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生活的最高意義,就是小人物的知足常樂

生活的最高意義,就是小人物的知足常樂

編者按:看慣了別人故事的我們,總以為自己會成為主角。本文作者Zat Rana在「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Be a Nobody」一文中講述了「無名」的意義,也就是當一個「小人物」的意義。不過分自誇,也不過分自謙,是我們的奮鬥決定了人生的方向。

我們體會著世間的千滋百味,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思考,我們感知,以自我的方式汲取信息,並與我們曾經的記憶融合。這些互動所產生的主觀感覺令我們產生一種關於自我重要性的錯覺。

我們忘卻了這種自我重要性的認知只是個人的「自以為是」,我們忘卻了身邊的人都抱以同樣的心理認知在世間行走。

事實上,我們只是數十億人中的一員。在歷史的廣闊長河中,我們甚為微不足道。即使如牛頓和愛因斯坦這類接受人們敬仰的人物,也只是顯得略微重要一些。

宇宙中有一千的八次方個恆星,其中許多恆星中包含了眾多被我們視之為塵埃的行星。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在了,那麼除了會對身邊的人產生影響之外,簡直影響甚微。

地球將繼續按它的軌道運行,物理定律也依然能夠成立。在無限的熵的海洋中,我們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漣漪。

許多人都本能拒絕聽這些話。因為它與我們主觀意識中的故事版本相衝突。

從小我們就認為自己是特別的,並對此堅信不疑。我不認為這是憤世嫉俗者的想法,也不認為這該令你沮喪。恰恰相反。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區分主觀感受和客觀現實是過上鄭重且有意義生活的關鍵。

以自我為中心是令我們的生活有著諸多困難的原因,而承認自己的不重要性能將我們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中解放出來。

它令我們將自己與那些無關緊要的人進行比較,它令我們相信自己有資格享受起舒適安逸的生活,它令我們武斷地追求著成功的價值。

結果如何呢?

我們將時間浪費在那些不想要或是不需要的東西上,我們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躊躇不前。直到有一天,我們恍然大悟,在之前的時間裡,我們一直生活在別人的生活中。

我們需要領略別樣的風景。


1. 小人物可以真正欣賞與體驗崇高的偉大

1757年,埃德蒙·伯克出版了最有影響力的美學作品之一。其是哲學的一個分支,探討了美的本質。

在其中,他將感官體驗分為美麗(The Beautiful)與崇高(The Sublime)。

我們對美麗都很熟悉。它可以用標準來定義。每天我們都能在令我們驚奇和愉快的事物中看到它。而崇高則不同,它遠超於視覺上的誘惑。它是壓倒一切的。它令我們感覺得自己的渺小。它有力量讓我們變得更有力量。

當我們對自然的力量感到敬畏,當我們體會到愛的情感,當我們被一件偉大的藝術品所吸引,它就會出現。它是一種超越舒適與常態的強烈存在。

為了完全沉浸於崇高之中,我們必須放棄自己的一部分。為了與更偉大的東西建立聯繫,我們需要被迫接受某種程度上的自卑感。風險的脆弱性由得到回報的狂喜所填平。

沒有人能夠對這種奇蹟般的經歷免疫,但是自我與對於個人重要性的認知阻礙了這個過程。有些人不接受自己以脆弱之心尋求狂喜,然後發現自己被恐懼所困。

這並無可取之處。它帶來麻痹,它偷走了體驗生活的巨大樂趣的可能。它可能以幽默或是理性的面貌出現,但是事實上,這只是不安感的表現而已。

而小人物卻不會擔心這個問題。我們赤誠地接受一切,所以能夠去嘗試獲得一些東西。

情況通常會是如此。


2. 小人物令我們擺脫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的非理性壓力和期待

我們被標籤和等級制度的所困,其也成為我們理解複雜世界的方法。這也即意味著,這些標籤與等級並非絕對。

一棵樹可以不是一棵樹,因為是自然法則將它定義為一棵樹。一棵樹是一棵樹,因為我們的大腦認定它是一棵樹。這是我們將感覺信息轉化為有用信息的組織模式。

因此區別就出現了。我們對現實的觀察是一種限於語言邊界的近似值。它具有不確定性,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預測的。正如已故諾貝爾獎得主阿爾貝·加繆所言,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合理的世界裡,這個世界往往會導致一種矛盾的生活。

如果我們將這些標籤和等級與自己的身份緊密聯繫在一起,那麼就會將自己的期望錨定在那些本是脆弱的東西上。

你從CEO的位置上獲得了價值,你在企業中擁有了權力,那麼你最終會發現自己處於一種衝突狀態,因為你沒有從內在價值中獲得力量。

生活不關心虛偽的重要性。某種程度上,你告訴自己的故事與冷酷無情的現實告訴你的存在分歧。由是,你的凈資產將會變得不重要,而且貶值得極快。

而當我們是小人物時,就不會假裝成為那個集體想像中的虛構標籤。我們會將自己從許多即存的小社會壓力中解放出來。

我們依然會自豪地承擔起一定的角色,卻不會過高或是過低的看待自己。

這個小小的心理轉變會帶來巨大影響。


3. 身為小人物,我們能謙卑地意識到是我們所進行的奮鬥定義了自己,而非慾望

當我們說服自己十分特殊時,就會令自己產生一種「這是理所應當的錯覺」。

我們選擇去相信關於幸福和成功的表層寓言,並且認為我們並不需要付出什麼。

而現實是殘酷的,沒有誰欠你任何東西,你並不能一切如願。我們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辛苦和奮鬥才能有所得。

想要擁有一份好的事業是一件好事,但是只做這類假設並不會帶你走向那裡。付出與收穫平等。這一切由那些不計報酬的工作、長時間的奮鬥和眼淚鑄成。

要想迎接這份奮鬥,就需要常懷謙遜之心。它需要你承認,自己與那些想要一份好工作、一份美好感情和一份始終如一的幸福的人別無二致。你的願望不非獨一無二。

這也意味著你需要接受,你與其他人的不同不再於你想要什麼,而在於你願意付出什麼,你需要忍受著權衡、你願意接受著打擊、你知道儘管如此你的勞動成果也可能沒有任何意義。

它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生活,充滿勇氣地說:

「我知道自己不會擁有太多,我知道不會一切如我所願,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要停止嘗試。」

因此,這就是生活的目的。試著真實地看待現實,去做你所能做的事情,然後把它塑造成你所希望的樣子。

我們都是小人物。沒有誰欠我們什麼。我們越早明白這一點,就能越早專註於那些能夠改變的事情。有許多我們能夠改變的事情。這並非易事,但是這也正是它的價值所在。

每個人都是宇宙中的渺小塵埃,如果你真正想要去尋找些什麼就會發現它的美麗。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如何抓住中老年流量,「彩視」認為「存在感」與「陪伴」是剛需
從賽事管理工具到運動裝備領域的「雲集」,「賽客」這三年間的改變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