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爸爸,我不想做中國人了」

「爸爸,我不想做中國人了」

原標題:「爸爸,我不想做中國人了」




最近,有這部由亞裔導演、主演的電影在美國爆紅。


一個月前,發現君看到《Crazy Rich Asians》( 又名《瘋狂亞洲富豪》、《摘金奇緣》)預告片時,當時還詫異這麼三俗的一部片子怎麼會吸引楊紫瓊這樣的演員出演。


被稱為美國版《小時代》


事實證明,發現君果然膚淺而無遠見。這樣一部成本3000萬的小成本電影,8月15日上映至今,已經斬獲4800多萬美元的票房成績。



這是繼《喜福會》後25年來又一部全亞裔班底製作、主演並講述亞裔故事的電影,這在好萊塢非同尋常。一些外媒形容這部電影也許會改變好萊塢的遊戲規則和亞裔演員和電影的尷尬處境。



如今,亞裔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移民群體。「亞裔有錢人如何生活」這個主題對老外來說充滿了吸引力,影片中那些揮金如土的奢侈場面讓老外看起來過癮。


而對亞裔來說,這部影片可能會成為亞裔美國人在好萊塢獲得更多權益的一個途徑。因此,亞裔富人和行業領袖們也都紛紛包場看電影,為票房出一把力。



左起:《瘋狂的亞洲富人》導演朱浩偉和演員陣容:鄭肯、奧卡菲娜、吳恬敏、陳靜、楊紫瓊和亨利·戈爾丁。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自古套路得人心。這部根據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說穿了就是一部灰姑娘遇上有錢人的故事,講的就是每個姑娘都羨慕的那種「愛上一個人,恰好是個隱形富豪」的白日夢愛情。


01


現代版灰姑娘故事


朱瑞秋是紐約土生土長的華裔美國人,跟很多移民二代一樣,她的家庭長時間掙扎在貧困線上,朱瑞秋靠著自己努力,成為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


在學校她與同為教授的帥氣男友楊尼克感情很好。



但是她完全不清楚對方的家庭底細,每次說起家裡的話題,男友總會迴避。



她朋友懷疑對方搞不好是家裡窮得叮噹響的「鳳凰男」。


有一天,尼克邀請瑞秋一起回新加坡參加他好友的婚禮,順便拜訪尼克的家人。



雖然瑞秋搞不清楚男友的身份,但有人卻十分清楚。



他倆吃飯時忘情接吻的樣子都被男友的老鄉用手機拍了下來。



照片傳給朋友後,每個人都在搜索瑞秋的底細——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女孩?



人還在美國,但尼克要帶女友回新加坡見父母的消息經由八卦女們的傳播早已飛到了新加坡。


尼克媽媽身邊的小姐妹都知道了這件事,唯獨他媽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但她卻對這個消息不屑一顧。



原以為男友窮得叮噹響的瑞秋,從美國踏上飛機起就被震驚了。


奢華頭等艙




靠山豪宅




私人飛機



令人眼花繚亂的珠寶




被狗仔隊和閃光燈包圍的婚禮現場




這一切都發生得如此突然,讓瑞秋震驚。


看到男友衣冠楚楚的樣子,瑞秋才明白原來她愛上了新加坡最大地產開發商的兒子,眾亞洲名媛爭搶的黃金單身漢。


但豪門媳婦哪有這麼好當,尤其面對一位能幹的婆婆。


尤其婆婆覺得瑞秋是一位黃皮膚白人思維的香蕉人,不可能會安心相夫教子,直言她配不上兒子。



與此同時,那些一直覬覦尼克的城中名媛們也不是善茬,處心積慮從中作梗。



從社會階層到觀念,瑞秋遭遇各種碰撞,產生各種啼笑皆非的矛盾。


在多重壓力下,瑞秋幾度迷茫想退卻。



但好萊塢愛情電影的結局當然是永遠的happy ending,愛情的力量最終可以戰勝了一切,尼克和瑞秋也終於永結同心。


02


電影引發的共鳴


雖然是一部普通的好萊塢愛情故事,但因全亞裔背景的身份讓它有了與眾不同的話題性。


在亞裔看來,這個故事非常有共鳴。電影中的婆婆質疑瑞秋的香蕉人身份,東方外表西方里,這樣的身份認同問題在亞裔身上普遍存在。


看了這部電影后,美國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亞洲之聲的編輯美籍華裔Kimberly Yam非常感慨,在推特上動情地寫下了自己的心聲。不料這些帖子被瘋轉,因為她的成長經歷折射了相當一部分亞裔的心路歷程。







圖片翻譯轉自@谷大白話


網友看了這些文字後,很多人都被觸動,感同身受、熱淚盈眶。原文評論清一色都是亞裔們講自己小時候被同學取笑排擠,不敢說中文,害怕交不到朋友,到最後接受自己,加深身份認同的經歷。


03


「爸爸,我不要做中國人」


我到底是哪裡人?這個問題對於生長在海外的華裔而言非常普遍:人生總有一個階段,他們會問一問自己。


有些人從小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所在。


Jerry Zhang是一位中國移民,他的女兒有一天對他說:我再也不想當中國人了。


原來,因為她看的童話故事書里的主人公,都是金髮碧眼,人長得漂亮,法力高超,生活還都特別幸福。而童話故事裡,從來沒有黑頭髮黑眼睛的亞洲小朋友!她不要做中國人,要成為和他們一樣美美的小公主!


Jerry研究後發現,2016年美國出版的3200本兒童讀物中,只有7%左右才有亞洲小朋友面孔,而且幾乎沒有亞洲小朋友做主角的童話書。


於是他找來了一位亞裔插畫師朋友,一起合作,出版了一本真真正正以亞裔小朋友為主角的童話故事書—— Pepper Zhang, Artist Extraodrinaire!



帶著女兒一起看完了Pepper Zhang的故事,女兒不僅不再講之前「不願做中國人」的話,甚至主動要求老爸教她學中文。


面對女兒態度的轉變,他開心得不得了。為了帶給更多對自己身份認同有困惑的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他發起了眾籌,想要把這個想法變成一個系列的童話書,在網路上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助和支持。


大家紛紛稱讚這個老爸的教育方式:面對女兒的詰問,不是靠反駁,而是靠實際的言傳身教和別出心裁的創意,主動、正向地引導孩子去面對成長中的困惑,是種非常棒的教育方式。



04


移二代的身份認同


到底要怎麼才能融入當地文化,是每一個移民都思考過的問題。


/ 一代移民:既然我無法融入,就寄希望於下一代


許多初來乍到的移民,抱著一顆紅心,本以為在國外,「融入」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待幾年就可以再次紮根。然而當人們最終決定連根拔起,從中國漂洋過海來到一個嶄新的國度,卻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如《紐西蘭中文先驅報》一篇報道中所描述的「融入」困境:


「很多華裔一直都生活在中文的文化背景中,他們除了工作中講英文之外,回到家就說中文,娛樂看的是中國電影和中國電視劇,吃飯大多是中餐,對於他們來說,融入是一件困難的以及不怎麼有必要的事情,他們不看歌劇、不聽脫口秀、不會去看橄欖球,也不愛吃西餐。事實上,他們已經放棄了那個叫做「融入」的概念,他們就生活在自己的「中國世界」里。」



因此,無法融入的第一代移民中,許多人把注意力都轉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畢竟對於許多中國家長而言,下一代的福祉,才是移民最核心的考量和最關鍵的驅動力。


然而孩子們真的可以不負期望,很好地「融入」到這異域的文化之中么?


/ 二代移民: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又要到哪裡去?


對二代移民們來說,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他們與文化和傳統之間形成了藕斷絲連的關係,讓他們的自我身份認同,其實並非像父輩想像得那麼樂觀,反而是一種「夾縫」中的困惑。



出生在紐西蘭,小學三年級回到國內直到讀完初中,高中就讀於英國,現在美國深造的姑娘Tina,是這麼理解「身份認同」的:


「我還是傾向於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雖然在紐西蘭長大,但平時跟父母交流都是講中文,吃的也是中國菜,加上平時也會刷微博看中文書,跟中國文化都比較貼近,不會覺得太有隔閡,雖然有時候,很多我習以為常的笑點他們會get不到。


我沒覺得我需要刻意融入紐西蘭的文化。我在紐西蘭雖然只讀到小學三年級,但我的文化意識都是由紐西蘭環境塑造的,所以我當時的意識就是「我就是個紐西蘭人」,身邊最好的朋友也都是kiwi。


之後我到中國念書了以後,跟中國文化接觸比較深,曾出現過identity crisis,覺得自己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紐西蘭人。雖然漸漸地融入和適應了中國的文化,但潛意識裡還是有點「我心裡還是個外國人」的感覺。


到英國念書之後,發現因為在國內待太久了,雖說我的英語還是妥妥的,但是文化差異還是有點大,突然不敢跟當地人交流,而且總感覺沒話說。在英國兩年之後,掌握了跟本地人打交道的技能,才能正常和當地人溝通。現在在美國念書就如魚得水,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交流都沒啥問題了。


她同時告訴發現君,在美國很多華人朋友連中文都不會說,交流全都用英語,在她看來,他們應該更傾向於認為自己是「美國人」。


///


在兩種文化之中找到自己的平衡與位置,是一門真正的「生活的藝術」,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


正如一位二代移民所說,「作為一個華裔,你的身份是一把雙刃劍,你需要知道在不同情況下怎麼用它,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時我會誇張我的『老外口音』,但是當別人問我來自哪裡,我會認真地回答說:『外國人,中國心。』


8月30日起,《Crazy Rich Asians》將登陸紐西蘭各大影院,你會去看嗎?


關於亞裔的身份認同問題,你怎麼看?


- End -


△ 紐西蘭春天即將來臨!做好刷屏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重磅!紐西蘭留學政策大地震;知名主持被曝性騷擾;中國遊客又被宰
不服不行,日本設計的油壺,相當人性化!自動回油不掛油,好看的爆表!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