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太醫難做 光緒皇帝明明腎虧卻不敢說

清朝太醫難做 光緒皇帝明明腎虧卻不敢說

原標題:清朝太醫難做 光緒皇帝明明腎虧卻不敢說


《延禧攻略》中有一節,太后被皇后插一扛,急火攻心,氣得半死。皇后一方用孩子威脅張院判,讓他把太后治死。但太后卻在迷糊中用手指暗示魏瓔珞,張太醫有問題。於是他們想辦法,讓信得過的太醫葉天士男扮女裝混了進來。葉天士看了張院判的方子,笑了幾笑,說這葯看著都是有用的,實際治太后的病,卻沒有什麼用。在魏瓔珞他們問原因時,他不無諷刺地笑著說,「翰林院文章,太醫院藥方」……


那麼,他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葉天士劇照)


其實就是嘲諷翰林院的文章和太醫院的藥方,聽起來名頭很響,實際上並不中用。糊弄糊弄,治不死人就萬事大吉了。不過,這幾句話,卻非他的發明。也非清朝才有的現象。


明朝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中有這樣的記載——


京師向有諺語云:「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蓋譏名實之不稱也。

而且,還不止這四個如此——


儒生之曳白(本義指捲紙空白,隻字未寫,引申為白痴),無如國子監;官馬之駑下,無如太僕寺;歷學之固陋,無如欽天監;音樂之謬誤,無如太常寺;帑藏之空乏,無如太倉庫;士卒之老弱,無如三大營;書法之劣俗,與畫學之蕪穢,無如制誥兩房、文華武英兩殿。


可見,這京城之中,嚇人的東西多,真正能嚇到人的,可就少咯。


不過,有時候也不能全怪太醫無能,畢竟,太醫們給皇帝、太后、嬪妃們診病,還真不是他們說了就算的。


光緒末年,帝後皆病重。太醫們也束手無策,後來請了民間名醫杜鍾駿入京看病。此君當然最終也沒能救得了光緒和慈禧,卻寫了一篇《德宗請脈記》,透露出很多秘辛。

(光緒皇帝劇照)


其一需要避諱的多,不敢說實話。杜鍾駿第一次診脈,光緒問,我這脈象如何?


杜鍾駿答到——皇上之脈,左尺脈弱,右關脈弦。左尺脈弱,先天腎水不足,右關脈弦,後天脾土失調。


這些專業術語,光緒怎懂?杜鍾駿卻有他的理由——


兩宮意見素深,皇太后惡人說皇上肝鬱,皇上惡人說自己腎虧,予故避之。

看病還要避這避那,怎麼能治得好?


其二是診脈之人多,開方莫衷一是。他記載——


先一時許,有太監匆匆而來曰:「老佛爺請脈。」拉呂、施二同事去。脈畢而出,兩人互爭意見,施欲用烏梅丸,呂不謂然。施曰:「如服我葯尚有一線生機。」


(慈禧太后劇照)

?其三是醫生開的葯,卻需外行來認定。內務諸公不明丸內何葯,不敢專主,請示軍機,索閱烏梅丸方,葯見大辛大苦不敢進;遂置之。


施醫生開了烏梅丸,而內務府的人,不知這是什麼葯,又要去請示軍機處;然後又怕太后不喜歡苦藥,竟然不敢送去,於是就擱那了……


列位,如果你是醫生,如果你處處受制,你有那本事治好他們的病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 的精彩文章:

天皇宣布投降後,一個嫁到東北的日本女人開始了她的人生驚魂
老照片:投降之後,日本人的臉上又有了笑容

TAG:凡人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