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元「武器化」反遭致惡果,俄羅斯坐收漁翁之利低買黃金

美元「武器化」反遭致惡果,俄羅斯坐收漁翁之利低買黃金

關於本輪金價的下跌,我們聽到最多的邏輯是美元、日元成了避險資產,而資金汰弱留強使得金市失血。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人民幣、歐系貨幣與黃金正正相關性關係又導致黃金進一步下挫。在全球最大黃金ETF持倉SPDR Gold Trust 流出之際,俄羅斯卻首當其衝逆勢抄底,坐收漁翁之利以達到擺脫對美元支付體系的依賴。

俄羅斯出售美債購買黃金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俄羅斯央行7月份黃金持有量增加近29噸,創下2017年11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購買增幅。在今年的5月和6月份,俄羅斯央行分別購入了20噸和17噸現貨黃金,所以釋放的信號並不是黃金已經跌到位了,而是認可這一地方的價值底位中樞,表現為左側交易越跌越買的架勢。

在今年3月到5月期間,俄羅斯持有的美債數量驟降84%,從年初的100億美元降為149億美元

(俄羅斯持有美債數量變化柱狀圖)

歐亞大陸高級分析師Eugene Chausovsky表示,俄羅斯拋售美債購買黃金更多是從戰略角度考慮,如果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驟然惡化,那麼黃金的儲備能夠減少其對美元支付敞口的依賴。

美國必當自食美元武器化帶來的惡果

比起下跌趨勢中可能進一步貶值的黃金,俄羅斯更擔憂美國可能會阻止其在未來拋售美債獲得流動性資金,也是為了預防美國禁止俄羅斯用美元進行結算交易,因為美國通常依仗他的霸權地位,運用美國銀行業強大的結算體系來作為制裁他國的主要經濟手段。

如在退出伊朗核協議後,除了旨在打擊當地的經濟命脈石油產業,美國封堵美元結算的原油出口,並威脅任何用美元與伊朗做生意的企業都會受到制裁,迫使其改用歐元或者人民幣去計價。

美元的武器化運用已經昭然若知,但這樣濫用儲備貨幣地位帶來的後果就是,美元作用被削弱降低、美國的信用被消耗殆盡,其他國家則更願意尋求其它交易夥伴的溝通合作。

從多邊貿易主義改成雙邊貿易談判確實能短線讓美國獲得受益,但放遠更長顯得格局,美國可能反而是最終被孤立的那個。

歐日已經悄悄達成了EPA協定,但美國的高壓姿態甚至沒能和鄰國達成NAFTA協議。在2014年美國曾聯合歐州國家制裁俄羅斯(主要是克里米亞的吞併問題),但是單邊的獨裁毫無意義,會削弱制裁的力量。

俄羅斯超越中國黃金儲備,多元化資產配置是未來方向

自今年2月起,俄羅斯就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了繼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之後的第五大黃金儲備國。經紀公司otkritie分析師Timur Nigmatullin表示,從中長期來看,俄羅斯可能會重回蘇聯時期創紀錄的2800噸黃金水平。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美國就對俄羅斯最大鋁企俄鋁進行制裁,並限制俄羅斯17為高級政府官員在美的交易活動和銀行出入限制(凍結資產)。不過隨著雙普會的順利召開,俄鋁從內部更換董事成員名單,使得該事件逐步緩和。

而在8月中旬的時候,雙面間諜的神經毒劑事件又再次被提起,而特朗普無論是出於中期選舉自證清白的需求或者用行動向選民做出有關通俄門回應的考量都是鐵了心執意於此。

美國預計對俄羅斯進行兩個階段的制裁,首先是從8月22日起禁止俄羅斯從美國國內獲得具有國家安全影響的技術,也不允許出售此類敏感商品。

第二輪制裁包括外交關係降級,包括雙邊進口貿易中斷和兩國航班禁止飛行,在俄羅斯證明其不使用生化武器且接受相關專業機構核查前不會撤銷制裁。

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威廉傑克遜表示,俄羅斯黃金儲備的增多恰恰證明了其與美國矛盾的計劃。雖然目前矛盾還未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程度,不過機構和投資者已經在提前布局。

在2014年和2015年的盧布發生嚴重的貶值危機之後,俄羅斯的中央銀行正在重建其外匯儲備,當時為了保衛盧布匯率用了近1500億美元的外儲。

現在俄羅斯的外儲總值4580是億美元,比此前的危機時還要低660億美元,或許大筆持續買入黃金可能在真正的風險事件來臨時做到對沖的作用。

普京的合縱連橫

2016年6月,普京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便呼籲建立一個由歐亞經濟聯盟、印度、中國、獨聯體各國和其他國家構建的「大歐亞夥伴關係」。分析人士認為,這被視為俄羅斯外交政策戰略重心東移的標誌之一。

部分學者認為,隨著美國對外政策的捉摸不定以及敵我不分的強硬姿態,把昔日盟友都推向了別人的懷抱,俄羅斯面臨的國際和周邊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美國的制裁反倒可能使得歐亞地區的合作更加緊密,以應對全球經濟下行的不確定性,這就讓「大歐亞夥伴關係」在維護地區穩定方面的意義愈加突出,這是與美國霸權主義思想背道而馳的包容兼并的理念。

由此看來, 俄羅斯首先減持美元用黃金來替代,相當於在為未來和美國的撕逼鋪路;再伺機與歐洲保持能源經貿方面的合作,包括北溪二號管道項目的運作,這樣通過長期的經營與耕耘能夠或多或少改善俄羅斯面臨的國際和商業環境。尤其在俄美關係面臨激化的前提背景下,俄歐關係的改善或能找尋到新出路,成為俄羅斯對抗美國制裁的權宜之計。

之所以說是權宜之計是因為,歐洲極度依賴美國建立的北約體系保證自身安全,俄羅斯軍事實力雖不如美國,但沒有了制約就會對歐洲產生威脅。

而且從經濟上看,美國和歐洲互相貿易出口大於俄羅斯,儘管雙方在敘利亞、伊朗問題上能達成部分共識,不過只要美方願意軟化態度,那麼歐盟會毫不猶豫的拋棄俄羅斯。

這一張底牌是共用的,美國用北約施壓歐洲,而歐洲則有權利選擇是否選擇價格略高的美國能源的進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綜合快訊早知道 的精彩文章:

悲劇!安徽利辛三名少年兒童不幸溺亡
新餘2018中華全國愛情集郵文化嘉年華盛大開啟

TAG:綜合快訊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