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贏菲律賓,怎麼就不能高興?

贏菲律賓,怎麼就不能高興?

「至於么?不就小組賽贏了個菲律賓么?至於給你們高興成這樣么?」



這是中國男籃亞運首場險勝菲律賓之後比較典型的另一種聲音,我相信,說這種話的還都是為了中國籃球好的,愛之深責之切,可以理解。但拿下這場揭幕戰,對於中國男籃亞運的征程而言,確實有很重要的作用。




先簡單說說賽程:男籃打贏菲律賓,基本鎖定小組第一。

1/4

決賽對A組第二就是泰國印尼蒙古里的某一隊,半決賽對C組第一和B組第二的勝者,B組一共倆隊,敘利亞和伊朗(您不會認為伊朗能到小組第二吧?)這樣就是中國台北日本敘利亞三家中的某家候著咱,按理說壓力也不會太大——這就奔決賽去了……但如果輸了這場就是D組第二,第一場淘汰賽就碰A組第一韓國,雖說要奪冠不能躲著,也沒啥可怕的,但犯不上這麼早就連碰主要對手啊,後面比賽收視率還得靠精彩程度保證啊,再說球隊現在也確實有實際困難,能克服再提升不容易。



翟曉川還沒有消腫的腳踝,雖然只是我用手機拍的渣圖,也足夠觸目驚心。



李楠和紅隊的困難真不是說說而已:趙繼偉突然傷停之前,翟曉川的腳踝已經讓我們痛心了;而在來到雅加達的陣容中,丁彥雨航的膝傷也在制約他的發揮,今天只得7分還犯滿5次被罰下確實顯露了身體的隱患,這和打韓國轟30分的小丁絕不是一個狀態。外線三個位置各缺一個主力,這對紅隊影響不可能不大。從對菲律賓的比賽中,問題也確實很明顯地暴露了出來:




首先外線的突破成功率長時間得不到保證,在內線球員有足夠出色的發揮基礎上,如果外線能夠通過突破改變對手防守策略,不但能為內線兩位解壓,也會讓進攻顯得從容,以往這個角色小丁責無旁貸,曉川也能夠通過無球切入贏得機會,而今天小丁明顯受傷病困擾,突破卻遲遲找不到節奏。



多虧阿不都沙拉木第四節的8分,他全場拿下12分8板,閱讀防守、持球突破、交叉步、急停跳投……都幫助球隊遏制住了對手已經起勢的狀態。但從紅隊的人員結構來看,後衛線上三將趙睿、方碩和孫銘徽都具備突破能力,僅按菲律賓外線大多數人的防守能力來說很難限制他們,即使小動作無數,三位的突破效率也應該再高些,而不大部分時間裡沒有達到替內線分憂的效果。(趙睿最後關頭神勇發揮另當別論,不在這裡展開)如果不是能力問題,就要總結心態問題。




其次也是我認為紅隊會逐漸提高的一點,就是心理。臨戰折損大將肯定會影響其他隊員,12個隊員只有4個參加過上屆亞運會,還沒有取得預想的成績,自然都是憋著一股勁兒想要證明自己。打過的、沒打過的都是這樣的心態,表現容易緊繃繃的。所以李楠指導安排防守為基礎,留周琦護筐,給予持球人(尤其克拉克森)重點照顧,貼防、區域夾擊、換防、留空間……都沒毛病,而表現最為突出的莫過於劉志軒。



無論是去年聯賽還是今天對菲律賓,劉志軒都是默默無聞的清道夫,但承擔著最需要穩定和抗壓的工作。克拉克森面對他防守得了高分,保羅·李也有神奇的三分命中,但這都不影響劉志軒的防守態度,更何況他還能在進攻端積極串聯和拼搶。球隊很多時間防守穩定性沒有問題,即使對方7號內線艾拉姆上下半場都投進三分也不受影響,對方首節一共才拿到12分,後8分鐘得7分,防守效率非常不錯;但在對方各種挑釁、小動作以及抽瘋似的三分球追擊下,紅隊多少開始受心理包袱影響,三分球除了周琦遲遲無人開張,這和突破不力一樣,未必是能力問題,心態不平和有很大原因。但這樣的情況打完這一場應該會有很大改觀,大多數人終於見證了洲際比賽的模樣,經歷了緊張激烈的過程而且險勝,對後面的鬥志和信心應該有很大幫助。





內線的表現必須得誇。今天最驚艷的——對我來說——應該是王哲林,受傷病和心理影響,大王一直表現起伏,掌握不好發揮的狀態。但在紅隊這一期集訓中他確實非常投入刻苦,減重、對抗、找手感,很主動也很賣力,今天第三節的進攻彌補了突破效率低的缺憾,還持續製造殺傷,確實讓我眼前一亮。我希望大王能夠持續這種表現,這對他的心態提升也有很大幫助,更何況老王在進攻端高效的表現,可以彌補他防守移動慢的不足,大個子們打亞洲必須揚長避短,沒問題。



至於周琦,最不易的是這場比賽是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之後,他第一次隨國家隊一起征戰正式洲際比賽。里約的低迷不時會被人提起,而在休斯敦又是個略顯漫長的歷練過程。周琦如何苦練,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外界很難知曉,質疑的聲音也不可能停止,直到今天比賽他拿出接近三雙的表現,大家就能真正對他未來的表現有所期待了。當然,如果他的體能儲備和低位背身單打能夠再有提高的話,未來對國家隊的幫助會更大。這是後話。面對這支菲律賓拿出這樣的表現,確實不差。




所以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問題:不就贏了菲律賓嗎?對方大部分主力還都沒來,至於嗎?提問的各位,您以為這支菲律賓比他們打世界盃預選賽的隊伍弱嗎?



首先,這支球隊雖是倉促組合,但大部分球員都來自PBA強隊陰陽天隊(英文名Rain or Shine),也都有過國家隊征戰經驗,彼此非常熟悉。其次打內線的斯坦德哈丁格、阿爾瑪贊都是國家隊常客 ,前者去年打藍隊轟下高分,後者是PBA兩屆最佳防守隊員,再加上貝爾加這種胖內線(「使用他的胖」這句解說可沒有任何貶義,看過王晗、萬聖偉國內比賽的人自然領會,玻璃心自便),配置雖沒有高超天賦,但絕不能算差;其次外線保羅·李本來就是他們聯賽新一輩的最強者,再加上克拉克森這個對亞洲而言的超級球星存在,通過打哈薩克磨合能迅速提升,不斷加強內外線配合默契度,本身就說明這支隊伍實力沒有那麼不堪一擊。




即使在2015年的長沙,球隊心氣兒達到最好的時候,周琦也不能保證對菲律賓隊送出這樣統治級的表現。進步就是進步,提升就是提升,做不了假,也不容迴避。




按說這只不過是亞運會第一場小組賽,不該在這個時候說下面這段話,但是既然體現得如此明顯,還是先做個伏筆:中國籃球真正穩固住聯賽的發展之後,真的應該把競爭目標對準美國和歐洲這些具備先進水平的地區,在籃球競爭的範圍內實現「脫亞入歐」。多去和高水平的,對手較勁,多去學習對手的長處,哪怕一開始是接踵而至的比賽失利。



就拿周琦舉例,當很多鍵盤俠嘲笑周琦「不過是火箭隊看管飲水機的成員」,周琦則證明了只要在高水平的環境下,保持自己的專註度和刻苦程度,完全可以繼續飛速提升自己的水平——球員必須要在和他的能力角色相匹配的環境中不斷歷練,才能夠真正獲得成長,這一點周琦的前輩們,中國的移動長城早已經為我們證明了答案。




說到這裡不禁想起,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李元偉治下的中國籃球不斷增多和歐美高水平籃球體系的交流,如果能夠持續下來,或許我們不必走那2009年到2014年的彎路吧?與此同時,我們的近鄰日本沒有停下追趕和提升的腳步:在足球改革收穫巨大成功的川淵三郎接任日本籃協主席,日本籃球現如今發生的的一切都很像是當初日本足球走過的路。俄羅斯男足世界盃之後退出日本國家隊的本田圭佑在總結日本足球的提高途徑時,簡練地說出了核心要義:「挑戰,失敗,不斷重複,然後成長」。除了離我們相對遙遠的歸化球員以外,他們還送出了大量優秀的青少年球員(尤其是混血兒)前往美國高水平籃球環境歷練發展,出色的球員們全部把目標對準了世界盃窗口期的比賽,所以只派二隊參加亞運會(當然,四人外出參與色情活動絕對不能學)。儘管這涉及國民性中渴望被世界認可的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目標顯然更高更遠,亞洲之內的角逐已經不是他們提升水平的必由之路了——



阿不都沙拉木參加了今年的NBA夏季聯賽,能感覺到他獲益匪淺。




這對我們有沒有幫助和啟示呢?亞運會前不斷翻炒的「克拉克森歸化鬧劇」已然塵埃落定,誰也不用再糾結什麼。李楠主教練賽後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得很好:「克拉克森這樣高水平的選手回到亞洲打球,對我們外線選手的防守提升是有幫助的。」




長期以來,亞洲競爭水平開始下滑,確實對中國籃球發展不是好事,分成紅藍兩隊鼓勵競爭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效果那麼未來如何發展——周琦的25分12籃板7帽2助的表現之餘能不能讓我們抽空琢磨琢磨呢——比如在必須面對世界盃窗口期和亞洲級別比賽並行時有沒有底氣和膽識派國奧隊征戰後者呢?比如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體育回歸教育體系的情況下,能不能支持和鼓勵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去更高水平的NCAA歷練自己呢?




想得可能有點兒多,險勝個菲律賓也確實不算大事兒,主要因為後面有段時間不用太操心紅隊,不耽誤這會兒抽空多想想。三思而後行,總不是壞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於嘉 的精彩文章:

夫戰,態度也。
求職路上,都得學學勒布朗

TAG:於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