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左宗棠死後,李鴻章前往悼念,看了他送的輓聯,左家人捏一把冷汗

左宗棠死後,李鴻章前往悼念,看了他送的輓聯,左家人捏一把冷汗

晚清形勢江河日下,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清政府面對內外交困的格局,百萬八旗綠營軍不堪一擊,內戰外戰一律吃敗仗,搞得慈禧老太頭都大了。匪軍勢力大有如燎原之勢,被吞失地越來越多,眼看大半個中國都快沒了,清廷當家的再不想點轍,洪黨就要打到北京城根下了。緊急之下,慈禧終於出台一道聖諭,鼓勵地方地主自己掏腰包創辦私人武裝。就是這一道命令,也算走對了一步棋,使清廷形勢出現了一線轉機。各地團練湧現如雨後春筍,而最有成就者要算湘軍頭子曾國藩。

最終是曾國藩的湘軍捅破了南京城,端了匪首的窩,勞苦功高,因此,清廷一改排斥漢臣政策,大膽重用了漢臣曾國藩,使其一路平步青雲。

清廷重用曾國藩,其實還帶來了另外的福利,因為在他的舉薦下,清廷又多了兩個可用之才。一個是左宗棠,另一個是李鴻章,曾、李、左三人皆是漢人,在晚清政局中三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稱為晚清三大中興名臣。

左宗棠和曾國藩同是湖南人,左比曾小一歲,跟李鴻章不同,左宗棠早年仕途坎坷,後來因鎮壓太平天國有功,又受曾國藩提攜才突然聲名鵲起。而李鴻章則不同,其父和曾國藩是要好的朋友,朝中人脈通暢,早年就成為了曾國藩的幕僚,在仕途平坦順暢。

因此左宗棠和李鴻章二人,都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曾國藩的知遇之恩,算起來還是半個同鄉,後來又各自身居朝廷要職,那麼兩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呢?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何況左李二人都不是庸碌之輩,我們知道左宗棠性情直率,為人孤傲,衷心許國,為了國家,他敢於和外國較量。曾抬棺西征誓死收復新疆,在國衰受欺的清廷統治這是何等的氣魄和英勇。但左公也有弱點,那就是他不善於處理同幕僚的關係,不夠圓滑世故,因此導致早年仕途不暢,也因此對官場世故狡詐的李鴻章充滿了鄙視,在面對洋人時,李鴻章那個卑躬屈膝的樣子,讓他厭惡至極。

站在李鴻章的角度,他在官場如魚得水,包攬朝中大權,當然也對這個只會叫囂打仗,浪費軍費,自命清高的武夫看不順眼,所以左李二人在朝中實際上一直明爭暗鬥。

這種爭鬥一直持續到1885年,那一年,左宗棠因為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的結局抱憾離逝,李鴻章終於失去了這個死對頭。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的葬禮上,朝廷同事紛紛前來弔唁,李鴻章也出現了,不過他的出現卻讓李家人非常忐忑不安,左李二人歷來不和 ,如今左公先去世了,不知李鴻章會怎樣奚落。

但當左家人看到李鴻章送來的輓聯後,又放心地舒了一口氣,只見挽留寫道:「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 可見,字裡行間終於流露出了李鴻章難得的豁達,他把左宗棠當對手,也當知己,二人雖政見不一,但在李鴻章的心目中左宗棠地位極高,他對這個對手充滿了敬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最不爭氣的朝代,里外戰爭一律輸,沒一個將領載入史冊
戰後,一爆脾氣質問天皇:你怎麼不剖腹自殺!天皇弱弱答4字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