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富察傅恆憑什麼被乾隆評為紫光閣勛臣第一?

富察傅恆憑什麼被乾隆評為紫光閣勛臣第一?

原標題:富察傅恆憑什麼被乾隆評為紫光閣勛臣第一?



時下,於媽的大戲《延禧攻略》又將清廷宮斗劇炒得死去活來,不亦樂乎,劇中許凱扮演的男主二號傅恆出盡了風頭,其深情的人設讓粉絲們爭相飆淚。傅恆周旋於純妃、魏瓔珞、爾晴三位美女間的情感CP讓人好不唏噓。那麼真實的傅恆是這樣的嗎?他又有什麼令人好奇的情史呢?


下面我們就來八一八被其姐夫兼靴友乾隆評為紫光閣勛臣第一的傅六爺。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出身問題始終是個大問題,墜茵落溷命運不同,上帝的偶然卻往往前定了現世的必然。那些擁有大好出身的人總是比草根逆襲的人擁有更多的機會。富察氏的傅恆就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和佼佼者。


若要痛說革命家史的話,傅恆絕對是清朝那些黃帶子、紅帶子之外數一數二的。傅恆(生於1720年,卒於1770年,字春和)出身上三旗之鑲黃旗的富察家,據說起源於女真時期的蒲察氏,到了野豬皮努爾哈赤起兵之初,其先祖旺吉努便毅然率族人歸附。此後,站隊眼光一流的富察家便一發不可限量。


其曾祖哈什屯義無反顧地站到皇太極的大旗下,從此官運亨通,積功至禮部副理事官,進入順治朝,累官至內大臣,加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一躍成為康熙重臣,出任議政大臣,長期擔任戶部尚書,掌管國家錢袋子,大力支持康熙的撤藩政策,為此深受康熙器重。這兩人在孝賢純皇后薨後還被他們的(曾)孫女婿乾隆追贈為一等承恩公。


米思翰有四子,其中兩位馬齊和馬武,分別出任大學士和領侍衛內大臣,位極人臣,權重當時,被稱作「二馬吃盡天下草」。即便最不濟的四兒子李榮保,也官至察哈爾總管。所幸李榮保是生育模範,育有九子二女,個個不凡,其中最厲害的就是大女兒乾隆摯愛一生的孝賢皇后和小兒子本文豬腳傅恆傅六爺。



說到這兒就有一個問題了。傅恆是李榮保的小兒子,按兄弟排行應該是老九的,為何偏偏人稱傅六爺,難道滿洲人不識數。


這就是傅恆與眾不同的地方了。人家不和李榮保的兒子排座位,而是和雍正的兒子們論兄弟。事情是這樣的,當年,雍正看上了16歲的富察氏,將其指婚給自己的接班人皇四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富察氏未出閣時就很喜歡自己的幺弟,等到嫁入皇家後,時常將粉妝玉琢的小弟帶到宮中做客,能說會道的傅恆讓雍正夫婦看了很喜歡,就將他排在未來的和親王弘晝後面,當成了第六子,一來二去的,宮裡宮外的人便稱他為傅六爺,哪怕乾隆上位後也聽之任之,於是傅六爺就這樣叫開了。傅恆沒意見,別人樂得奉承。


作為富察家的青年才俊,傅恆要顏值有顏值,要才華有才華,要關係有關係,想不發達都不行。他雖是李榮保的小兒子,卻憑著和皇家稱兄道弟的哥們情誼,後來居上,成為富察氏的第一人。



乾隆登基後的第五年,也就是公元1740年,剛滿二十歲的小青年傅恆踏入了官場。此後,無論官場的水有多深多混,傅六爺都能夠遊刃有餘,從來不用擔心波洶浪險。

傅恆出仕的第一站是勛貴們發跡的首選,為皇帝站崗。這個差事離皇帝很近,只要有一絲功勞都不會錯過升遷的機會,更何況乾隆擺明了要照顧自己的小舅子。傅恆先是做藍翎侍衛,還沒站幾天崗,就升任頭等侍衛。兩年後再次升任御前侍衛,並擔任了總管內務府大臣,負責管理圓明園事務。才剛火線提拔一年後即出任戶部右侍郎,不久又擔任山西巡撫。在他上班後的第五個年頭,就進入大清朝最高權力機構軍機處跪聽乾隆的聖訓了。次年,轉任戶部左侍郎。再過一年,正式升任戶部尚書,兼任鑾儀衛、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在短短七年間,傅恆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衛,一路升為從一品大員,其升遷速度簡直讓人拍馬也趕不上。真是應了「朝里有人好做官」的那句名言。


至此,大家可以腦補一下,一位放在現代社會剛剛研究生畢業,跨出校門走向職場的青年學子,在皇帝姐夫的刻意栽培下,迅速成長為一位部級幹部的場景,看著就讓人咋舌!不是嘛?!


不過,此時的傅恆不僅有姐夫拽著小辮使勁提拔,還有姐姐孝賢皇后的內力加持。滿洲人在對待外戚的態度上,比漢人寬容得多,不會像漢明帝馬皇后那樣刻意壓制自己的兄弟,只要有才華外戚是很容易斬露頭角的,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孝賢皇后


當然,這個時候,已是兩個孩子父親的傅恆的頂戴也有漸漸變綠的跡象。他的那位號稱滿洲第一美女的正妻瓜爾佳氏(是否芳名爾晴著實不知),終於沒有逃過生性風流的姐夫的?山之爪,成為乾隆的外寵。正如《延禧攻略》中演繹的,孝賢皇后的貼身大宮女爾晴嫁給了傅恆,卻因為傅恆心念瓔珞唐突佳人,最終黑化而與傅恆之弟傅謙私通生子,為了噁心傅恆,還謊稱是皇帝的種(史上的傅謙是傅恆的八哥,劇中卻變成了四弟,李榮保的更多後代被於媽給計劃掉了)。不管夫人和誰私通,傅六爺的頂戴都變得綠油油的呢。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我們雖然不能穿越回去查尋真相,但根據後來的種種跡象仍可推斷出,乾隆與自己的內弟妹間關係非比尋常,想來滿洲第一美女名下無虛,嬌小溫婉之態對風流自詡的乾隆是很有吸引力的。加之瓜氏因為傅恆的關係,與孝賢皇后的關係比較親密,出入宮闈的機會亦多,與乾隆碰擦出點火花也在所難免。



福康安畫像


順便說一下,滿洲人至乾隆時漢化已深,但骨子裡的通古斯野性卻很難在百餘年間化凈的,所以他們對於這種漢人眼中的亂倫行徑未必會口誅筆伐的。再說,傅恆即便知道又能如何,和姐夫像中世紀的歐洲武士一樣決鬥嗎?那樣恐怕整個富察氏都會被好面子的十全大帝滅掉。既然如此,還是悶聲發大財的好!乾隆兔子專吃窩邊草,畢竟理虧,必然格外優待傅恆。這也是傅恆平步青雲的一大籌碼。

乾隆十三年,傅恆的姐姐孝賢皇后在連遭喪子之痛後,又受到乾隆偷腥的刺激,薨於陪伴丈夫出巡的路上,這讓乾隆很悲傷,為此他將那些在治喪過程中表現不到位的官員處置了一大批,以此來撫慰自己受傷的小心靈。沒想到十全大帝也有脆弱的時候。


不過真讓十全大帝感到無力的事,首先就是大小金川之亂。位於今天四川西部金川縣和小金縣的大小金川屬於藏區,一直是由土司管理。這些天高皇帝遠的傢伙一貫對朝廷陽奉陰違,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完全自治,根本不把朝廷的政令當回事。自明朝以來,朝廷推行改土歸流,希望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地方勢力尾大不掉的局面。萬曆年間的三大征,其中一征就是討伐播州土司楊應龍,朝廷不惜為此大耗國力。到了乾隆初年,朝廷繼續強力推進改土歸流,由此觸發了一些土皇帝與中央的激烈對抗。大金川的土司莎羅奔就是其中鬧事的刺頭。



事情還得從兩年前說起。當時,莎羅奔惦記上了小金川,就設計劫奪小金川土司澤旺,想逼他讓出地盤。澤旺家人無奈求助清廷。對於土司一向沒好感的清廷自然不會坐視土司兼并,於是就令地方政府干預。莎羅奔沒法只好將澤旺放回。對大金川的窮山惡水興趣欠奉的清廷也樂得大事化小。哪知道,莎羅奔對清廷的寬貸並不感激,反而認為清廷鞭長莫及,遂在次年發動了對位於康定的明正土司的進攻。


莎羅奔的野心膨脹終於讓清廷警醒,決定派兵彈壓。莎羅奔這次不再退讓,而是面對清軍堅決反擊,結果清廷先後派出的鎮壓主帥川陝總督張廣泗、大學士訥親均遭失敗。消息傳來,乾隆震怒。沒想到充其量不過能夠湊夠三萬士兵的金川,竟然讓不可一世的清軍折戟沉沙,乾隆下令處死張廣泗、訥親,再次選派能臣率師出征,剋期剿滅叛亂。


張廣泗是久歷戎行的名將,尚且在金川栽了跟頭,朝中許多大臣在掂了掂份量後決定保持沉默。面對朝廷眾臣的三緘其口,十全大帝非常尷尬。關鍵時刻,時年二十八歲的傅恆站了出來,毛遂自薦要去參贊軍務。乾隆如獲至寶,馬上任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舅子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身份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同時,加授保和殿大學士,正式成為正一品大員。


就在姐姐去世當年的十一月,已經長大,可以不用姐姐護持的傅恆啟行。乾隆特命賜宴重華宮,並親至行告祭典禮,還命皇子及大學士來保等送至良鄉。十二月,傅恆就急急火火地到達金川前線。這讓乾隆很高興,傅恆並沒是因為自己是親貴耽誤國事,立馬贈傅恆太保銜,並加軍功三級。還沒開打就行重賞,乾隆對小舅子的慰勉之心真是迫切啊。


傅恆深知國事大如天。在迅速熟悉了前線戰況後,就於次年正月,親自督師攻下金川險碉數座,漂亮地打了個開門紅。之後,傅恆不顧山高路險,督軍奮進,步步為營,一路奏凱,不斷壓縮莎羅奔的生存空間。終於,莎羅奔久戰乏力,不得不畏死乞降。歷時近兩年之久的第一次金川之役以傅恆督師露布告捷。傅恆取勝少不了張廣泗等人先前對莎羅奔勢力的消耗,但傅恆善於團結將士,指揮從容,穩紮穩打也是他能夠迅速取勝的關鍵。說到底,大小金川土司只是螳臂擋車罷了。



傅恆於二月班師回朝。連去帶回才四個月就解決了別人兩年都搞不定的叛亂。乾隆怎麼也得表示一下吧。於是,傅恆被晉封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不久後,乾隆還為富察氏建立宗祠,並為傅恆在東安門內營造府第。東安門可是咱大清皇城的東門,官員們都是由此上朝覲見的。在這裡為他建府,也不知是乾隆為了方便看到小舅子,還是小舅子的娘子?不管如何,這份親厚在當時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乾隆這位盛世皇帝的位子其實坐得並不安穩。乾隆朝的亂子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剛消停沒幾年,當年讓康熙痛扁過的準噶爾部又如打不死的小強般滿血復活了。乾隆十九年(1754),也就是傅恆第三個兒子福康安呱呱墜地,乾隆和傅恆都很歡喜的這一年,準噶爾大舉叛亂。


真心來說,乾隆雖然風流,但追求文治武功,對待叛亂也從不手軟,這從他對大興文字獄樂此不疲也可以看出端倪。乾隆想用兵,卻怕群臣不支持,就很虛心地徵求大臣們的意見。這些善於明哲保身的大臣們卻和皇帝唱起了反調,紛紛以雍正朝西師敗績說事,阻撓皇帝用兵。乾隆又一次尷尬了。


關鍵時刻,還是小舅子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奏請辦理此役。不過已是軍機重臣的傅恆這次不用親臨一線,只需在後方運籌即好。得到乾隆支持的傅恆很快從喜當爹的「幸福」中解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繁重的軍務之中。他帶領軍機處官員,「日夜隨侍,候報抄錄」,積極協助乾隆於後方運籌帷幄,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及時調兵撥餉,保證軍需供應,深受乾隆讚許。有過實戰經歷的傅恆可不像咱大宋的那般自命不凡的文臣,眼高心低地瞎指揮。 第二年,清軍攻克伊犁,並俘獲叛軍首領達瓦齊。不久,剩下的準噶爾叛軍也被清軍剿滅。傅恆的長子福靈安也追隨名將兆惠完成了自己的初戰。



對於在關鍵時候能與自己站在一起的傅恆,乾隆格外優待,再次晉傅恆為一等忠勇公。要知道,傅恆因平金川之役已獲一等忠勇公爵位,再次封公,實屬殊恩曠典。對此,傅恆不僅上疏力辭,還親自向姐夫當面懇切辭謝,說到動情處涕淚俱下,聲稱自己在金川之役中「叨封公爵已為過分」,堅決不能再戴一頂公爵桂冠。看來,隨著閱歷的增加,傅恆已經意識到外戚之家樹大招風的惡果難以想像。而且,此時的姐姐早就香消玉殞,妻子也韶華不再,哪怕有福康安也未必保得住家族的榮耀,是時候低調一點了。乾隆經不住傅恆的一再辭謝,或許他覺得對傅恆也夠意思了,就不再堅持了。不久後,乾隆將百名功臣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榮居首位。


就在乾隆和傅恆看著福康安快樂成長的時候,南方的緬甸得到西方殖民者的支持,派出軍隊屢次侵擾雲南。劉藻、楊應琚、明瑞三任雲貴總督都因為進剿不利先後自殺。一時間,朝廷內部人心惶惶。尚書、參贊大臣舒赫德,奉命赴南疆永昌實地考察後,與新任雲貴總督鄂寧聯合上疏,提出征緬有辦馬、辦糧、行軍、轉運、適應「五難」,認為清軍征緬「實無勝算可操」,不宜繼續對緬動武。這份上疏讓迷信武功的乾隆著實惱火,立刻下旨對不能領會聖意的舒赫德嚴厲訓斥,革去其本兼各職,同時,貶鄂寧為福建候補巡撫。


就在三位雲貴總督相繼身敗名裂,新任雲貴總督翻身落馬的危機關頭,眾大臣大多做了縮頭烏龜。還是傅六爺與國同休,毫不違和地接過征緬帥印。拂著乾隆三十四年(1769)早春二月的寒風,毅然踏上了西南征程,用生命寫就了自己人生的最後輝煌。


馬不停蹄的傅恆於當年三月進入雲南,四月抵達邊城騰越。一番巡視後,他發現有個叫翁古山的地方,有許多參天大樹,其中的晝楠、夜槐是造船的上等材料,同時附近有個叫野牛壩的地方,涼爽無瘴,是個造船的好去處。於是,他一邊命軍士三千、工匠四百六十餘人秘密趕造戰船,一邊制定水陸並進、直搗緬甸都城阿瓦的軍事計劃。這一計劃,正合乾隆之意。


七月,傅恆祭旗誓師,兵發騰越,對緬發動突襲,初戰告捷。九月,野牛壩戰船造成,清軍水陸並進,擊潰緬甸水軍。十月,攻克被緬軍攻佔的軍事重鎮新街。傅恆用兵,還是一如既往地穩、准、狠,且一氣呵成。


不幸的是,十一月,清軍攻至老官屯。這裡是由北往南的水陸交通咽喉,易守難攻,緬軍設立木寨、水寨,據險死守,清軍一時未能攻克。最可怕的是,這一帶煙瘴繚繞、毒蟲盤踞,加之溫度高、濕度大,各種傳染病頻發,清軍特別是久居北方的滿洲兵極不適應,官兵染上瘴癘之疾紛紛病倒,甚至一命嗚呼,使得一路乘勝而來的清朝水陸大軍三萬餘人,未戰就傷亡過半,慘遭重創。軍中大將相繼染疫而亡,就連傅恆也未能倖免,染上了惡疾,腹瀉一天比一天厲害,以致一病不起。

乾隆聞報大驚,急令傅恆班師回京。碰巧此時的緬甸國王和主帥也被清軍前期的凌厲攻勢打怕了,露出了罷兵乞和之意。乾隆正好以此為台階,同意與緬方議和息戰。


身染重疾的傅恆一直堅持到緬甸國王獻上乞降方物後,才宣布撤軍,年底時,清軍回駐虎距關。次年二月,傅恆班師回朝。兩個月後,傅恆病情惡化。是年七月十三日,傅恆病逝,尚未滿五十歲。


蓋棺論定。乾隆對這位英年早逝的可心小舅子傅恆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肯定,不僅親臨其府在靈前祭酒,諭示喪禮按宗室鎮國公規格辦理,賜謚號「文忠」,還在悼亡詩中稱其為「社稷臣」。嘉慶元年(1796),再次推恩贈予傅恆郡王銜,並配享太廟。這是清廷對異姓大臣最高的褒獎。


傅恆的四個兒子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且蒙受了家族的蔭庇,不過,他們也都能克己奉公地做出一番事業,成為令人矚目的朝廷重臣。長子福靈安盡忠王事,久歷戰陣,先於傅恆病歿於徵緬之役。三子福康安在兄弟中造詣最高,仗著乾隆的厚愛和自身的才幹,成為乾隆朝後期著名的「消防隊員」,再定金川、轉戰台灣、敉平藏亂苗亂等等,哪裡有亂子就去哪裡,其榮寵與成就皆不下乃父,最後也病逝軍前。至於福康安的身世,從其三兄弟皆尚公主為額附,福康安最受寵,卻獨不尚公主即可見一斑。


但這些帝王家的秘辛終歸無關國事,反而是清廷喜得父子兩良將,國家幸甚!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磨磨唧唧的海獅計劃、悲壯的不列顛戰役
照片新娘:20世紀初被「騙」到夏威夷的日本女孩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