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廠商能在短時間內製造出替代英特爾的通用晶元嗎?

中國廠商能在短時間內製造出替代英特爾的通用晶元嗎?

先要說一句的是,三星電子旗下的移動業務近段時間表現非常慘淡,但三星電子的整體業務卻表現上佳。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三星在半導體、晶元業務層面表現非常亮眼!晶元的重要性有多拉風?想想之前特朗普以威脅國家安全的理由,直接否決博通收購高通的的收購案就可窺視一二了。

就在近日,IC Insights評出今年上半年全球15大半導體廠商,三星、英特爾分居第一、第二位置。此外,與去年同期相比,前15家半導體公司在2018上半年總銷售額增長24%,整體半導體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多。

可惜的是,這15家廠商沒有一家是位於中國大陸——7家來自美國,3家位於歐洲,2家來自韓國,2家來自中國台灣,1家位於日本。

鑒於晶元,尤其是通用晶元的重要性,因此中國大陸廠商也非常希望能夠製造出來,以弱化對國外晶元的依賴。但是很顯然,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成功的。半導體晶元是一個龐大的生產鏈條,目前從晶元設計到晶圓生產、從晶元製造到封裝和測試等,已經形成環環相扣的晶元產業鏈,且打造了一個龐大的全球化產業。

但中國大陸的晶元產業依然沒能獨立起來,只是為國外客戶做一些「外包」服務。比如晶元製造業主要為海外客戶加工;晶元設計主要使用海外資源;晶元封測主要為海外客戶服務……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芯也缺乏迭代的條件。英特爾等公司的晶元即使某一代不好用,但完全能夠不斷迭代,市場也給容錯的機會。但中國芯卻沒有容錯的空間,在外國晶元性能優越、成本更低的情況下,中國芯顯然競爭力不足。沒有迭代機會,就意味著很難有所提升。

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現在華為、小米、格力等廠商也都在積極製造晶元,甚至華為的手機晶元還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它們並不是通用晶元,無法串聯起整個行業。就像近段時間嘉楠耘智研發成功、量產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元,雖然有人認為這是中國芯的崛起標誌,但更多業內專家認為這款晶元只是一個專用晶元,並沒有太大意義。

可以說,中國通用晶元製造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但無論耗費多少資金、資源和人力,還是要將這項事業進行到底,否則就只能永遠被扼住咽喉。(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流量不限量」被定性虛假廣告,三大運營商該不該被重罰?
AI裁判、寫手、保姆…站在人性和技術的十字路口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