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出伏,但秋天還沒來!這些養生知識你必須知道

今日出伏,但秋天還沒來!這些養生知識你必須知道

今日出伏

「三伏」於今日結束,但晴熱的天氣捲土重來,「秋老虎」擋道,早晚涼、白天熱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除了晚上防受涼之外,大家務必注意對近段時間有抬頭之勢的臭氧污染的防護。

未來一周,我省仍然沒有35℃以上的高溫天。下周初受冷空氣影響,全省最高氣溫稍低,在28℃~30℃左右。下周中後期,氣溫將稍有回升。

從這周日開始,大家就可以徹底甩掉「三伏」這個包袱了。但「三伏」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暑氣的消散。根據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我省的常年入秋時間一般在9月上中旬。根據氣象學的標準,當某地連續5天平均氣溫的滑動平均值在22℃以下時,就符合了入秋的條件。很明顯,目前我省的天氣還遠遠不符合這樣的條件,以鄭州為例,未來幾天,氣溫的平均值都在25℃以上。

「秋老虎」控制下,隨著空氣濕度的下降,人體容易出現秋燥,容易引發肺炎等疾病。一方面,需要大家積極鍛煉,增強心肺功能。另一方面,大家平時應該少吃一些辛辣食物,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以增強肺部的水分。

根據連續多日的觀察,近段時間的晴好天氣,雖然天空蔚藍,色調明麗,給大家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但有一種污染又開始抬頭了,便是臭氧。

25日,全省晴天,空氣質量以良為主,但北中部和西部地區午後出現臭氧輕度或中度污染。26日,全省晴天,全省空氣質量以良為主,西部和北部個別地區午後出現臭氧輕度污染。27日至29日,全省多雲,氣溫降低,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但濟源、焦作、洛陽等西部、西北部少數地區午後可能出現臭氧輕度污染。

晴天,淡雲,仍是未來幾天的天氣主題。今天白天,除了東南部多雲外,其他地區都是晴天間多雲。從今天下午到夜裡,我省東南部多雲轉陰天,部分地區有小雨。其他地區,則是晴天間多雲。

下周一(27日),東南部多雲到陰天,部分地區轉陣雨、雷陣雨,其他地區多雲間晴天。周二到周四(28日到30日),南部、東南部陰天間多雲,大部分地區多陣雨、雷陣雨。周末(9月1日),全省大部分地區有一次陣雨、雷陣雨天氣過程。

鏈接>>>

記者了解到,臭氧在平流層能保護人類與環境,避免陽光紫外線的直接照射。但如果對流層中臭氧濃度升高,人體健康便會受到一定的威脅。濃度高時,容易引發上呼吸道炎症病變,致使人體出現咳嗽、頭疼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對皮膚、眼睛、鼻黏膜產生刺激。

為此,大家在午後臭氧濃度較高時出門,應盡量佩戴專用防護口罩或者打遮陽傘出門。在室外臭氧濃度較高時,在室內應盡量減少開窗時間,有條件的,可開啟室內空氣凈化設備。

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在出伏後養生呢?

出伏養生食物

紅 棗

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藥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山 葯

山藥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

苦 瓜

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馬 鈴 薯

土豆的礦物質含量非常豐富,鈣、磷、鉀含量都很高,有「地下蘋果」之美稱。土豆有助於預防高血壓也可起到緩解便秘的功效。

茄 子

茄子有收斂、止血、利尿、解毒作用。茄子的營養較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

西 紅 柿

西紅柿富含維生素,具有清熱解毒、助消化、涼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

蓮 藕

秋季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

出伏養生,注意這幾點

出伏後要防寒

出伏之後,雖然短期內氣溫不會降得太低,但是比起之前的高溫,氣溫仍有所下降,尤其是早晚比較涼快。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

出伏喝粥增強人體抵抗力

出伏之後,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的葯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出伏後要進補

出伏之後,天氣逐漸涼爽,人的食慾也逐漸恢復,此時正是進補的好時機,既可以彌補「苦夏」後身體的損失,又可以為入冬抗寒作準備。

出伏養生滋補八個誤區

1、不能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不能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3、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4、不能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是補品中的良劑,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

5、不能以葯代食

葯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

6、不能重「進」輕「出」

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7、不能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

8、不能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出伏!

防感冒!防秋燥!

在季節交替,溫度變化的時節

一定要防護身體,避免生病!

來源:大河網綜合大河報、悅意實業等

責編:臧小景 審核:郭俊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天 的精彩文章:

秋天到臨,男人盡量多吃這2「黑」,或許會讓你「壯如小蠻牛」
處暑來啦!秋天還得再等等,未來仍有高溫

TAG: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