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能工巧匠紀念幣上的能工巧匠,原來他們這麼牛!

能工巧匠紀念幣上的能工巧匠,原來他們這麼牛!

下面這兩枚紀念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沒錯,它們就是中國人民銀行於2018年8月8日發行的中國能工巧匠金銀紀念幣(第1組)。該套金銀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1枚。

那麼,它們為何被稱為「中國能工巧匠紀念幣」呢?

先來看看紀念幣上的設計圖案吧!

5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魯班鎖、魯班堤,配以木工工具裝飾圖形等組合設計。

15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樣式雷作品——北京正陽門箭樓立樣及其大木立樣組合設計。

圖片來自網路

原來,它們與中國的能工巧匠有關!

魯班

中國工匠始祖

樣式雷(圖為雷廷昌

中國工匠世家

01

中國工匠始祖

魯班,春秋著名工匠,被後世尊為中國工匠師祖。魯班姬姓,公輸氏,名班。據說魯班是魯國人,故被稱為魯班或者魯般。

魯班,對於每一位炎黃子孫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從小我們就從長輩與老師的口中聽到各種關於魯班的傳說和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

魯班是公認的木工以及建築工程的祖師爺,他的許多發明與創造一直被沿用至今,足見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所起到的偉大作用。

班門弄斧

制刨吐花

齒草化鋸

嘴啄鐵鑿

規矩方圓

這些成語都與他有關!

魯班把高超的斧技與改進發明工具相結合,運用到創新上;他把嫻熟的手工工藝與機械相結合,對製品精益求精;他按實戰需求發明攻防武器,戰則能勝。

魯班的一生是碩果累累的一生,魯班的一世是潤澤萬代的一世。人類的第一盤石磨、第一把雨傘、第一個飛行器,以及錛、鑿、鋸、鑽等許許多多「第一個」相傳都是他發明創造的。魯班是「百工之祖」,也是「巧人巧匠」。

紀念幣圖案反映的是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紀念幣背後又何嘗沒有代表著能工巧匠設計師的奇妙創意!

設計師:朱熙華

朱熙華,男,上海造幣有限公司設計師,曾獲得2011年中國最佳設計師稱號。部分作品有「京劇臉譜藝術系列」「孫悟空臉譜藝術系列」「中國四大石窟藝術系列及第二輪高浮雕生肖系列」等等。

「能工巧匠」四個字是如何在一枚小小的紀念幣上體現的?這其中又蘊藏了怎樣的內涵?

下面就結合部分網友的提問,聽聽朱熙華老師對紀念幣設計創作的理解吧!

既然是能工巧匠,幣上應該有人物,魯班大師的肖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紀念幣上呢?

朱熙華

是的,這的確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在最早的設計中的確是把魯班的頭像作為最主要的表現元素之一,而且做成了在木板上雕刻出的狀態。但是,由於魯班沒有一個大家公認的形象,所以最後專家一致認為還是不採用,似乎在學術上更嚴謹一些。

金幣背面圖案早期設計稿(圖/朱熙華)

相傳,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包括木工工具、古代兵器、農業機具、仿生機械等,其中木工工具有曲尺、墨斗、刨子、鑽子、鑿子、鋸子等,古代兵器有鉤強、雲梯等,日常工具有石磨,鎖鑰、鏟子、傘等,為什麼幣面圖案選擇了以木工工具為主的設計?

朱熙華

的確有大量的發明,但受制於幣面的規格大小,必須有所保留與刪減,魯班作為木工的祖師爺,還是想更多的從這方面來表現。

相傳,鋸子、墨斗都是魯班發明的,已家喻戶曉,直到現在仍在使用,為什麼沒把鋸子和墨斗設計在金幣里?

朱熙華

很多木工工具大家都耳熟能詳,設計中也嘗試過例如鋸、墨斗等工具,但不太符合該構圖的需要,因此做了調整。而幣面中選擇的工具也都是平時比較常見的工具,從構圖與視覺效果方面考慮,起到調動畫面視覺效果,營造氣氛的作用。

魯班發明了很多種榫卯結構,而幣面選用魯班鎖是出於何種考慮?

朱熙華

魯班鎖的榫卯看似結構簡單,卻很巧妙。我想通過最經典的一種形式來展現,設計過程中查看了大量資料,魯班鎖的種類可謂千姿百態,但最基礎的還是這種六根式,其他的都是在這基礎上的衍生與發展。

好多人從沒有聽說過魯班堤,為何幣面下半部全部是魯班堤,是想突出些什麼嗎?

朱熙華

魯班堤作為魯班現存的發明來說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由於魯班為先秦人士,所以很多僅是停留在傳說等,而沒有具體的實物,因此該物件顯得尤為珍貴與重要,而且也與畫面的構圖有一定的聯繫。

魯班堤

魯班堤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多年來一直流傳著「金山、銀河、三千滾明珠」的動人傳說。整個魯班堤飽經歲月滄桑,它不僅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堤壩,更是承載著歷史文化、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魯班堤上的碌碡為上下兩層交錯排列的格局,連接處的混凝灰沙呈現出風化的質感,縫隙中雜草叢生。

請問圖案中圓規上方的圖案是鏤空的花朵嗎?還是刨花「祥雲」?為什麼如此考慮設計?

朱熙華

作為設計師,我的初衷就是用刨花來代表刨子。我的設計最主要的還是表現工匠的勞作感,這種勞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元素或產生的東西是極有魅力的,刨花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散落的刨花使人們聯想到匠人在勞作中的狀態,不僅使畫面活躍起來,更重要的是向工匠精神致敬。當然,把生活藝術化,無論大家把它想像成什麼,都是一種再創作,對設計者來說也是一種積極的反饋。

02

樣式

樣式雷

他們是皇上的御用工匠,是古代頂級建築師,被認為是有思想和智慧的匠人,用精湛的技藝贏得了皇室乃至全社會的尊重。

樣式雷,這個曾主持清朝皇家建築設計上百年的家族,對普通人來說可能了解不多,但只要提起他們的建築作品,每個人都會驚嘆不已——紫禁城、圓明園、頤和園、天壇、中南海,遠至清東陵和承德避暑山莊……這些現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設計都出自雷氏家族之手。

研究古代建築的人都知道一句話:「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清康熙年間,還是普通匠人的雷金玉參加皇宮的修建工程。當時康熙皇帝正在重修太和殿,雷金玉以其卓越的技術才能,為皇家宮殿工程做出了貢獻,得到康熙的賞賜,獲得了官職。至今在朱啟鈐先生的《樣式雷考》中,對其留下「上有魯班,下有長班」的讚譽。

從這以後雷家七代為皇家進行宮殿、園囿、陵寢以及衙署、廟宇等設計和修建工程。幾代都是清廷樣式房的掌案頭目人,因此被世人尊稱為「樣式雷」。

關於樣式雷,我們還應該知道什麼?「能工巧匠」紀念幣上又為何選取北京正陽門箭樓後雨搭立樣為主要元素?且聽設計師談創作感悟~

設計師:吳英昌

吳英昌,男,瀋陽造幣有限公司設計師。部分作品有:內蒙古成立70周年150克銀幣,中國戲曲藝術—黃梅戲的三枚彩印銀幣(合作)等。

以下文字來自設計師吳英昌

有刪改

一段「神秘家族」的傳承,一代王朝的建築精華,跨越二百餘年創造出無數榮耀與輝煌。當今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皆與「樣式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它成就了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段佳話。一群才華橫溢的能工巧匠,經過八代人的智慧和汗水,留下了眾多偉大的古建作品,也為中國乃至世界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一代代人只做著一件事——執掌清廷內務府樣式房,設計修建圓明園、天壇、頤和園等皇室工程。他們是匠人,是影響中國幾千年建築歷史的清代建築世家「樣式雷」。

匠人精神,在中國歷代都有傑出的代表,每每想起都會感慨先人的智慧與才華。「樣式雷」無疑是在眾多中國傑出匠人中也可以稱之為佼佼者。據悉,樣式雷圖檔高達兩萬多張,大到整體施工,小的每個尺寸,類型眾多,記載詳實,堪稱中國古建築的「百科全書」。

而雷氏家族進行建築設計方案,都按1/100或1/200比例先製作模型小樣進呈內廷,以供審定。模型用草紙板熱壓製成,稱其燙樣。其台基、瓦頂、柱枋、門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風紗櫥等均按比例製成。雷氏家族燙樣獨樹一幟,是了解清代建築和設計程序的重要資料。留存於世的部分燙樣存於北京故宮。這些細節每一處都詮釋著匠人的勤勞與智慧。

燙樣

燙樣

作為新時代建設的需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以能工巧匠為題發行紀念幣,紀念「樣式雷」家族對中國建築歷史的貢獻,對於當下社會積極推崇工匠精神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接到畫稿設計任務後,查閱並篩選「樣式雷」圖檔及文獻資料。經過反覆嘗試、比較,最終選用了北京正陽門箭樓後雨搭立樣為主要元素進行設計。

北京正陽門箭樓

正陽門箭樓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建築形式為磚砌堡壘式,城台高12米,門洞為五伏五券拱券式,開在城台正中,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專走龍車鳳輦。箭樓為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

據史料記載,正陽門自明正統四年建成至今,歷經許多次磨難,也多次毀於大火。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城。此後,北京城和城內外各類皇家建築遭受劫難。樣式雷第七代傳人雷廷昌及其長子雷獻彩主持了大規模修復、重建工程,其中就包括北京正陽門及箭樓的設計。

正陽門設計圖

重建正陽門城樓與箭樓,直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才竣工。但這次重建後的高度,與明代初建時的高度有很大差距。

1906年重建後的正陽門箭樓

正陽門箭樓從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徵。1915年為改善內、外城交通,國民政府委託德國人羅思凱格爾改建正陽門箭樓,添建水泥平座護欄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牆斷面增添西洋圖案花飾,1916年竣工。改建後,更成了北京人遊覽的場所。

1915年改建後的正陽門箭樓正面

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此舉行盛大的入城式。從此正陽門的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在圖稿設計中保留了正陽門箭樓後雨搭立樣的基本面貌,為了使畫面繁簡有致,將其說貼主觀去掉。既保留了宣紙繪製的精美效果,又能體現出立樣圖繪製的精密。使得在生產工藝技術上能很好的呈現。

設計圖稿

《周禮·考工記》中「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光陰流轉,世道遷移,拋開幾代人跌宕的故事,不論他們輝煌的成就,我們能看到的,是本心不改,是世代傳承。

能工巧匠

編輯 | 楊進

部分內容來源於中國金幣、中國金幣雜誌

能工巧匠紀念幣中國印鈔造幣京東旗艦店有售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印鈔造幣 的精彩文章:

打賭!這些字你一個都不認識!聽設計師解讀書法紀念幣

TAG:中國印鈔造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