 2010 年 3 月創立美團網,後來上線了大家都知道的美團外賣。

隨著封閉時間越來越長,「自由」越來越收緊,很多飯友都以為它不會再回來了。

可是不少飯友還是像 momoko 一樣,在其他平台上尋找飯友,通過簡訊、通過第三方平台繼續「發飯」,即使上面沒有人,即使飯否的歸途漫漫。彷彿一場行為藝術,一群人在對一個消失了的社區「講義氣」。

現推特上還留有不少「藝術的痕迹」。飯否們互相發的「註冊邀請」(飯否曾經使用「邀請制」),供飯友們相認的清單,如「出身日本的飯友清單」、「長沙飯友清單」。

這場「流亡」有多悲壯?宛如熱戀期的情侶,一夜間失散在人海。還有好多話要說,還有好多情未談。飯否封閉後,知名飯友 @和菜頭 發推特說,這些互相暗戀卻被迫失散的飯友,要是飯否回來後重逢,應該會結婚吧?

在幻變的生命里, 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

2011 年 11 月,終於有消息傳出飯否要回來。隨後,飯否首頁換上電影《歲月神偷》的劇照配文「等你開飯」。

有飯友發現「等你開飯」的首頁源代碼還包含的一段話,似乎是飯否團隊專門寫給飯友中的程序員和產品經理看的。

We are troubled on every side, yet not distressed;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

we are perplexed, but not in despair;

我們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

Persecuted, but not forsaken;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

cast down, but not destroyed;

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Thank you all, for always being with us.

謝謝大家,總是與我們在一起。

2011 年 11 月 25 日,感恩節,飯否回來了。當晚飯否的伺服器就因為訪問量過大而崩潰,飯友們又可以繼續說王村「下片」梗了。


505 天后,留下一群脫衣服的人

被偷走了 505 天,從產品功能角度,飯否還是「原汁原味」,但生命力受損,社區氣氛也發生改變。

如果說作為國內首個 140 字微型博客,飯否曾經試探「自由」,那漫長的「封閉」就是試探的結果。回來的飯否,有了自由「邊界」,也失去了當初的致命吸引力。

儘管在重開的頭兩天,大部分的飯友都回來慶祝「重生」,但熱情勁褪去,該走的還是會走。

當時失散的飯友,不少已在其他平台建立了新的社交關係,名嘴們易地「賺吆喝」,那批因「自由」而來,又因「自由」而被迫遷徙的媒體人則再沒有回來。直至今日,國內再沒有一個社交網路,「自由度」比得上 505 天前的飯否。

2009 年 7 月前,飯否的用戶數突破百萬,剛迎來首個付費用戶惠普(惠普官方賬號)。而回歸的飯否,已錯過了微型博客發展的重要節點,往後基本退出了數據上的競爭,更來不及實現商業化。

雖然如此,飯否還是堅持與大家一起。

2013 年 3 月,飯否主要團隊解散,但飯否並沒有關停。王興繼續支持伺服器,前員工友情維護,但飯否將處於無人運營的狀態。

吸引我來的是那一群人,但讓我留下來的是另一群人。

崔老師說的「另一群人」是一群在飯否脫衣服的人。

「微博是穿衣服的地方,飯否是脫衣服的地方」,這個飯否「脫衣理論」來自張小龍的飯否,意指飯否上的氛圍更真實,也更私人,不賺吆喝,純粹自娛。

飯否 9 周年,友情維護員為大家做了回顧頁面.

為什麼選擇飯否脫衣服,而不是微博?

在微博脫衣服,就只有我脫衣服了,其他人都穿著衣服。而在飯否,沒有人在意你脫衣服,因為大家都在脫衣服。

在崔老師看來,商業化的微博簡直是「妖艷賤貨」,功能多而亂,大 v 橫行,娛樂味重,這樣的社區氛圍讓人無法「真」。

曾有飯友在豆瓣發表文章《妃與妓》,把飯否比做終日琴棋詩書的「妃」,而微博是世俗妖媚的「妓」,可惜「他日之妓,搖身一變,成就熱鬧鬧之圍脖霸業。」

妃一如昨日,與王交談除卻相思之情,盡為詩書之禮。而王已慣用市井之言,與妃交流竟不能答。王踉蹌奔回妓宅,頓覺渾身自在。

與我想像中飯否上是一群「遺老」不同,飯友們其實也不惋惜飯否的改變。根據「王村」的創業史《九敗一勝》,他和創業團隊把精力放到美團後,飯友們依然「自得其樂」。

雖是「環境所迫」,但也是飯否特有,居然會有一個互聯網產品的用戶認為「保持現狀」即是最好狀態?

飯友們約定俗成地「脫衣服」,約定俗成地在飯否「保持真實」,這成為飯否後來最重要的社區氛圍。

飯否最令人深陷的一個原因是,它讓你因為私密覺得安全但又並不感到孤獨。

某位飯友這樣形容飯否的私密。飯否有多私密?私密到伴侶之間也不能看。

飯否仍保留「加鎖」功能.

飯否至今保留「私密賬號」功能,賬號「加鎖」後,想要關注,必須通過「申請」,可杜絕不適宜的窺屏「視奸」。飯友一直有線下「面基」傳統,通過飯否相遇,結成伉儷的飯友,可能也會拒絕伴侶的「關注」,保留自己的樹洞。

飯否雖然很私密,很「樹洞」,但它是「有回應」的樹洞。飯否依然熱鬧,充滿了日常嘮嗑。

飯否也有一些東西從未改變。例如,始終沒有大 v 認證,不收「保護費」,沒有流量傾斜,每一條飯都是平等的。

資深飯友可可,同時也是資深知乎用戶,深入了解飯否、知乎社區文化。 2011 年 4月至 2014 年 9 月,在飯否「志願運營」知乎官方號「知乎君」。三年多的時間裡,可可一直在飯否更新「知乎精選」,最多時一天會發四五十條飯,「發飯」超過一萬五千條。

相比起微博浮躁的知乎官號和其他「野生」知乎搬運號,可可在飯否推薦的知乎問題和答案質量較高,不少同時上微博和飯否的網友,會更喜歡飯否知乎君,喜歡稱呼他為「可可姐」、「可可大魔王」。

08 年上飯否時,可可剛大學畢業,十年過去,可可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因為家庭、工作忙碌,精力有限,可可姐姐還是選擇結束「志願運營」。官方人員接手,但知乎對飯否這個小眾之地的運營,遠遠不及可可走心。

雖然不再運營「知乎君」,可可還是經常活躍在飯否,到其他城市出差,也會組織飯友們「面基」。雖然大家都在飯否「脫衣服」,但熟悉的飯友之間,「面基」還是相當歡快、自然的。

在可可看來,飯否還是一個「六人法則」(認識六個人即認識全世界)適用的地方。一旦有人話裡有話地發飯,即使不指名道姓 @,只要有六個人看到並轉發,基本全世界都知曉,因此也會「撕」起來。

因為大家都「赤身裸體」,即使「撕」起來,也保持一定的空間,不會扒飯友的馬甲,上升到現實生活,戰火只停留在飯否上。

小眾,「樹洞」,飯否卻不是完全沒有爭端的桃花源,相反,正因「真實」,飯友們真實地抱怨,真實地表達反對,這裡更人間煙火,更有人情味。


「有貓」自動轉發的機器人

媒體人走了,名嘴走了,但不少程序員留下來了。

漫長的飯友生涯中,可可從化工技術人員轉行成為程序員。根據可可的觀察,飯否上確實有相當一批程序員和產品經理,以至於飯否會在回歸首頁留下代碼「明志」。

「王村」的 TL 也穿越 7 年了.

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村長王興,還有曾經被扒出飯否賬號的微信創始人張小龍。

2014 年,知乎網友太空小孩發布文章《看完了張小龍的 2359 條飯否日記》,總結證實了某飯否賬號就是張小龍。不少網友成為「飯否觀光團」,專門到飯否圍觀「脫了衣服」、會寫詩、談產品的張小龍。

我進到飯否就說飯否上該說的話,進到微博就說微博上該說的話,回到辦公室就說辦公室該說的話。我不敢說自己有想法了,想法全是環境催生出來的。

2010-12-27 15:11

我智商高的時候,情商就低。情商高的時候,智商就低。兩個一樣高的時候,我就雙高了。

2010-12-29 01:20

to be a better man

2011-01-21 17:50

這麼多年了,我還在做通訊工具,這讓我相信一個宿命,每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的幫助別人溝通的內在力量。

2011-01-23 01:54

除了產品精神輸出,飯否上也活躍著程序員們做的機器人。

其中最為飯友所知的機器人是整點報時的 @大本鐘,而後 @大本鐘也不夠玩,@大本鐘的同事和 @大本鐘的鄰居也出現了,三個機器人賬號經常在飯友的首頁嘮嗑,堪稱飯否「流水賬」文化的代表。

新浪微博也出現了被認為是「恆定治癒」@古城鐘樓 ,但整點報時這個形式飯友們早就玩過了,而且還是通過機器人。公開網友私信的欄目,在飯否早就由「樹洞」機器人代勞,真正做到傾聽而不窺探。

類似的有趣機器人還有很多,求籤機器人、表白機器人、識別到貓圖自動轉發的機器人……

部分飯否機器人. 圖片來自:飯友 小金剛大人

太空小孩不僅扒了張小龍馬甲,還總結了飯否工具箱,收錄了與飯否相關客戶端、機器人、插件、媒體與飯友相關資料文檔,更新至 2017 年 8 月,已收錄有 277 個條目。裡面收錄的機器人還不是全部,它們基本由飯友無償開發和維護。

崔老師認為這些工具和機器人出現,是因為「飯否擁有自由的產品態度」。保留最初推特機制的飯否,曾經可以通過上百個 API 介面來發飯,沒有平台限制,非常自由包容。

也有飯友開發了用於「發飯」小程序.

而可可倒覺得程序員們開發這些飯否工具的初衷沒那麼複雜,不一定是測試產品,可能只是因為「有趣」,是飯否上癮的程序員們「做來方便自己」的。

愛范兒同事本卿就是飯否 Windows Phone 平台第一款客戶端的開發者,這款客戶端很巧也叫「愛飯兒」。

作為資深飯友,12 年初時,他在用 Windows Phone 設備(Lumia 800),開發這款客戶端既是自用,也想為使用 Windows Phone 的飯友提供一個可用(且好用)的客戶端,曾經有幾萬飯友使用「愛飯兒」發飯。

他也開發過機器人應用,有成功的,也有半路「棄坑」的,目前「迷你飯」、「微波爐」仍然可以用。

本卿的作品算是同時印證了可可和崔老師的觀點,飯否上癮的程序員做應用是「方便自己玩」,同時也因為飯否對第三方開發者有較為友好和標準  API。

喜歡一個社區,有的飯友定製飯否 T 恤、飯否帆布包,有的飯友定製飯否機器人,開放的互聯網產品態度和機器人們也是飯否能繼續有趣的原因。

飯友自行製作的飯否周邊. 圖片來自:飯友 小金剛大人

發也可以,不發也可以,但飯否還是一個很有感情的地方

可可近半年來因為家庭、工作忙碌,已經很少「發飯」了。崔老師也因自己心路歷程的變化,減少了在飯否表達。

08 年、09 年還是大學生的第一代飯友們,也慢慢走到自己的人生節點,開始淡出互聯網社區。

老用戶淡出,飯否也來了新人。崔老師就曾在飯否上碰到過非常年輕的用戶:「一個 18 歲的男生,邀請我一起做播客,非常有媒體想法。他們(新用戶們)會創造新的飯否文化。」

今年 6 月,飯否關閉了新用戶註冊。面對飯否的簡潔的首頁一周,我仍被拒絕在外。也有不少把飯否視為「桃花源」的飯友,以「不足為外人道」為由,拒絕我的窺探。

飯否會就此停止納新,成為一塊自留地,還是將在未來的某一天重新開放?可以肯定的是,十一年過去,飯否並沒有成為一個停止生長的社區,它還在繼續著自己有趣而獨特的文化,繼續等飯友們回來「開飯」。

飯否的價值既無法也無需用商業化的成功與否來衡量,反而是我們,需要想想總是穿著衣服,戴上面具在流量橫行的社區,為了觀點、主義、立場,甚至某一個明星,「近身肉搏」,爭論不休,「撕」得狼狽,是否太虛偽和無聊?

題圖拍攝:梁夢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學會這三個方法,用印象筆記就能管好項目
小米發布上市後首份財報,半年營收 796 億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