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髮妻守了一輩子活寡,魯迅去世後,她才說出深藏已久的怨言!

魯迅髮妻守了一輩子活寡,魯迅去世後,她才說出深藏已久的怨言!

魯迅被譽為「中華民族之魂」,是近代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他棄醫從文,一生筆耕不輟,用筆杆子打出一片戰鬥天地,相信大家都對這位真正的勇士十分熟悉。魯迅作為用筆尖點醒國民血性的戰士,一度霸佔了語文課本,幾乎每個年齡段都有魯迅的文章要學習,可見他在近代文學界的地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時代巨人,卻也無法擺脫世俗禮教的束縛。魯迅在動身前往日本進修前,他的母親魯瑞為他包辦了一席傳統婚姻:兩個不相識的年輕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見證下盲目結合了,新娘為舊式女子朱安。

魯迅的理想是救國救民,而不是踟躇於鍋碗瓢盆之間,他的人生信條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然而朱安只是一個傳統的持家婦女,新潮的學派和熱血的革命離她甚遠,被纏住的雙足也纏住了她的思想。更為關鍵的是,朱安並不識字,沒有文化,不能和魯迅的精神世界產生共鳴!

所以魯迅僅僅與朱安待了四天,便遠赴日本,而這四天什麼都沒有發生,魯迅沒有碰這位新婚的妻子。當魯迅回國定居在北京後,將母親和朱安接到了北京居住,不過和朱安依然是分居狀態,這對夫妻實際上是名存實亡的。

我們知道,魯迅最終的歸宿是許廣平,二人結合後搬家到了上海,而朱安則一直留在北京,悉心照顧著魯迅的母親魯瑞。魯迅每月給母親寄去100塊用以生活起居,另外給朱安10塊用以零花,這110塊全部由朱安統一管理使用。別誤會,那時候的110塊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有人會問,既然朱安長期受到魯迅的冷落,為什麼她不選擇離開呢?原因說起來很心酸,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朱安太過傳統!她腦海中的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太過深刻,對於自己的遭遇,默默接受是最好的選擇。其實朱安也知道魯迅是被人尊敬的作家,而她要做的就是守護丈夫的名聲!

就這樣,朱安一輩子照顧著魯迅的母親,一輩子也沒有得到一個妻子應有的待遇,就相當於守了一輩子的活寡吧。

1936年,魯迅去世,朱安也老了,她無法照顧自己,生活日益拮据,便想要賣掉魯迅的一些書稿和藏書以維持生計,在許廣平等人的勸阻下才罷休。朱安無奈地說道:「你們總是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一句肺腑之言催人淚下!想不到為魯迅守候了一生的女人,最後卻落得如此窘境。後來許廣平為朱安增加了每月的寄款,朱安又說:「許先生待我極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維持我,不斷寄錢來,她的確是個好人。」

拋開魯迅和許廣平的名人效應不說,單就一個家庭婦女的遭遇來講,一輩子沒有得到幸福的女人,最終還要感謝自己的情敵,實在是令人唏噓!不過,這也沒有辦法,不能怪魯迅,也不能怪許廣平,怪就只能怪那個吃人的時代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臟唐臭漢?真相令人愕然,原來古人比我們想像的更開放!
中國古代焚香為什麼一定是三炷?知道真相後只能感嘆:不敢亂點!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