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2歲杜甫寫出的唐詩,前6句都只是景色描寫,後兩句一下突出主旨

52歲杜甫寫出的唐詩,前6句都只是景色描寫,後兩句一下突出主旨

杜甫活了58歲,是李杜白三人當中壽命最短的一個。即便如此,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卻也是最為打動人心的。以李白的豪放和白居易的平實不一樣,杜甫的詩歌通常滲透著深重的情感。尤其是在月夜、深秋這樣意象的環繞下,杜甫的情感表現得更為沉重。

比如我們今天聊到的這首唐詩,寫於杜甫52歲的時候。杜甫幸運的是能遇到盛唐,杜甫最不幸的是遇到安史之亂,而且戰亂貫穿了他人生的後半程,給他的人生、生命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52歲的杜甫雖然貧寒,但是作為讀書人還是很少從事農業活動的。但是在他52歲時候的一個秋夜,他卻因為疲倦而失眠,寫下了這首唐詩。且看:

竹涼侵卧內,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倦夜》,寫於公元764年,當時的戰亂剛剛得到平息。杜甫作為一個胸懷天下的士大夫,時刻把國家命運裝在心裡,在戰亂之時曾經寫下很多詩篇,直觀反映了那個時代唐代社會的基本風貌。

這首詩寫於戰亂之後,按說杜甫應該高興,但是在這篇古詩當中,杜甫的情感一點也不激動,還是一如既往的沉鬱。對於戰亂平息獲得的和平,杜甫也曾經高興的寫出「漫卷詩書喜欲狂」,但是片刻之後,杜甫依然對國家表示出了深深的憂慮。

開篇寫明是秋日的月夜,「竹涼侵卧內,野月滿庭隅」,詩人居住的房子旁邊有竹林,所以這夜間涼氣帶著竹子的味道,陣陣侵襲入了卧室之中。秋日的夜晚,庭院當中到處都是月光。這兩句是寫景,展現出一個凄冷的世界。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這兩句是延續前兩句的表達,月夜溫度越來越低,露水也越來越重,甚至開始逐漸從竹葉上滴滴答答的滴落;看天空中正是月明星稀,星星是在眨眼,但是卻好像看不到。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前兩句在自然環境,這裡是寫秋夜當中的動物。夜深人靜,螢火蟲隨風飛舞,鳥兒睡了一夜,相互打招呼開啟這嶄新的一天。

最後兩句是真正表達這首詩主題的詩句,「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詩人感到疲倦,但是卻一夜未眠。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是因為詩人這一夜思考了太多的事情,又有哪一件不和戰事相關?徹夜難眠,詩人也只能妄自悲嘆!

這首詩的前六句都只是在描寫秋夜的景色,看上去就像是一首風景詩,但是這最後兩句卻也「圖窮匕首見」,真正寫出詩歌的思想主旨。杜甫那顆憂國憂民的內心,時刻在為國家而擔憂,尤其是當前的背景下,戰亂剛剛平息,國計民生百廢待興,但是之前帶來了多大的損失啊!

此時的詩人已經年邁,經歷著世間之事也更多,思考也更為沉重。對於詩人來說,國家長治久安民眾安居樂業是他的追求,尤其是到了晚年,依然有如此的擔憂,「詩聖」二字可不是白給的。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此文全篇只有4句話88字,卻成就古典文學最早的駁論文
辭官回鄉,這位明代詩人留下最瀟洒的思鄉詩,今天讀依然很有道理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