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誰的武藝更高?唐朝留下1件文物給出準確答案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誰的武藝更高?唐朝留下1件文物給出準確答案

古代武將成千上萬,有兩個人與普通老百姓結下不解之緣。每到過年的時候,他們二人就會準時「現身」,出現在千家萬戶的大門上。他們二人就是唐朝名將,尉遲敬德和秦叔寶。雖然曾經充任門神的武將有很多,但他們二人無疑是最經典、知名度最高的兩個人。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誰的武藝更高?唐朝留下1件文物給出準確答案

在隋末唐初的各路諸侯中,秦王李世民以善於識人用人而著稱。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當初都是其他派系軍閥帳下的武將,最後卻不約而同地匯聚到李世民帳下,為唐朝開國浴血沙場,搏命廝殺,立下不世奇功。在李世民手下的武將中,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類別。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誰的武藝更高?唐朝留下1件文物給出準確答案

一個類別是「智將」,比如李靖、徐世勣、李道宗等人,以謀略見長,精通用兵之道,擅長運籌帷幄,出奇制勝。另一個類別是「勇將」,李世民手下大部分將領都屬於這個陣營,包括秦叔寶、羅士信、尉遲敬德、薛萬徹、薛萬均兄弟等人,為數眾多。他們以武藝高強、驍勇剽悍見長,舞刀弄槍上陣衝殺,是他們的看家本事。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誰的武藝更高?唐朝留下1件文物給出準確答案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正好屬於同一類別的勇將。在正史記載中,他們二人獲得的評價極為相似。比如《舊唐書》中,提到尉遲敬德時「敬德奪槊陷陣,鼓勇王師」,提到秦叔寶時「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全唐文》中,則乾脆把兩人的評論混為一談,稱他們二人都是「氣鎮三軍,力崩大敵」的虎將。

那麼,尉遲敬德和秦叔寶二人,到底誰的武藝更勝一籌?如果兩人單憑個人武藝單挑,誰會最後勝出?在《隋唐演義》中,兩人曾經交過一次手,但那是演義小說,並非真實歷史。在正史記載中,兩人曾經有過一次對陣經歷。秦叔寶於武德二年二月歸順李世民,當時尉遲敬德還是軍閥劉武周的大將。武德二年十二月,在山西美良川,秦叔寶曾和尉遲敬德打過一仗。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誰的武藝更高?唐朝留下1件文物給出準確答案

正史《資治通鑒》記載了這次交戰的細節,但卻並未能給出答案。當時尉遲敬德和尋相剛剛在夏縣大敗唐軍,還生擒了獨孤懷恩、唐儉等一批唐朝武將,凱旋而歸。李世民豈肯吃這個虧,立即派遣兵部尚書殷開山、行軍總管秦叔寶等,在美良川設下伏兵,最後「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美良川之戰以唐軍獲勝告終。雙方參戰武將,一方是殷開山、秦叔寶,一方是尉遲敬德、尋相,並未提及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是否單挑交手,並不能回答誰的武功高這個問題。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誰的武藝更高?唐朝留下1件文物給出準確答案

不過,近年來,隨著出土文物的陸續增多,有一件唐朝文物對這個問題給出了準確答案。史書記載,秦叔寶有三個個兒子,秦懷道、秦善道,還有一個叫秦「某」道,因為相關史料中這個字缺失,無法得知全名。其中秦懷道出生於武德八年,他十四歲時秦叔寶去世,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皇宮侍衛千牛備身,作為功臣之後,被封為歷城縣開國公,但這只是個榮譽頭銜。他的仕途一直不順,只擔任過綿州參軍、宜興縣令等小官,病故於武則天時期的光宅元年,死後葬於洛陽。

九十年代初一次考古發現中,一批唐朝文物出土,其中就有秦叔寶之子秦懷道的墓志銘。按照古人慣例,墓志銘中除了記敘墓主本人的一生事迹,還會追記他的祖輩父輩的功業,人們也藉此得以了解到秦叔寶一些不為人知的事迹。其中確實提到了秦叔寶在唐朝開國戰爭中的戰績,有一句話最為引人注意:「從高祖神堯帝,擒尉遲敬德,拜上柱國」。明確指出秦叔寶擒住了尉遲敬德,並因此被封為上柱國,由此可知二人曾經交過手,尉遲敬德敗給了秦叔寶,他的武藝不是秦叔寶的對手。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誰的武藝更高?唐朝留下1件文物給出準確答案

考慮到古人墓志銘中,往往會有歌功頌德、誇大渲染的毛病,但秦家和尉遲家的關係特殊,這種可能性不大。秦懷道的那個不知名的兄弟秦「某」道,就娶了尉遲敬德的親孫女尉遲氏。兩家是姻親,秦家後代請人書寫墓志銘時,應該考慮到這層關係,不會隨便信口開河。加之秦叔寶本來就是威震天下的功臣名將,一生事迹按事實陳述就已經是一部傳奇史詩,根本沒必要再去誇大吹噓。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按照古代慣例,凡是功臣名將家的墓志銘,不是由自家人關起門自己寫,寫完往土裡一埋完事,而是必須請當時有名望的文士或大臣書寫,秦家後代更不可能隨心所欲胡編亂造。秦叔寶和尉遲敬德都是唐朝名人,其事迹天下皆知,即使是有所渲染誇大,也只能在相關事實基礎上適度誇大,絕不可能無中生有,掩敗為勝,因此這塊墓志銘的記載可信度還是很高的。秦叔寶武藝高於尉遲敬德,尉遲敬德不是秦叔寶的對手,應該是確鑿無疑的。

聯繫到尉遲敬德的墓志銘《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君墓志銘》中的相關內容,對唐朝開國戰爭中的關鍵戰役美良川大戰,卻隻字不提,只是籠統模糊地說了句「公乃率其餘眾,投誠拜款」,明顯是一副「為尊者諱」的勁頭,可知尉遲敬德在此戰中必定栽了大跟頭,以致於墓志銘中無法提及,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