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薦書 他人即地獄

薦書 他人即地獄

這是一本可怕的書,這是一本美麗的書。

我讀得膽戰心驚又欲罷不能,我讀得驚懼震悚又心悅誠服。

薩特有一個著名的哲學觀點「他人即地獄」,簡單說來就是:「我」是自己的世界的國王,直到「我」被「他人」的目光注視,因為「我」轉換成了「他人」的審視的對象,此時的「我」從王位跌落成為了「他人」的奴隸。如果這審視的目光來自於庸人,那麼更糟,我由自在洒脫的靈魂變成了不得不附和庸常的附屬物。

雖然這是每個人生活中的窘境,但拿來概括《人間失格》中主人公的境遇格外貼切。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文章的主體就是葉藏親筆寫的三篇手記,手記的內容與開頭描寫的三張葉藏的照片相對應,以第一人稱記錄了他幼年、青年、中年的經歷。

而手記開篇第一句就是「我的人生充滿羞恥」。僅這一句話就攫住了我的心。怎樣的人生算是充滿羞恥的人生啊?什麼樣子的人膽敢宣稱自己的人生充滿羞恥?

其實童年的葉藏只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充滿童趣的孩子。他的世界是超脫的,是不帶物質雜欲的,不摻雜實用性思考的,當然這與成人世界的思維模式是格格不入的。當孩子長大,就會逐漸獲得成人的思維方式,淪為常人,過上平靜幸福的生活。

但是葉藏很不幸,因為他始終沒有學會成人世界的生存法則。「對我而言,人們的生活是無法琢磨的。」「我似乎一點也未曾理解過人們為了生活而奔波這件事。」「自己的幸福觀念似乎和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念都格格不入。」

如果用童話的方式書寫,那就是溫情脈脈的《小王子》;而用寫實的筆法寫就的是椎心刺痛的《人間失格》。

葉藏不甘沉淪又不敢反抗,格格不入又不得不曲意逢迎,在他人的地獄裡呻吟,輾轉,發狂。「我幾乎無法和一般人溝通,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跟他們說些什麼。」「正是這樣,我選擇了逗笑。」這個選擇讓我感到恐懼。「這是我想要融入人群的最後的方式了。儘管對人極度恐懼,可是畢竟,我還是割捨不下對人的牽絆,逗笑成了聯結我和外界的唯一線索。在外一直拚命演繹的笑容下,是大汗淋漓地實處渾身解數拚死一搏的我自己。」

國王的領地失守,葉藏放棄尊嚴,卑躬屈膝,只求與外界他者達成和解。年齡再長他參加左派組織也是一種融入的嘗試,能夠獲得諸多女性的青睞也有不擅拒絕的原因,他一直是艱難地迎合著,直到他死了。

書的結尾,提供手記的老闆娘說到死去的葉藏唏噓不已:「我們認識的小葉,特別誠實,非常討人喜歡,要是他沒有酗酒,不,就算那樣,他也是一個人世難尋的好孩子。」他終於活成了別人想讓他成為的樣子,於死後與他者達成了和解,雖然終究是不被人理解。

有讀者會評價說葉藏就是無理取鬧,自作自受。

有人說,他太敏感了,活著就是了,哪有那麼多的思來想去。確實,成為庸人是快樂的,而哲學家永遠是痛苦的。如果就坦然接受生活的茶米油鹽,也就再也沒有痛苦,也就甘願寄居在他人的地獄之中了,也就活得滿不在乎、任意而為了。

有人說,他太懦弱了,他連自己心愛的妻子被強姦都不敢作聲。可其實我有點理解他,一個對他人懷著深深的恐懼的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的第一反應就是躲避。像是鴕鳥把頭埋進沙子里,彷彿看不見就能夠保持對這世界抱有最後一丁點的希望。

雖然他的逃避是無用的。「終於,我對於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對所有人都充滿了猜疑,終於,我與我在這世上生活抱有的所有期待、快樂、共鳴做了永遠的告別。這次的經歷,對我的整個人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我像是被從眉間劈成了兩半,從那以後,我每次試圖與人接近,那傷口都會隱隱作痛。」

但大多數讀者還是能從中得到一些共鳴,畢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體驗到一些茫然無奈。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百度搜了一下太宰治,下拉百度百科的詞條,發現《人間失格》簡直就是他生活經歷的複述。他在許多女性中間長大,到其他城市讀大學,讀書時候父親去世了,然後結婚,多次嘗試自殺,最後和一位女性跳海自殺,自殺時間就在《人間失格》創作完成後不久。

而《人間失格》也確實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果不其然,若不是這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若不是他在自己心裡已經將這些想法重複過了千百遍,他怎麼能夠如此貼切的書寫另一個角色的人生。不是文學技巧,而是他本人的講述征服了讀者。

《人間失格》又譯作《喪失為人的資格》,是什麼讓他喪失了為人的資格呢?薩特說的很明確了,「他人」的審視能讓自主自由的「我」被簡化為有形客觀的東西。「他人即地獄」的觀點並不是說要杜絕與他人的聯繫,做一個套子里的人,而是說旁觀者置身其外的審視可能無意中構成了冷漠的傷害。

願我們都能用更溫情的目光注視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Q的隨想錄 的精彩文章:

TAG:Q的隨想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