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月半 傳統的中元節

七月半 傳統的中元節

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願這世間的孤魂,得到安渡;

願已故的親人,得以重逢;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農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明日,乃是傳統的中元節,俗稱「鬼節」。

傳說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已故先人可回家團圓,再食一回人間煙火。因此,後人在這一天要準備一些祭品拜祭,同時,也設道場,放食物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是祭奠逝者的重要節日。

中國還有一個祭奠的傳統節日是「清明」,清明大多以掃墓的形式緬懷親人;而中元節處在收穫的秋季,與清明的緬懷之不同在於,中元更多的意義在於告慰,用秋季的果實告慰先祖,既是對先祖的一種收穫的彙報,也是藉此傳遞,不要忘記已經在另一個世界,曾經滋養過我們,陪伴過我們的逝者們,以及表達對世間萬物的敬畏和善意的回饋。

中元節有很多民俗,如:祭祀祖先、放河燈、等。(由於地區不同,所以各地習俗也有所不同。)

中元節的意義

鬼節可以說是迷信,但也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它背後包含的是對故人的懷念。從由來就可以知道,「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所以它的意義在於緬懷先人,盡孝;教育後人,感恩。

中元節起源於祭祀,其意義在於敬祖!

中元節的各種習俗都蘊含著無比豐富的文化內容,把我國的本土文化,文化孝思和原始宗教信仰體現得淋漓盡致。

1、中元節——孝道傳承

孝,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孝文化,是中國的一個傳統文化。「孝文化是指中國文化與中國孝意識、孝行為的內容與方式,及其歷史過程,政治性歸結和廣泛的社會性行為衍伸的總和。」孝之起源應該是在周代,「直到周初,祀祖才算是真正具有孝道之教化的意義。」人們中元節祭祀祖先正是遵從了中國傳統文化,孝。

2、中元節——善行樂施

自古以來,中國都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信仰文化體系。先民的宗教信仰是複雜的,有時甚至是矛盾的。當今有的學者把儒、釋、道視為舊時中國的宗教,但這種觀點在學術界仍有異議。我們的祖先對於宗教的選擇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於我用者,拿來便用。祖先崇拜的內容是神秘而豐富的,我們可以用「慎終追遠」四個字來概括祖先崇拜的內容,「『慎終』指按照一定的禮儀來辦理上輩的喪葬;『追遠』指按時祭祀和悼念遠祖,以示不忘根本。」

3、中元節——是一種文化信仰

鬼魂觀念是人類最早的宗教觀念之一,是人類對自身生命的神秘化理解。古時人類認為,人是靈與肉的組合體,靈與肉是相分離的,靈魂依附於肉體,人死了,但魂不滅。靈魂無形的永駐人間,它在生時表現為靈魂,死後成為鬼魂。但鬼魂畢竟是屬於精神範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人們能夠接觸和加以安置的只是其依附體——失去生命的肉體,而且,古今的人們都認為「鬼魂關心自己的屍體,並且棲息、徘徊在墓地周圍,所以鬼魂崇拜主要體現在埋葬和祭祀死人的儀式上,以某種喪葬禮俗寄託生者的哀思和心愿」。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民間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鬼節的習俗和禁忌相信大家從老一輩那裡的人早就有聽說過,我們可以不認同舊時代的觀點,但千萬不要造口業去詆毀,懷著敬畏尊重的心情去對待這些七月半的各種禁忌。

▼七月半「宜、忌」

在古人的認知中,「鬼神」是屬「陰」的,所以把七月稱為「鬼月」。《說文解字》里就提到過:「七月,陰氣成。」時至初秋,天地之間的陰氣開始活躍,尤其是在七月十五的今日。

所以這一天,按照舊俗,今晚店鋪要早早關門,把街道讓給亡靈回家。

忌「深夜不歸」或是「熬夜」,防止因人氣損耗太多而邪氣入侵,早早休息,守住身體陽氣。陰氣開始了生長,對於氣虛、陽虛的人來講,會容易感覺身體疲乏、容易生病。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提陽補氣了。

(以上素材轉自網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知識 的精彩文章:

人為什麼會輪迴
為什麼要學習《楞嚴經》

TAG:佛教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