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怎麼來的?這樣做濕氣越來越重…
隔壁老王因為自己血壓比較高,擔心哪天得腦血栓、腦中風,聽人說多喝水能稀釋血液濃度,於是每天都會強迫自己喝很多水。結果食慾不太好,胃部老覺得不舒服,身體還有點疲倦。
醫生告訴他,就是因為水喝太多,胃裡積了大量的濕氣造成的。病人體形偏胖,舌苔也偏厚,本來體內就濕邪重,還一直強迫自己喝水,排不出去的水濕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就影響到了脾胃功能。
1、吃出來的濕氣
猛吃各種高蛋白質,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導致營養嚴重失衡。這些食品大多具有高熱或高濕的屬性,攝入後,使體內環境如在夏季,高溫且高濕,濕氣便悄然而來。
2. 過度地喝水
喝開水保健的方法逐漸地廣為人知,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適應,在不渴的情況下強勉地每日喝進去一定數量的開水同樣也會造成脾胃的傷害,一部分人就形成了濕氣。
3. 久坐不動
現代人缺少運動,以車代步,身體機能嚴重退化,全身氣血虛弱,臟腑功能減退,引起脾運胃納功能失常,體內的水濕,不能正常代謝,造成濕滯腸胃,逐步形成濕氣。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有「濕氣」?
1.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口乾口苦,口臭有異味,泛酸
2.容易反胃、噁心,消化不良。
3.常常覺得呼吸費力,胸悶。
4.身體發沉,四肢無力,昏昏欲睡、沒有精神,頭暈。
5.面色發黃、發暗,泛油光,頭髮油膩
6.牙齒比較黃,沒有光澤。而且牙齦色紅,口唇偏紅,或者發白厚膩。
濕氣重該如何調理?
1.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控制情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加強身體的鍛煉,多讀一些陶冶情操的正能量書刊。注意飲食均衡,可適當多吃溫熱性的食物,少吃寒冷食物,特別是冷飲。
2.運動祛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方法。特別是夏天,運動後不要開空調、風扇,一定要把身體裡面的汗發散出來,否則體內鬱積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所以,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 注意室內通風
不通風是加重濕氣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里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里等。
有哪些食療方能夠祛除體內濕氣呢
1.《金匱要略》中有記載:白扁豆白芷茶
【作用】祛風、除濕、消腫、健脾胃
【組成】白扁豆、白芷各5g,茯苓、薏仁、馬齒莧各3g
【用法】用清水煎,取湯,每日1劑,分2次服。
白扁豆白芷茶能去除體內濕氣,而且茶中含有的成分不僅能夠祛濕,還能健脾和胃、消腫止痛。
2.馬齒莧橘皮茶
馬齒莧10g,橘皮3g,枸杞子3g,甘草2克,將這些原料一同用滾開水沖泡,代茶飲,每天1劑。具有祛風除濕、去火平肝的作用。
3.決明子蘆薈粥
【原料】粳米100克,蘆薈 200克,決明子20克 白糖100克。
【製作】將粳米洗凈浸泡30分鐘瀝干,蘆薈切丁,同決明子一起放入鍋中,大火煮開,改用小火慢熬成粥即可。
【功能】適用於濕氣較重的人群、清風除濕。


※誤區:高尿酸血症等於痛風嗎?看看區別在哪裡
※糖尿病患者長期出現高血糖究竟會有哪些危害呢?來這裡看看吧
TAG:思考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