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德報怨」被我們誤解了幾千年,真實意圖透露出封建帝制最高統治者的陰謀

「以德報怨」被我們誤解了幾千年,真實意圖透露出封建帝制最高統治者的陰謀

在古代老百姓是沒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的,他們的任務每天就是耕田,在古代讀書人說的話都是佔據很高的地位的,往往名人說的一句話就被老百姓當成是價值觀的標準,但是五千年以來,這其中有很多話都被曲解了它的原意,被一些人故意曲解,導致背離了作者的原意,用其來迷惑老百姓,讓他們更加願意被統治,也是因為「社會需要」。比如《論語·憲問》裡面說的一句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孔子像

在我們日常的規勸之中,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以德報怨,這句話在古代老百姓的理解是這樣的:「孔夫子教我們了,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你要做到忍住,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你要對他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嗎,你們想想看,你被別人打了一巴掌,你還得去笑著說打得好,打得好。你越打我我就對你越好,如果孔夫子的原意真的是這樣的,那麼他還能被稱為千古聖人嗎?如果真是這樣,真的有這樣的人,那還真是偉大。。。

以德報怨

事實上,我們根本就是曲解了原意,或者說是人們只記住了以德報怨四個字,但是人們卻不去想以德報怨,後面是不是還有一句話?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徳?以直抱怨,以德報德」。這麼一看,大家應該就明白孔子的原意是什麼了吧?讓我們來還原一下孔子和他的弟子關於這句話的對話吧

弟子問:師傅,別人打我,我不打他,我反而對他好,用我的道德來羞死他,以此來感悟他,您覺得這樣好不好。

孔子答:如果你以德報怨的話,那麼你用什麼來報徳?別人用徳對你,那麼你才需要以徳待人,現在別人都拿板磚來敲你了,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拿起自己的板磚敲他。

孔子和弟子

所以在《論語·憲問》里這句話的全部意思就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一句話被某些人曲解,讓孔子一句剛烈的話變成了受氣包的形象,我們來看看西方大佬耶穌在《聖經》裡面的話,他說過:」以牙還牙「,做我的小弟,別人打你一巴掌,你就得去打回來。

孔子這句話之所以被故意曲解,這就要回到封建帝制時代,統治者最需要什麼樣的老百姓?自然就是老老實實的,聽話的服從的,但是這句話被曲解後,導致以後的每一次別人來打架的時候,我們都是」以德報怨「讓我們來看看曲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導致後來我們都受到了什麼樣的欺負。

八國聯軍

封建帝制時代,皇帝如果殘暴不仁,我們要以德報怨

皇帝賜死,哎呀,這是天大的恩賜,我們要感恩戴德,以德報怨。

地主剝削農民的利益,不能反抗,我們要以德報怨

八國聯軍打到家門口,不能打不能打,能和談就和談,能割地就割地,能賠款就賠款,我們要以德報怨。

就是因為被以前的人曲解了這句話,導致後面的人都養成了軟弱的思維習慣,如果我們古代是以牙還牙的思想傳承,那麼還會給西方人留下一個任人魚肉的形象嗎?古代還會給我們現代留下一個割地賠款的印象嗎?

參考文獻資料:《論語·憲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觀歷史者 的精彩文章:

民國一美女出上聯招上門女婿,一個小木匠連對三次下聯贏得漂亮老婆
有著決定性的一條計策被袁紹放棄不用,曹操勇敢採納而劉備用不了

TAG:微觀歷史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