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被誤解千年,被歷代統治者奉為至理名言的愚民之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被誤解千年,被歷代統治者奉為至理名言的愚民之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充滿了帝王統治者的統治野心,更是帝王的愚民之術,一直以來都被用來規勸抹殺老百姓的創造以及個人性格,我們先來看看《論語·秦伯》之中的原句:「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論語·秦伯》之中記載了孔子這麼一段話。

孔夫子像

這句話的意思從字面上來看,帝王統治天下百姓,指揮驅趕他們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不能讓他們明白自己在幹什麼,只要讓他們去做就行了,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出,這絕對就是古代封建帝王的愚民之術,為的就是希望老百姓不要動心思,一輩子安安分分的種種田,庸庸碌碌的務農一輩子即可,這樣的愚民之術被古代歷來的帝王統治者奉為至理名言,但是它同時也抹殺了理性和創新。

孔夫子像

那麼被譽為聖人的孔夫子真的能夠說出這樣愚民的話嗎?要知道孔子一直都是教化大眾的思想家,孔子說的很多話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孔子的名望在老百姓心中也非常的高,所以歷代統治者都喜歡用孔子的話來「斷章取義」,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那麼想要獲知答案,我們就要先聯繫到春秋時代的文字書寫方式,那個時候是沒有標點符號用來做斷句的,後人想要研讀論語,就要根據文字的上下意思在合適的地方加上斷句停頓。

論語

我們再來看整段文字,《論語·秦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很顯然,這才是一段完整的意思,但是統治者卻用後半句來大肆宣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顯然孔子前面還說了詩禮樂三件事,結合這一點來理解完整的語句,那麼它真正的斷句應該是這樣的:「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一來就是:詩禮樂是教化民眾的基礎,如果老百姓會,那麼就隨便他們發揮,如果他們不會,那就要讓他們學會和掌握。

斷句

這才是教化大眾的孔聖人應該說出的話,原本是讓百姓學習和尋求知識的一句話,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硬生生弄成了統治者用來愚民的權術。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估計也是好不容易才出現聰明的人發明的,要是沒有別有用心的人搞一些愚民之術,我們哪裡只有四大發明,估計也八大發明也是可以的。

參考文獻:《論語·秦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觀歷史者 的精彩文章:

有著決定性的一條計策被袁紹放棄不用,曹操勇敢採納而劉備用不了
劉禪和司馬衷是歷史上最白痴的皇帝?他才是歷史上的白痴皇帝,吃喝拉撒都無法自理

TAG:微觀歷史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