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出2位國家元首、2位第一夫人,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1898年3月4日,一個大戶人家的女主人正在廂房分娩,正當女嬰呱呱墜地,一枚炮彈從天空划過,不偏不倚地墜落在院子附近。巨大的爆炸聲讓看熱鬧的老大和老二慌了神,兩姐妹急忙奔回廂房看望母親和剛出生的妹妹。母親和妹妹被老管家救出,接生婆和老管家卻犧牲了。劫後餘生,一家人唏噓不已。
此時,這戶人家的男主人正在外地談生意,簽完合約,他興奮地暢想接下來便可以資助孫中山搞革命。半晌,他才猛然想起妻子正在分娩,於是急忙啟程趕回老家。這個忙乎所以的男人,就是宋耀如。
宋耀如
宋耀如乳名叫「阿虎」,原名「韓教准」。父親韓鴻翼是北宋名臣韓琦的後裔,是個商人。為人樂善好施,只因染上疾病後家道中落。小小年紀的阿虎體恤母親養家的艱辛,也苦苦思索著自己日後謀生的路。恰逢在美國做生意的舅舅回國,12歲的阿虎便提出要跟舅舅去美國闖蕩一番。
「這小子怎麼可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然而,舅舅很快就傻了眼。彼此,一艘大船停泊在文昌縣,洋人水手下船尋歡作樂,攪得當地雞犬不寧。一次,一個洋人看中了珠寶店裡的玉觀音,扔下幾張紙幣就走,阿虎急忙扯下掛在牆上的銅鑼一頓猛敲,霎時間人們拿著工具趕過來,阿虎大喊「放箭!」
凌亂中,一支冷箭直插阿虎屁股。阿虎眉頭不皺,讓舅舅幫忙拔下來見侄子小小年紀便如此大膽,舅舅喜上眉梢。
「此人將來前途不可限量!」舅舅遂將阿虎納入門下,改姓為宋,視若己出。
到了美國波士頓,小耀如在舅舅的茶莊開始了三年的學徒生涯。「要想別人尊重你,你必須比別人幹得出色!」小耀如勤奮好學又聰明,頗有生意天分。舅舅為小耀如請來了一位教英文的老師,老師是林肯的崇拜者,給他講美國獨立戰爭。小耀如視林肯為榜樣,決心想為祖國干一番大事。
「學習西學可以救國!」執意求學的小耀如撇下生意,自然,這遭到了舅舅的反對。不同意?那就逃!東躲西藏的他,遇上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位長者「查理·瓊斯」。查理·瓊斯也是林肯的崇拜者,曾是美國聯邦海軍軍官。這位軍官介紹小耀如到一艘船上當水手藉此躲過養父的追捕。
命運之神再次眷顧了他,在船上,因為他表現出色獲得了船長的青睞。船長艾里克·加布里爾遜上尉感動於小耀如執意求學的故事,提前准其退役。下船後,宋耀如接受了教會的洗禮。在教會的委託下,時任「聖三一學院」(現「杜克大學」)董事朱利葉斯·卡爾將軍擔任宋耀如的監護人,學成歸來的宋耀如便成為了一名佈道的牧師。
從美國回到上海,他宋耀如很快就「入鄉隨俗」。蓄起長辮扎在腦後,穿著大馬褂,青衣布鞋。沒人認得出來這個是留過洋的中國牧師。很快,他便獲得自籌創辦教堂的任務,宋耀如經商卻有天分,拿賺來的錢建了一所教會學塾、兒童樂園以及醫藥所。
在教會學塾,他津津有味地說著美國的獨立戰爭,講林肯,講美國的民主和自由,然而,他很快吃到了苦頭。因為思想過於前衛,得罪了當時的清廷,屢屢被穿小鞋。一氣之下,宋耀如手起刀落剪掉長辮子,乾脆專心經商。「只要有了錢,就能辦自己想辦的事!」精通英文的他,大量翻譯西學書籍出版很快大賺一筆,一邊做實業,一邊傳教,慢慢地,宋耀如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革命人士。
宋耀如全家福
古語云「成家立業」。宋耀如成家後,事業也開始蒸蒸日上。大女兒宋靄齡出生後,宋耀如便許下諾言「讓家庭永遠幸福」。為此,他在家中總是歡聲笑語,從不把工作中的煩心事帶回家。宋耀如有一套自成系統的「育兒救國論」:「如果有100個孩子,其中有一個成為超人式的天才,不需要太多,只需要一個,那我們的中國就有四百萬個超人了!」
這套「育兒救國」論,他身體力行做到極致。他的子女的人生軌跡也印證了這一理論的成功:
大女兒宋靄齡後來成為孫中山的秘書、也是宋家王朝的設計者;
二女兒宋慶齡是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偉大的女性,是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
三女兒宋美齡是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中國近現代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兒子宋子文畢業於哈佛大學、博士學歷,是民國時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
兒子宋子良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外交部總務司司長;
兒子宋子安畢業於哈佛大學,是中國國貨公司董事長;
宋氏家族貴為民國四大家族之首、民國第一豪門。
是什麼造就了一個如此顯赫的家族?答案是:教育。「培養孩子做成人,做偉大人才」是宋耀如的教育理念。宋耀如作為宋家王朝的奠基人,其在 子女的教育上,為他們將來的成就做了長足的鋪墊。我們不妨看看他的教育上有什麼妙招。
妙招1:快樂教育
一次,宋靄齡不小心把家裡的落地鍾時針調亂了,導致宋耀如錯過了與一位麵粉商人的會面時間,急急忙忙趕去會面地點發現早已人去樓空。沮喪的宋耀如悶悶不樂地回家。不一會兒宋靄齡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便彈鋼琴哄父親開心。宋耀如在閣樓上聽見琴聲,馬上走到樓下,抱住女兒說自己已經不生氣了,自我檢討說道:「是爸爸太過於依賴時鐘」。
宋耀如趁機拉住幾個孩子,給他們講做人要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恪守著讓家庭永遠幸福的承諾,對孩子們的教育是從快樂起步的,在孩子們眼裡,爸爸是永遠快樂的,他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恐懼,這就是孩子們誠實品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妙招2:身體力行
宋耀如在家中永遠是歡聲笑語,從不把脾氣帶回家。一有閑暇時間便回家陪孩子們玩:捉迷藏、講故事、做手工。為了鍛煉孩子們堅忍不拔的精神,他帶著大女兒宋靄齡在雨中徒步,時,年僅4歲的宋慶齡也加入其中。此外宋耀如還常常帶著孩子們在野外徒步、禁食抵擋食物的誘惑,磨鍊意志力。
電視劇《宋耀如-父親》劇照
這些在常人眼裡荒誕不經、充滿怪癖的行為卻逐漸磨礪出宋氏孩子們堅忍不拔、敢於創新的精神。為鍛煉孩子們的實際才幹,宋耀如還和長女一起在1898年創辦了一份《上海兒童報》,編者、投稿者、讀者都是宋家幾個孩子,在這片自由的天地中孩子們的自主性,創造性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為了教育孩子們平等待人、熱愛勞動、珍惜成果,宋耀如租下了自家附近的菜園,聘請菜園主,一位農民作為孩子們的「先生」,教自己的子女們學習種菜,從播種、澆水、施肥、除草到最後的大豐收,宋耀如和孩子們親自參與其中,並建議孩子們將豐收所得的大部分食物贈送給左右鄰居,親自挑著食物陪同孩子,送給周圍的鄰居。
電視劇《宋耀如-父親》劇照
妙招3:高瞻遠矚
在民國時期,宋耀如的這個做法在當時的社會風氣是領先的,宋耀如認為女兒一定要接受到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為此,他陸續將三位女兒送去美國留學:「女性佔世界人口的一半,女人背負著生兒育女的責任,一個母親的品質會影響整個家庭,培養一個傑出的女兒等於培養一個傑出的家庭。我一定要把女兒培養成為中國最傑出的女性!」
大女兒宋靄齡5歲時便提出要上學,這在當時,5歲是個尚不足以上學的年紀。宋耀如卻支持了女兒的決定,親自帶她到一所美國的小學進行面試,宋靄齡展現出的遠超年齡的勇敢和機智,以及對上學的渴望,打動了校長。這也為後來14歲的宋靄齡敢於當面質疑羅斯福總統的行為埋下了鋪墊。
宋耀如是「宋氏家族第一人」,作為一個父親,他成功地履行了這個角色,培育出六位傑出的子女,作為一個革命家,他成功地推動了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沒有一種教育的影響可以超越父母親的身體力行,一個家族的未來可以設計,首先就要從父母自身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