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曾做泗水亭亭長,這個職位放到現代,只相當於一個村長?

劉邦曾做泗水亭亭長,這個職位放到現代,只相當於一個村長?

原標題:劉邦曾做泗水亭亭長,這個職位放到現代,只相當於一個村長?


我們應該都對史記有所了解,史記上的劉邦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一代領袖,擁有著熊濤武略,開創了漢民族和漢室文化。對他們漢室文化的發展壯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劉邦是一個很有成就的人,那他之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呢屬於大器晚成,活到四 十歲了還沒有娶媳婦兒,成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當時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混混。你說他雖然每天混吃等死,卻結交了幾個不錯的有背景的朋友,他的這些朋友可幫了他不少的忙。



話說有一天,這個好吃懶做的劉大混混在家被父親臭罵了一頓,心情鬱悶的他就出門溜達溜達, 正好碰上了他的好朋友蕭何,蕭何是一個有壯志的人,在當時也算是有一些權利。蕭何見他悶悶不樂就問他怎麼了。他說明了緣由,向蕭何發了一頓牢騷,蕭何聽了,也不自覺的笑了,說「你這樣天天在家沒事做,也不是個辦法啊,不如這樣,正好縣裡泗水亭缺個亭長,就由你來擔任吧。」劉邦聽了很是歡喜,雖說官職不大,只是個小吏,但是至少也可以解決自己的吃喝,還不用在家挨罵了。


《史記》中對劉邦的住址也就記載,他住在沛豐邑中陽,也就是沛縣豐鄉,在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之後,天下就被分為三十六郡,泗水就是當時的一個郡,而沛縣屬於泗水的一個縣。那麼劉邦在泗水做一個亭長,這到底屬於一個什麼官呢?這「官」和「吏」還是有區別的,「官」是國家認定的就為「官」,而「吏」是官員自己僱傭的人稱為「吏」,劉邦在當時就是一個小吏。



「亭」呢,是戰國末期時各國在邊境修建的用於防禦的民間組織,它不僅用來防禦,還可以為路過的人提供服務。自古以來,治安與軍事都是不分家的。秦朝時,亭可以用來防禦和打探傳達各種情報,在內地,「亭」有驛站的作用,為來往的過路人提供食宿。



亭長的任務呢,除了負責轄區內的治安情況,還要解決一些民間糾紛,負責監管外來人員,輔助上官徵收賦稅等。我們再來看看在《漢書.百官公卿表》中是怎樣記錄亭長這一職位的,裡面說,十里一亭,十里一鄉,亭有亭長,掌治安警衛,監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滿期之人充任。亭長有兩個手下,一個稱作「亭父」,負責轄區內管理瑣事,一個稱作「求盜」,負責抓捕盜賊犯人,這樣三個人負責一個亭。


直到現在歷史悠久的城市還有十里亭,五里亭,設置在道路旁,它還有驛站的作用,養有馬,招待過路的官員。我們一般都認為一里等於500米,那十里就是5公里,這相當於一個村的大小了。在韓國,他們的行政單位基本還是實行我中國唐朝的稱呼,「道」就相當於省,村就是里,村長叫里長或里正,那十里設一亭其實就是十個村設一個亭。



所以那時的亭長相當於村長,劉邦但是如此吃的香也就是因為這個亭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結實了很多過往的路人,大多都是有權利的人物,都要買他面子。後來劉邦可以放走刑犯也是因為他是管理治安的原因。這也為他後來的功績奠定回了基礎。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君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總缺糧,為何戰國七雄打了幾百年沒見缺糧?核心只在1點
古代皇帝是如何臨幸妃子的?翻牌只是一小項,皇帝根本沒想像中放縱!

TAG: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