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痛風的臨診感悟

痛風的臨診感悟

痛風的臨診感悟

機緣巧合,參加了一次在楠禪國醫舉辦的「痛風研討會」。與會者多從西醫角度認識痛風,還通過現代螺旋CT三維技術展現痛風患者的關節狀況。

下圖是一個痛風患者的跖趾關節和踝關節的關節情況,已經長出了很多「痛風石」了。

我想從中醫的角度來認識痛風。

痛風之痛,錐骨銘心!讓再英雄的人都變得脆弱。中醫學在很早就對痛風有一定的認識,並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在《黃帝內經》中叫「痹症」,在《金匱要略》中叫「歷節」,在《丹溪心法》中叫「痛風」,在《醫學正傳》中叫「痛痹」,在《景岳全書》中叫「風痹」,在西醫里,對痛風稱之為「高尿酸血症」。

在《聖濟總錄》卷十記載:「歷節風者,由血氣衰弱,為風寒所侵,血氣凝澀,不得流通關節,諸筋無以滋養,正邪相搏,所歷之節,悉皆疼痛,故為歷節風也。痛甚則使人短氣汗出,肢節不可屈伸。」簡稱「歷節」,以關節紅腫,劇烈疼痛,不能屈伸為特點。多由肝腎不足而感受風寒濕邪,入侵關節,積久化熱,氣血郁滯所致。因其主要病變為關節劇痛,發展很快,又稱為「白虎歷節」。如果寒濕偏勝,則以關節劇痛不可屈伸為主證。

在《源侯論·風諸病下》記載歷節風之狀:短氣,白汗出,歷節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致也。亦有血氣虛,受風邪而得之者。風歷關節,與血氣相搏交攻,故疼痛。血氣虛,則汗也。風冷搏與筋,則不可屈伸,為歷節風也。

痛風初發,始於大趾關節。患者多為痰濕血瘀體質,大腹便便,脈象呈滑而澀,舌體胖大,舌苔厚膩,舌質暗紫。臨床上,在患者背部膀胱經,用銅質刮痧板蘸亞麻籽油刮痧,都要刮出許多白膩的油污。

痛風發作的這一階段,患者臨床表現為急性關節劇痛,因患者屬痰濕血瘀體質,我稱其為「濁瘀痹」。臨床治療通過扶正祛邪、從脾腎入手,活血散結,清熱化濕,控制急性炎症。

為什麼要從脾腎入手治療呢?大趾關節病變部位所過經絡是足太陰脾經。大趾關節前為大都穴,後為太白穴。現代醫學證明,脾經堵塞,鈣無法吸收。患者在通風發作前,多有腿抽筋的經歷。揉一揉大都穴,抽筋可緩解。而腎主骨,可見大都穴瘀堵,對腎是有傷害的。太白穴為脾經原穴,太白穴瘀堵,脾經就瘀堵了。所以治療「濁瘀痹」,要從脾腎入手。

我在臨床上的幾例痛風患者得到治療,證明辯證是正確的。

痛風患者如果前期不能得到有效醫治,發展到中後期,痛風會反覆發作,波及到腕、踝、膝關節等多個關節,出現「痛風石」。痛風石會越來越多,並且變大,關節永久性畸形,腎臟出現功能衰竭。

發展到中後期,患者骨質疏鬆症更加嚴重,邪入骨髓,我稱之為「骨痹」。到了這一階段,治療時間長,治療成本也加大了。

臨床上,我們根據痛風發作的不同階段,制定了相應的治療方案,配合針灸、外擦和內服的藥物藥物,能讓痛風患者快速止痛消腫,同時健脾補腎,根治痛風病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痛風 的精彩文章:

痛風痛起來要人命?只需5點,尿酸刷刷就降了,把痛風「隔離」了
尿酸高的人怎麼吃,排出尿酸,痛風不再發作!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