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死後 左宗棠為什麼對他的後人百般照顧?

曾國藩死後 左宗棠為什麼對他的後人百般照顧?

曾國藩和左宗棠不和,這似乎已成定論。

想當年,左宗棠半路出家,以一個幕僚的身份在曾國藩大營做事。但是,左宗棠對曾國藩是不服氣的,「才具稍欠開展」,這6個字的評價,奠定了左宗棠對曾國藩一生輕視的基礎。後來左宗棠又屢次在給好朋友胡林翼的信中惡評曾國藩,「鄉曲氣太重」「才亦太缺」「於兵事終鮮悟處」,幾乎將曾國藩說得一無是處。

1864年,曾國藩、曾國荃統領的湘軍,一舉攻破洪秀全佔據了11年之久的天京(今南京),宣告了太平天國的覆滅。曾國藩在朝野的聲望,臻於頂峰,無人敢輕易冒犯。可左宗棠敢。針對曾國藩「幼天王已死於亂軍之中」的說法,左宗棠奏報朝廷,稱幼天王早已逃出天京。這種針鋒相對的說法,讓曾國藩恨之入骨。

至此,曾國藩與左宗棠的矛盾公開化了,成為清朝官場一個公開的秘密。曾國藩幕僚薛福成就說:「左文襄公(左宗棠)自同治甲子與曾文正公(曾國藩)絕交以後,彼此不通書問。」連書信都不通了,可見已經割袍斷義,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意。

1872年,曾國藩病逝,享年62歲。在清朝,官員逝世,同僚都會贈送輓聯。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會出於「死者為大」的心理,盡量將輓聯寫得漂亮,但不免有極個別人趁機予以羞辱。曾國藩的家人知道左宗棠性格剛烈,很擔心他利用這個機會對曾國藩進行惡評。作為曾國藩的家人,又不得不將所有的輓聯展示出來,這樣一來,該有多尷尬?

左宗棠當時正在陝甘前線,不能親自親來。過了一段日子,他的輓聯,終於送到了。曾國藩家人忐忑不安地打開一看,放心了。

左宗棠的輓聯寫道:「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上聯說左宗棠自愧自己在「謀國之忠」和「知人之明」兩方面都不如曾國藩,下聯說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已達到「同心若金」的地步,批評對方的錯誤就像扔石頭一樣。

曾國藩生前曾經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因此,沒有利用自己的職權安排兒子做官,兩個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都在鄉下耕種。曾國藩一又生以清廉自居,當官不受賄,不貪污。及至身後,只剩下2萬兩存銀,在晚清時代算得上相當清廉了。但也因為此,曾國藩死後,他的後人沒了頂樑柱,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經常向親戚求助。

一次,曾國藩次子曾紀鴻向父親的老部下劉錦棠借錢。左宗棠聞訊後,伸出了援手,一送就是300兩銀子。你要知道,左宗棠雖然貴為一品大員,掌握實權的封疆大吏,但本身俸祿並不高,他的生活也很樸素,一大家子人一年才開支200兩銀子。可見左宗棠是實心實意地幫助曾國藩後人。

左宗棠還寫信告訴曾紀鴻:「吾與文正交誼,非同泛常。所爭者國家公事,而彼此性情相與,固無絲毫芥蒂,豈以死生而異乎?以中興元老之子,而不免飢困,可以見文正之清節足為後世法矣。」

什麼意思呢?左宗棠再次強調,自己與曾國藩的友誼非比尋常,所爭都是國家公事,不是什麼個人恩怨。

在那以後,左宗棠就把曾國藩的後人當作自己的孩子,百般照顧。

曾國藩最小的女兒叫曾紀芬,父親逝世時才12歲。在她眼裡,左宗棠是一個心慈重情的人。1882年,曾紀芬丈夫聶緝椝前去南京拜訪時任兩江總督的左宗棠,左宗棠很欣賞聶緝椝的才華,拔他做兩江營務處會辦;後來,又推薦他任上海江南製造總局(即上海製造局)會辦——這可是當時的「肥缺」。

在左宗棠的舉薦下,連舉人都不是的聶緝椝官運亨通,官至浙江巡撫,是曾國藩後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位。所以,聶緝椝一生都對左宗棠感激不盡。

曾紀芬回憶,左宗棠對待聶緝椝就像自己的子侄,關懷備至。曾紀芬也曾經去過左宗棠的兩江總督署。曾國藩死於兩江總督任上,曾紀芬對兩江總督署並不陌生,算是舊地重遊。左宗棠親自帶著曾紀芬尋找10多年前的卧起之室。後來,曾國荃來到南京,左宗棠告訴他:「滿小姐(曾紀芬)已認吾家為其外家矣。」

這是說,左宗棠認為自己家就是曾紀芬的娘家。

曾國藩生前志得意滿,左宗棠沒有一味遷就;曾國藩晚年因處理「天津教案」不當,飽受抨擊,左宗棠卻願意在他死後照顧其家人。不願「錦上添花」,寧可「雪中送炭」,左宗棠這種迥異於常人的做法,讓人敬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萱萱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延禧攻略》瓔珞一共生下了6個孩子,但只有5個是皇上親生的

TAG:萱萱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