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男子犯痛風,腳上長「乒乓球」,十年內鞋子變大3碼
當我們成年以後,鞋碼一般都不會再變化。可是,邵陽53歲的李先生,近十年來鞋子竟然變大了3個碼。
原來,進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創傷骨科治療的李先生左足上長了一個「乒乓球」大的痛風石,害得他鞋子越穿越大,近三年都沒法穿襪子。
經過手術切除,這顆「折磨」李先生10年的痛風石才終於被「拿下」。
(患者左足第一趾關節處的腫塊直徑約5cm)
下面和醫聊君一起來看看痛風石到底是什麼吧~
2005年前後,李先生的左足第一趾關節出現紅腫,痛得都走不得路,他以為是跌打損傷,用草藥敷、用藥酒揉,但都沒用。
幸而,這樣的情況每年只發作兩三次,每次一周左右就會自行恢復。之後,在單位體檢中,李先生才發現自己尿酸偏高,左足疼痛原是因為患上了痛風石。
1
據了解,痛風是在中年男性群體中易發的一種由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
痛風石,又稱痛風結節,是大量單鈉尿酸鹽晶體長期沉積形成,常見於關節滑膜、軟骨、骨質及關節周圍軟組織。
為了減少尿酸攝入、增加排除,痛風患者一般要嚴格控制飲食。
建議低嘌呤、低熱量、低蛋白飲食,對於海鮮、動物內臟、豆製品、肉湯等高嘌呤食物應限制食用,多飲水,禁飲酒,多吃瓜果蔬菜,控制好體重。
檢查出痛風後,醫生建議李先生藥物治療,並特別注意飲食。
2
(術中切除的痛風結石)
然而,這十年來,李先生戒掉了海鮮、啤酒和動物內臟,痛風並沒有好轉。每年仍有兩三次的痛風急性發作,發作期間,工作生活都極受影響。
不僅如此,李先生的左足關節處的痛風石也慢慢增大。隨著痛風石變大,李先生的鞋子也從最初的41碼到現在的44碼,而且還必須穿鞋面有彈性的鞋子。
「我都三年沒穿過襪子了,穿了就更沒法穿鞋了。」李先生說。
一個月前,李先生到當地醫院檢查,這左足的痛風石之大較為少見,且已累及骨頭。而右足第一趾關節處也同樣出現了痛風石。
檢查結果,讓李先生真正下了決心。8月13日,他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創傷骨科進一步治療。
創傷骨科主任付三清教授介紹,患者左足巨大痛風結節,直徑約5cm大小,長期疼痛,且影響第一跖趾關節,使其僵硬、畸形、活動受限,需要及時手術切除結節。
「術中,我們發現患者肌腱關節囊硬化増厚,第一跖骨近節趾骨內側面呈蟲蝕狀並不同程度増生,第一趾關節面大部分已經破壞。」付三清說。
對此,醫護人員對第一跖趾關節進行了清理、融合、固定,以保證左足的正常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目前,李先生正在恢復之中。但他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控制了飲食,還是沒控制好痛風?
對此,付三清解釋,根據李先生回憶,發現痛風後,他雖堅持控制了海鮮、肉湯的攝入,但豆製品照吃不誤;不喝啤酒,但會少量飲白酒;平時堅持不錯,但逢年過節,他就放鬆了警惕。
此外,李先生一直運動量較少,排汗也較少,每次體檢,尿酸都處於偏高狀態,這些都使得痛風石愈加嚴重。
付三清進一步解釋,很多痛風患者還像李先生一樣,認為自己只要基本控制飲食就好,並不重視藥物治療,只在急性發作時才吃藥救急,這是不科學的。
他建議痛風患者遵醫囑服藥,定期體檢,監測尿酸值,將其控制在正常值範圍。若發現長有痛風石,應及時就醫治療,必要時手術切除。
——湖南醫聊,歡迎轉載——
轉載請註明來源「湖南醫聊」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 /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石榮
編輯 / 楊小喬
責任編輯 / 陸紅秀
喜歡和支持醫聊君就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吧,
不花錢哦~


※67歲失獨母親懷孕,她錯了嗎?專家:高齡是不容忽視的危險因素
※「膝蓋」的重要性你真的知道嗎?十大護膝動作還不趕緊學起來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