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高端縱論 軍民融合:要善於做好地平線以下的工作

高端縱論 軍民融合:要善於做好地平線以下的工作

來源:軍民融合瞭望微信公眾號  作者:周月星

善於做好地平線以下的工作

山東省軍區副司令員  周月星

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受到廣泛關注,民企參軍熱情持續高漲。無論部隊戰鬥力的持續提升,還是後勤保障的日益完善,抑或平常百姓的學習、工作、生活條件為之改善,越來越多的軍民正分享軍民融合戰略的諸多紅利。

前不久傳來喜訊,山東入選國家首批知識產權軍民融合試點。

盤點2018山東為做好軍民融合出台的一系列真招實招,諸如設立首支軍民融合基金、成立軍民融合學院、建設國家軍民融合示範區等重大舉措,無不引人注目,贏得紛紛點贊。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究竟怎樣看待軍民融合?如何參與軍民融合?山東一系列探索實踐啟示我們,軍民融合不只是顯山露水的工作,做好地平線以下的工作同樣重要。

所謂地平線以下的工作,實際上就是難用數據量化,難以立竿見影,卻又管根本利長遠的基礎工作。軍民融合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需要振臂一呼、廓清迷霧的指路人、領導者,他們是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戰略籌劃的領導人才隊伍;需要堅定不移的擁護者和實踐者,他們是具有現代管理理念、精通管理藝術的管理人才隊伍,把握融合發展技術大勢、具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科學家隊伍,善於貫徹技術路線、精於推動成果運用的工程師隊伍,切實掌握兩用技術、具有兩用產品製造能力的技術工人隊伍。

「五支人才隊伍」之外的芸芸眾生呢?難道心甘情願地當一個軍民融合偉大實踐的看客嗎?當然不是!地平線以下的工作,固然離不開領導人支持、管理者關注、科學家援助、工程師合作、技術工人參與,但更重要、更常態化的是芸芸眾生立足本職崗位,為軍民融合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廣大群眾,就是做好地平線以下工作的主體力量。

軍民融合不只是大國重器也涉及百姓日用,做好地平線以下的工作,就要善於在軍民融合的「非重要非重點領域」使長勁、打基礎,善於查缺補漏,善於勾邊抹縫。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也是衡量軍民融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能夠參與其中,自然是莫大榮幸。

然而,重點、重要之外,軍民融合同樣具備大有可為的空間,同樣離不開每個人積極主動參與。逐步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沒有任何人能夠置身事外。軍民融合作為一個大系統,既要抓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的工作,還要抓看不見、費力大、周期長的工作;既要抓眼前急需、立竿見影的工作,還要抓將來受益、方便後人的工作。

從這個意義上講,濰坊軍分區以國防後備生培養為載體,延伸軍民融合觸角,做好打地基壘磚頭的工作,就是善於做好地平線以下工作的一個生動體現。

軍民融合不只是外在的物的融合,做好地平線以下的工作,就要善於做好人的工作,爭當一個知軍民融合、敬軍民融合、愛軍民融合的人。建園區上項目、軍轉民民參軍都很重要,都需要廣泛參與,都呼喚有序推進。千軍萬馬,分開看就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千頭萬緒,分解開就是一個個環節、一道道程序中的具體人。軍民融合與群眾工作有關,與雙擁工作有關,但又不簡單地等同於群眾工作、雙擁工作。

知軍民融合、敬軍民融合、愛軍民融合需要感情投入,更呼喚制度保障;需要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支撐,更呼喚組織管理體系優化。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我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必須加快改造主觀世界。軍民融合,外在的物的融合沒有止境,內在的思想融合、價值觀融合更沒有止境。山東各地一系列探索實踐啟示我們,這個融合說到底還是人的融合。

軍民融合不只是萬眾矚目的耀眼光環,做好地平線以下的工作,就要耐得住寂寞,心無旁騖、堅韌執著地朝著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軍民融合的既定目標奮進。誠如威爾·羅傑斯所說:「總得有人坐在路邊,當英雄經過時為他們叫好。」我們當不了英雄,何妨當一個為英雄喝彩的人呢?為英雄喝彩的理中應有之義,就是要做好英雄們無暇顧及、那些看似瑣碎卻又關聯著軍民融合長遠發展的工作。

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久遠。濰坊軍分區有意識地汲取傳統智慧,創造性地借鑒國際經驗,站在地平線上發現新大陸,其實就是在做固本培元的工作,就是在為軍民融合的長遠發展負責。

全文刊於2018年8月25日解放軍報第5版軍民融合專版

版形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洪峰將至,三名戰士幫助群眾轉移,直到村子被淹沒
突然不想跑北馬了,我只想跑解放軍的馬拉松!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