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微創發展應與療效並行!全國腫瘤外科專家今日共話腔鏡技術

微創發展應與療效並行!全國腫瘤外科專家今日共話腔鏡技術

微創發展應與療效並行!全國腫瘤外科專家今日共話腔鏡技術

第四屆全國腫瘤外科腔鏡技術高峰論壇在滬開幕!腔鏡技術進步應與規範化治療並行。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腔鏡手術以創傷小、恢復快,且能同傳統手術一樣實現腫瘤的高質量根治的優勢,獲得了諸多腫瘤外科專家的青睞。近年,「微創」乃至「無創」的腔鏡手術路徑不斷湧現,更讓許多醫生和病人產生選擇困境。專家表示,腔鏡技術的可行性並不代表治療的合理性,規範的腫瘤微創治療應建立在「根治」的基礎之上。

微創發展應與療效並行!全國腫瘤外科專家今日共話腔鏡技術

大會一景

論壇執行主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腔鏡平台執行主任李心翔教授表示,

腔鏡技術利用精準靈活的特點,能夠通過較小切口進入開放手術進入困難的腔道。

如男性的狹小骨盆腔,通過高清鏡頭將局部視野放大10倍以上,對於發現微小病灶、徹底的淋巴結清掃、保護重要神經等都有重要幫助,可促進術後快速康復,並能夠顯著減少術後粘連性腸梗阻發生。在保證腫瘤根治的前提下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微創發展應與療效並行!全國腫瘤外科專家今日共話腔鏡技術

腔鏡手術照片1

「腔鏡技術的成熟,為不少腫瘤患者帶來福音,為促進腫瘤醫院腔鏡技術的發展,2015年院部討論決定正式成立腔鏡平台,腔鏡平台成立以來,腔鏡技術在各個學科得到迅速發展,腔鏡手術量和腔鏡手術的比例逐年提高。許多原本只能開放手術的患者,在腔鏡技術下得到根治,同時擁有了良好的生活質量。

論壇主席、復旦腫瘤醫院副院長吳炅教授表示,

「但同時應當意識到,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並不意味著這種治療方式必然獲得良好療效。雖然大樣本的研究數據表明,腔鏡手術療效可以與開放手術相當,但前提是腔鏡手術應當由富有經驗的醫師進行操作;其次,腔鏡手術有嚴格的適應症,如對於腫瘤直接侵犯周圍重要臟器、腹部顯著粘連的病人,仍建議優先開放手術。

微創發展應與療效並行!全國腫瘤外科專家今日共話腔鏡技術

腔鏡手術照片1

目前,腔鏡技術已經在大腸腫瘤、頭頸腫瘤、婦科腫瘤、泌尿系統腫瘤、肝臟腫瘤等學科廣泛開展。例如在腫瘤醫院大腸外科,腔鏡手術的比例已經達到40%以上,在李心翔教授領銜的專業組中,腔鏡手術佔比已經超過了90%,特別是對於一些低位的直腸癌,傳統認為需要距肛門5-7cm才可以行保肛手術,但腹腔鏡手術甚至可以對距肛門3-4cm的患者實行超低位保肛。

如李心翔教授在國內率先開展的直腸癌保肛新技術——經肛單孔腹腔鏡輔助全直腸系膜切除手術,已成功使多位中低位直腸癌病人成功保肛,擺脫了終身帶著「糞袋子」的可能。

相比於傳統的經腹部全直腸系膜切除手術,經肛門全直腸系膜切除手術通過腔鏡從肛門入路,直視下在腫瘤下緣安全切緣下切開直接進入患者盆腔底部,降低了盆底分離的難度,可以相對容易地完成低位直腸和系膜的分離、切除,對於骨盆狹窄、腫瘤位置低的患者,手術創傷更小、腫塊切除更有保證,此外還兼具了手術創傷小,體表無切口等優勢。患者在切除腫瘤病灶的同時,能夠保留肛門,保證了生活質量。

論壇上,李心翔教授分享的「以血管為中心入路的腔鏡手術理念」受到與會專家關注。李心翔教授表示,腔鏡技術的理念應圍繞著療效的提升。以血管為中心入路的理念相較於當前流行的「中間入路」更符合腫瘤根治原則,更利於神經和血管的保護。依靠腔鏡的多學科治療,減巨創為微創,保證腫瘤根治效果。當前醫學專家們提出的「膜解剖」等腔鏡手術理念,亦是對微創傷、高療效的探索。

據悉,在去年的第三屆全國腫瘤外科腔鏡技術高峰論壇上,啟動了一項腹腔鏡手術治療cT4期結腸癌的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至今已經有100餘位患者入組。該項研究成果也將會為我們臨床日常開展的腹腔鏡手術治療cT4期結腸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更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胃癌臨床分期搞不清?一表總結丨界表格
斷食,竟能阻止癌症複發!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