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南美洲的一種長相怪異的鳥類,它可以決定某種棕櫚樹的命運

南美洲的一種長相怪異的鳥類,它可以決定某種棕櫚樹的命運

對於生長在南美熱帶地區的某種棕櫚樹來說,一種叫做「長耳垂傘鳥」

的奇異鳥類或許是決定其生死命運的主宰。

在南美熱帶雨林中,一棵成熟的棕櫚樹可以高達30多米,

其葉冠直指蒼穹,高出周圍所有的樹木。為了爭奪空間和陽光,雨林樹木進行著激烈的競爭。在每一棵高聳入雲的成熟棕櫚樹的四周,都有許許多多它的同類姊妹在生長過程中不幸夭折。那麼,是什麼原因決定了它們截然不同的命運呢?一種叫做「長耳垂傘鳥」的奇異鳥類,或許正是決定它們生死命運的主宰。

在南美熱帶地區,一種叫做「山棚」的棕櫚樹分布非常廣泛。它那椰棗大小的紫黑色果實是貘和野豬等哺乳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而對當地土著人來說則既是食物,又是可治病的藥物,

他們將其製成一種濃濃的富含營養的飲料,喝起來有一股堅果味。雨林中的許多鳥類包括個頭最大、最漂亮的金剛鸚鵡和巨嘴鳥也以這種棕櫚樹的果實為食。

然而,在安第斯山另一側的喬科地區,這種棕櫚樹的果實則成為一種罕見的長耳垂傘鳥的主要食物來源。作為回報,長耳垂傘鳥也為這種棕櫚樹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巨大好處。喬科是一個極富特色的生物地理區,它沿著山脈西側蜿蜒而下,直達哥倫比亞和厄瓜多沿海,這裡具有典型的熱帶雨林特徵,甚至比亞馬孫流域還要潮濕,蘊藏著大量極具地方特色的動植物。

幾年來,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生物學家托馬斯·史密斯一直在厄瓜多的這一地區研究長耳垂傘鳥,以及這種鳥在棕櫚樹及其他植物繁衍中所起的作用。

長耳垂傘鳥是生長在喬科地區的一種稀有鳥類,渾身呈炭黑色,個頭碩大,風度翩翩,其翼展最大可達60多厘米。長耳垂傘鳥的雄鳥長著一個巨大的冠羽,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後梳大背頭髮式,有的甚至能將頭部完全遮蓋。「傘鳥」一詞就來源於其與眾不同的冠羽。雄鳥還生有一個長長的耳垂,上面覆蓋著濃密的羽毛,從頸部垂下來,直達尾巴處,甚至超過了尾巴,約有50厘米長,看上去就像禮服襯衣上的蓬鬆皺邊。肉垂在性展示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雌鳥要比雄鳥長得嬌小一些,外表也遠不像雄鳥那樣誇張。厄瓜多當地人將這種鳥稱作「牛鳥」。之所以給它們起這樣的名字,是因為雄鳥的叫聲聽起來很像牛發出的「哞哞」聲。為了引誘雌鳥,雄鳥的叫聲非常響亮,可傳800多米遠。

儘管外表奇特,叫聲怪異,但長耳垂傘鳥仍不為大多數人所知。要想在黑暗的密林中找到一隻傘鳥並非易事,即使是生物學家往往也難得一見其尊容。長耳垂傘鳥棲息於這片原始森林,而這片棲息地目前正受到濫砍濫伐的威脅。可以想像,一旦這片原始森林消失,長耳垂傘鳥的滅絕也就為期不遠了。目前長耳垂傘鳥正處於滅絕邊緣,過去十年間其種群數量至少下降了30%,目前只剩下不到10000隻。

反過來,長耳垂傘鳥種群數量的減少也對棕櫚樹的繁衍生長起到不利作用。史密斯的研究顯示,這裡的棕櫚樹主要依賴飛行動物為其撒播種子。從表面來看,飛行動物的這種作用並不明顯,但事實上,它們對雨林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種子能否從母樹上散播到適宜生長的地方,是其能否長大成材的關鍵所在。在森林中,雖然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也吃這種棕櫚樹的果實,但都趕不上長耳垂傘鳥吃得多。長耳垂傘鳥成群結隊地飛到棕櫚樹上,停留時間長達數小時。當它們感到飢餓時,就飛到從樹枝上懸掛下來的一束果實旁,像蜂鳥一樣繞著盤旋,然後突然啄食一口,將其囫圇吞下,然後再返回棲息的樹枝上消化食物。

科學家發現,鳥兒在吃飽喝足後,會撲騰一下翅膀飛走,通常還同時攜帶著一些尚未完全處理的種子在肚子里。果實在鳥肚子里停留的時間約1小時,在此期間,種子的濃厚油脂被脫脂。當營養物被清除乾淨後,種子就會被鳥兒反芻出來,落在地上。無論鳥兒飛到哪兒,種子就會被帶到哪兒。被鳥兒反芻出來的種子如果落在肥沃的土壤上,就會紮根,開始一個漫長的、充滿變數的生長過程。如果種子遭到昆蟲或其他專吃種子的掠食動物的攻擊,或者落在不長草的地方,致使種子脫水,那麼種子還等不到發芽就會死掉。如此來看,長耳垂傘鳥在決定棕櫚樹的生死方面的確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忙於尋找食物,長耳垂傘雄鳥還有更急迫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交配。在每年的8月到來年的2月的交配季節里,一群群雄鳥(每群5~15隻)每天早晨和午後都會聚集到被叫做「擇偶場」的地方,每個擇偶場的面積大約為0.2平方千米。大部分雄鳥都會在擇偶場內標出自己的領地範圍,禁止「他人」進入。黎明前,雄鳥首先選擇一個合適的棲枝坐在上面,然後發出牛一樣的哞叫,聲音在林中久久回蕩……

當天漸漸明亮起來後,雄鳥便開始伸縮羽冠,它們的耳垂快速上下地擺動,上面的羽毛膨大起來,翅膀像禿鷲一樣展開,它們同時還會發出怪異的「咯咯」聲。之後,它們快速地拍打翅膀,那聲音聽起來就像一隻落水狗為了弄乾身上的水拚命搖頭時發出的聲音一樣。有時,它們從棲木上拉下一根小枝條,對著樹枝或樹身敲打。它們每天早晨和下午都要進行這樣的表演,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偶爾,它們也會因表演過猛而從樹枝上跌落下來。

雄鳥竭盡全力地表演,一心想要給雌鳥留下好印象。雌鳥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擇偶場外,很少與雄鳥混居在一起。但一到繁殖季節,它們就會為繁育後代來到擇偶場尋找配偶。這時,每隻雄鳥都竭力向來訪雌鳥證明自己是最佳配偶,而雌鳥一般不會倉促做出決定,它們還要進行廣泛挑選。

一開始,雌鳥只是在擇偶場附近溜達,傾聽雄鳥們的叫聲,並不走進擇偶場。一兩天後,雌鳥可能會去拜訪在它聽來叫聲特別動聽的雄鳥。它首先悄悄地飛到離擇偶場10~15米遠的一棵樹上,棲坐在那裡。雄鳥一旦發現雌鳥,便開始不遺餘力地唱歌,頭不停地上下擺動,耳垂脹大,翅膀展開,心不旁騖地大肆賣弄。雌鳥則靜靜地坐在棲枝上,專心致志地整理羽毛,對雄鳥的誇張表演似乎視而不見,實際上它的所有感官都在注意著雄鳥的一舉一動。

如果雌鳥是第一次拜訪雄鳥,它會在幾分鐘後飛走,然後又悄悄地返回來。在確定配偶之前,雌鳥一般會拜訪多隻雄鳥,甚至會走訪數個擇偶場。有時它會一連幾天回到同一個擇偶場。或遲或早,它總會確定一隻中意的雄鳥,並在其領地內長時間停留。雌鳥在確定自己的「意中人」後,便會飛到離雄鳥只有30~40厘米遠的一棵樹上,棲坐在那兒。這時雄鳥便會向它緩緩靠近,直到與它緊挨在一起。猶豫片刻後,雄鳥開始膨大羽冠,耳垂脹到最大,然後發出一兩聲「牛」叫聲,以做最後的測試。繼而,它在雌鳥跟前起勁擺動腦袋,隨即將耳垂纏繞到雌鳥脖子上,最後搭在它的背上,看上去就像一條女用長圍巾。在雄鳥的親密擁抱下,雌鳥眼瞼低垂,發出同意交配的信號。雄鳥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從雌鳥身後跳到它的背上,開始交配。雖然求偶需要數天時間,但性交只持續幾秒鐘便結束了。有時一轉臉的功夫,雄鳥已從雌鳥背上跳下來,站在了它旁邊。交配結束後,雌鳥用喙整理一下羽毛,然後就頭也不回地飛走了。

「蜜月」結束後,雌鳥又開始單獨生活了。它回到自己的地盤內,開始建巢築穴。史密斯和他的研究小組記錄了雌鳥的建巢情況,以及在給卵受精前精子在其體內的存留時間。他們發現,許多雌鳥在受精前能將卵子儲存數月之久。孵化期間,雌鳥自己單獨孵卵、覓食、育雛和護雛,即使幼鳥羽翼豐滿,可以飛離巢穴,雌鳥仍繼續為其餵食,直到幼鳥能獨立生活,它們是「稱職的母親」。

與雌鳥不同,雄鳥仍繼續以擇偶場為活動中心。一年當中有數月時間雄鳥都生活在擇偶場里,除了覓食,它們從不走出擇偶場,它們對這裡非常迷戀。當然,它們也看不到自己的子女是如何出生、長大的,即使與自己的孩子面對面,它們很可能也不知道對方就是自己的子女。按照人類的標準,它們是「不稱職的父親」,然而,許多鳥類都是這樣生活的。

史密斯猜測,長耳垂傘鳥的交配行為對於棕櫚樹以及其他植物種子的撒播可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驗證這一觀點,他捕捉了幾隻長耳垂傘鳥,雌雄各半,他在它們的尾巴上裝上一次性微型無線電發射器,然後將它們放走。在隨後幾個月里。他通過接收無線電發射器發射回來的信號,記錄下這些鳥兒在覓食或進行性展示時落在什麼地方。他還將幾隻鳥養在鳥籠里,用棕櫚樹果實喂它們,然後記錄它們反芻出種子需要多長時間。掌握了長耳垂傘鳥的活動方式以及植物種子在它們胃裡的滯留時間等相關資料,史密斯便可以估算出這些鳥兒將吃進去的種子撤播到了哪些地方。

現在,史密斯確定,雄鳥將差不多一半的種子撤播到了擇偶場內;而雌鳥散布種子的面積要廣泛得多,幾乎是整個森林地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右腦和左腦,誰更勝一籌?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常見的粒子了,它時時刻刻都在穿越人類的身體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