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患了糖尿病,日常生活中注意這6件事,可以讓血糖「乖」一點

患了糖尿病,日常生活中注意這6件事,可以讓血糖「乖」一點

患了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血糖穩定,讓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波動。為了保持血糖穩定,我們糖友肯定不能像普通人那樣,想吃就吃,想喝就喝。飲食必須有節制,還需多運動,勤測血糖等。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患了糖尿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麼,才能讓血糖「乖」一點?

1、避免高糖食物的攝入

如一些食物中直接添加了蔗糖,應該盡量避免攝入。例如甜點、冷飲、甜飲料、糕點類食物。但對於自然含有葡萄糖的食物應該適當攝入,這類食物最常見的是我們日常需要攝入的主食類食物,另外還有水果。這兩種食物是可以吃的,特別是有些糖友認為水果太甜,糖尿病應該不能吃,其實是可以適當吃水果的,可以盡量選擇兩餐之間血糖較低的時候食用,還可以預防低血糖。

2、主食的攝入

日常的主食最好保持在150~200g之間,主食要搭配一些粗雜糧,如蕎麥、玉米、糙米、燕麥等,這些粗雜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可以延長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延緩血糖的升高。粗雜糧最好在早餐時食用,如雜糧粥、全麥麵包、玉米等,搭配牛奶一起吃,有利於控制血糖。

另外,也可以用富含膳食纖維又富含澱粉的薯類食物代替大米、小麥粉做成的麵食,比如紅薯、土豆、山藥、芋頭等,減少大米、麵食的分量,用等量的薯類代替,這樣不僅能夠平穩餐後血糖,也不會損失能量,還能增加食物的種類,均衡營養。

3、學會細嚼慢咽

吃飯速度過快,往往會造成進食量過大。因為進食食物後,「飽了」的信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反饋到大腦。如果我們吃得太快,可能原本已經吃飽了,可是信號還沒反饋到大腦,結果就會造成過量進食,從而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進餐速度要放慢,細嚼慢咽,食物小口小口吃,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可以讓食物充分消化及吸收,每餐進食時間約15-20分鐘,這樣可以防止進食過多而引起發胖及血糖升高,可以降低食慾。

4、適量食用水果

水果也不宜過量食用,一次不要超過200g,多選擇升糖指數、糖負荷較低的水果,例如蘋果、梨子、柚子、櫻桃、草莓、獼猴桃、茨菇、桃子等。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少吃一些,如果要吃最好是兩餐之間,不要超過50~70g,比如荔枝、龍眼、菠蘿、無花果、榴槤、芒果、葡萄、榴槤、香蕉等等。

5、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每天至少吃一斤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有利於預防便秘。進餐時,先吃一些蔬菜,再吃肉類和主食等,可以增加飽腹感,更好地控制血糖。

6、補充蛋白

適量補充高蛋白食物,如魚禽肉蛋,少吃各種高脂肪、高糖、高熱量的食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之胰島素,你想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高血糖難控制?糖尿病人學會雙腳這樣走路,血糖唰唰降下去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