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特斯拉挖來人,蘋果就能造車了?

從特斯拉挖來人,蘋果就能造車了?

在特斯拉的發展過程中,曾數次傳出蘋果公司要收購或者被「要求」收購特斯拉的傳聞,當然在馬斯克的強勢之下,以及庫克本身對於蘋果的創新疲弱下,是難以有這樣大手筆的。不過,有意思的是,蘋果卻一直在「挖角」特斯拉的專業人才,難道蘋果真的要建造屬於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嗎?

錢多就是硬道理,100倍的誘惑足以「挖牆」任何人?

或許也不盡然。畢竟造車一直是一個重資產行業,無論是傳統汽車行業還是代表未來的新能源車產業。對於蘋果來說,或許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多個環節,而不僅僅是造車這個「一鎚子買賣」。蘋果在意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更多應用場景,包括系統、應用、AI、操控等等。近日,特斯拉對於蘋果頻頻挖角自己的技術人員,也是表現得非常無奈。

據國外媒體報道,2018年迄今為止,大約有46名特斯拉員工被蘋果公司挖走。面對蘋果的「瘋狂挖人」,特斯拉回應稱,對方比其有錢100倍。之前,有報道稱,蘋果前硬體工程副總裁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在特斯拉短暫任職後又重回蘋果公司。

迄今而至,從特斯拉跳槽到蘋果的員工包括工程師、供應鏈經理、實習生,以及被特斯拉解僱的員工。當然,也不是所有從特斯拉挖來的員工都參與到了「泰坦」(Project Titan)汽車項目中,許多人還為蘋果開發顯示器、光學和電池技術。有意思的是,今年,蘋果還從特斯拉挖來了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質保(QA)、動力傳動系統、機械設計和固件工程師等職位的員工,以及幾位全球供應鏈經理。

特斯拉表示:「我們希望員工的未來會更好。在特斯拉工作不容易,蘋果的錢是我們的100倍,所以他們當然可以支付更多的工資。我們正與一些傳統汽車公司展開極其艱難的競爭,去年這些公司的汽車產量也是我們的100倍,因此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我們甚至沒有錢做廣告、沒錢請代言人或提供大量折扣,所以我們必須要靠產品的質量來生存。」

開發汽車,蘋果真的要「再向虎山行」?

有消息稱,蘋果公司向技術員、軟體和製造工程師支付的薪酬是特斯拉的1到1.5倍,這恐怕也是有大量的特斯拉技術人員要另擇高枝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還有消息稱,蘋果可能還會給予員工一些股票期權,蘋果的股票期權比處於艱難時期的特斯拉股票期權也更有吸引力。有意思的是,馬斯克也曾評論過蘋果的挖角行為,稱蘋果是「特斯拉墓地」。

一度時間市場對於蘋果「造車」還是非常期待的,但是蘋果一直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造車的意向,當然蘋果的研髮結構也確實一直在布局新能源車,雖然更多的或許並不是在造車本身,而是對於整個未來車聯網AI系統的滲透,以及儘可能地打通自己已經根深蒂固的產業生態鏈,這或許才是蘋果公司的目標所在。尤其是在系統應用層面的掌控,其實對於未來新能源車的發展無疑也是重中之重的,畢竟新能源車的操控,包括無人駕駛,更加智慧的AI應用才是關鍵所在。

當然,蘋果也有自己的汽車行業規劃。眾所周知,蘋果正在開發的汽車項目名叫Project Titan,據悉,儘管蘋果將大部分產品製造外包,但是該公司似乎正採取措施更加緊密地控制其產品的製造過程和設備。隨著美國製造業的收縮,蘋果也有意在這樣做。不過,對於製造汽車而言,蘋果沒有絲毫的優勢。即使特斯拉已經耕耘市場多年,如今依然步履維艱,產能和產量一直是困擾特斯拉的焦點所在,甚至迫使著馬斯克都要計劃私有化特斯拉。其實在iPhone4之後,蘋果對於硬體製造業的創新能力就一直是亦步亦趨,包括全面屏、OLED屏幕的旗艦版iPhone X出現,都是跟隨著行業其他先行者的步伐。對於新能源汽車這個新興事物,相信以庫克的魄力還難以真正成行,或許研發機構的確實,更多的是在生態鏈方面的布局,而並非真正地建造一輛蘋果牌汽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馬物語 的精彩文章:

150億,阿里巴巴試圖要佔領電梯文化嗎?
Google Pay為何要給P2P支付「開綠燈」?

TAG:刀馬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