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會有「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的說法?知道以後自愧不如!

為什麼會有「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的說法?知道以後自愧不如!

要了解魏忠賢主政時期(天啟四年—天啟七年)遼東及其他邊軍的軍餉情況,不妨先了解其主政前夕明廷的財政情況。

記錄這一時期財政狀況,有四種史料很重要,分別是《明神宗實錄》(萬曆朝歷史)、《明熹宗實錄》(天啟朝歷史)、《三朝遼事實錄》以及《度支奏議》,其均屬檔案資料彙編,各色財政數據多能相互印證,其中《三朝遼事實錄》的作者是王在晉,《度支奏議》的作者是畢自嚴,二者均有豐富的軍政經驗。上述史料都比較可靠,本文的諸多財政數據,均來源於此。

那時的他比其他人多了一些報負和勇氣,老天爺很眷顧他,賦予他掌握了這個帝國的大權,而此時已經頭髮鬢白的他,也從未想過篡權,他想治好國,為此改名成「忠賢」。

在魏忠賢延續明神宗徵收商業稅、出版稅、礦稅、鹽稅,還允許老百姓穿絲綢,說白了只要你交錢。

這也就解釋了明末神宗、熹宗時期商品經濟的發達。而且在災年對災區減輕傜役,對江南商賈富貴之地給以重稅,種種政策也就自然的得罪了那些文人。

魏忠賢大力打壓官商階級,卻對老百姓不錯,那些富商巨賈、文臣大夫們面對魏忠賢的壓榨無計可施,只能乖乖交錢,交權。這也就導致了天啟年間的稅收是相當不錯的,如果持續下去到了崇禎年間,想必不會出現國庫空虛,無錢賑災的情景。那麼西北民變是否存在也未可知。

除了對政治格局的改變,魏忠賢還對明朝以文制武的弊端進行了修正,武將在外不再受朝中文臣制衡,以往武將在外帶兵,說不定哪天就給人陷害了,不是抄家就是砍頭。

魏忠賢主政時已經得罪了不少大臣,為他自己埋下了禍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樹枯柴了 的精彩文章:

玉皇大帝與姜子牙是什麼關係?真相令人忍不住想笑
崖山以後無中國,明亡以後無華夏這句話有什麼含義?看完後臉都綠了!

TAG:老樹枯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