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以「解憂」?漢朝和親公主的政治意志

何以「解憂」?漢朝和親公主的政治意志

原標題:何以「解憂」?漢朝和親公主的政治意志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的一個強盛的時期,強漢的確立奠定了華夏民族的基礎,如文化、思想、精神等,從這個時期開始,作為中國主體的「漢」,讓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兩千多年而不倒。


很多人認為,公主和親是漢朝一個大的污點,像宋代大史學家司馬光的評價:「蓋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則懷之以德,叛則震之以威,未聞與為婚姻也。」可見和親政策在後世儒家的眼中,是受到如何的鄙夷和抵觸。


但司馬光們卻並未依照現實的情形去判斷情況,倒是有違儒家「致知」的本心了。漢初的情形,因為秦王朝以來連年的戰亂,民生疲憊,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在劉邦建國之初,諸侯割據,漢朝在政治上並未形成真正的統一,國家正處在權力過度的局面。這個時候,匈奴卻是處於一個極其強盛的時期,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勢力東至遼河,西逾蔥嶺,南界長城,北抵貝加爾湖。



漢朝建國後,匈奴多次南下擄掠,深入中原地區搶掠人畜財物,嚴重威脅了漢朝的統治。公元前200年,在匈奴南下時,漢高祖劉邦親率30萬大軍迎戰匈奴,卻被匈奴40萬鐵騎圍困在白登山上,漢軍在多次突圍無果後,被匈奴整整困住七天七夜,若不是陳平獻計賄賂冒頓單于閼氏,估計劉邦很難脫身而出。

白登之圍讓漢朝知道了與匈奴軍事力量上的差距,加上國庫空虛,物資乏匱,根本無法支持大戰,當時漢朝的國力情況是「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就是說百姓沒有任何的儲藏,天子甚至連四匹相同顏色的駕車的馬匹也找不出來,而丞相和將軍只能乘坐牛車上朝,根本無馬可騎。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朝調整了對匈奴的策略,以公主「和親」來穩住匈奴,以便讓自己可以休養生息,增強國力。雖然漢朝的公主和親也帶有屈辱的性質,但在這點上,與後來歷代的和親有所不同。



漢朝的公主和親可以看成是一種政治意圖上的軍事意志的擴張,和親政策雖然無法絕除匈奴對漢朝的擄掠,但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雙方的關係,讓漢朝得以安穩的度過了建國初期的疲憊局勢,在經過了文景之治後,漢朝的國力終於達到了一個歷史的巔峰,於是到了漢武帝時期,大漢擺脫了一切的枷鎖,開始展現出它強盛的武力。


漢武帝的武功盛世,有賴於漢朝和親公主在背後作出的巨大貢獻,從劉邦開始一直到漢武盛世,和親公主們都背負著這樣一個政治使命,並且她們還有意識的去主動執行這樣的政治意志,如史上記載的有名的公主「解憂」,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

公主和親在漢的早期,只是為了緩和與匈奴之間的關係,而在武帝時期,卻成了打擊和分化匈奴與西域關係的手段,公主和親的意圖已經變得明朗化,為國「解憂」是每一個和親公主背負的使命,解憂公主不過是更貼合這樣的國家意志。



「解憂」本是一個美好的名字,但對於一個女人而言,解憂公主的一生卻是悲慘的。解憂本是皇族出身,因祖父劉戊參與了「七國之亂」,整個家族獲罪成為罪人,此後家道敗落,家族也被皇室除名。


解憂成年後,因之前和親烏孫的細君公主病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武帝便將解憂封為公主,將其遠嫁烏孫。解憂公主和親烏孫後,在烏孫生活了五十年,三嫁烏孫國王,並育有數個子女。對於當時漢代的人情風俗,一個女子被迫三嫁,是何其悲慘的命運,但解憂卻是忍受了下來,為漢朝與烏孫在對抗匈奴的聯盟商,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解憂的事迹中可以發現,漢朝的和親公主與後來歷代的公主也有點不一樣,她們比之後來的公主們更多了一份堅忍和自主,漢代對外擴張的張揚的個性和意志,也直接影響了公主們的行為和性格,雖然解憂公主們對和親並非自願,但一旦接受了這樣的事實,她們便有意識的去維護和執行漢朝廷對外的政治意圖。


在合擊匈奴的策略上,烏孫因為解憂公主的存在,連連發動了對匈奴的打擊,為漢朝平定匈奴之亂作出了無可磨滅的貢獻。解憂在和親的五十年後回歸漢土,漢宣帝感概公主的功績,親自出迎,並以長公主的規格對待這位為國建下赫赫功勛的巾幗功臣。只是兩年後解憂公主便已病逝,讓人感嘆悲傷。



何以「解憂」?漢朝的公主們以自己的行為執行了這樣的國家意志,以她們的幸福換取了大漢威凌天下的功勛,讓「強漢」之名在歷史的風沙中張揚不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歷史漫談 的精彩文章:

楊廣三征高麗並未做錯?真實原因出人意外,楊廣沒錯,但也錯了
歷史上,此國可算囂張,殺中國使者,理由竟是使者不肯脫靴

TAG:古今歷史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