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爭改變的世界

戰爭改變的世界

中國八年抗戰,實際是以巨大的犧牲拖住了數量最多的日本軍隊,熬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的轉機,最後獲得勝利。在八年抗戰中,美國的援助有力幫助了中國抗戰。《美援與中美抗日同盟》是已故的任東來教授(1961-2013)博士論文的增訂版。該書以豐富的中英文一手文獻資料為基礎,對抗戰時期的中美抗日同盟關係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學術研究,迄今仍是該問題研究的最權威的學術專著。本書圍繞美國對華貸款這一線索,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援助在那嚴峻年代的關鍵時刻,對抗擊日本侵略是起了作用的,但這種援助從本質上說是美國推行對外政策的槓桿,抑制國外敵對勢力的武器,支援國外朋友集團的籌碼,它服從於美國近期或遠期的國家利益。

書中揭示,美國對中國的援助,經歷了有限援華(1937年7月-1940年9月)、全面援華(1940年9月-1941年12月)、以及中日抗日同盟(1942年1月之後)階段。抗戰爆發後,1937年底,摩根索就在羅斯福支持下,從中國購買白銀。在抗戰開始後的第一年裡,美國從中國購買了1.38億元的白銀,其中的4800萬美元由於採購戰爭物資。其後,又有桐油貸款、華錫借款和鎢砂借款。這些借款鼓舞了中國的抗戰士氣,但它不是中國最希望得到的平準基金貸款,沒有滿足中國穩定通貨的首要需求;其次,它是小額商業貸款,不能採購軍火。為了償還借款,中國政府不得不在國內用大量法幣收購錫、鎢等礦產,而法幣的來源只能是印鈔機。因此,美國大使詹森1940年10月指出,美援「是以高昂代價提供的,它正在吸盡這個國家的錢財和資源,而這些東西本來是可以支持通貨遏制物價飛漲的」。

隨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進一步擴大,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有限援助也發展為全面援助(1940年9月-1941年12月),具體援助包括一億美元貸款。1941年3月11日,羅斯福簽署了租借法。再次階段,中國獲得的美援與英國獲得的美援相比少得可憐,但是,美國對這些物資的控制卻很嚴格。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中美兩國一下子成為共同抗日的盟友,美國的援助力量進一步加強。史迪威挾美援自重,讓蔣介石忍無可忍,向美國發出了最後通牒,使得美國調回了史迪威。其後接任的魏德邁,就與蔣介石合作得很好。

總體看,美國對中國的援助,與對英國和蘇聯的援助相比可謂少得可憐。

而《瓜分波蘭》(喬治·肖·勒菲弗著,中國畫報出版社)一書顯示,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波蘭被瓜分有著密切關係。波蘭被瓜分前,是歐洲的大國,充當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三大強國的緩衝國。這時,歐洲戰爭充其量就是爭霸戰爭。但是,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波蘭被三次瓜分。之後,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三大強國接壤,失去了緩衝。從此,爭霸戰爭成為統一戰爭的附屬品,統一戰爭成為歐洲戰爭的本質形態。因此,更大規模的洲際戰爭或世界戰爭就不可避免。

與《瓜分波蘭》相比,《亞歷山大戰史》(阿里安著,中國畫報出版社)中的戰爭離今天更遙遠。本書以馬其頓崛起、亞歷山大東征、波斯帝國滅亡和希臘文明東傳為主線,講述了從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馬其頓大軍經地中海東岸南下,征埃及,伐小亞細亞,席捲波斯,攻入印度,建立亞歷山大帝國的全過程。作者阿里安根據古代流傳下來的史料,深入研究了亞歷山大東征的主要戰役,分析了亞歷山大的戰略思想、指揮藝術、布陣技術、多兵種聯合作戰戰術,並謳歌了他身先士卒、與將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如果說,《亞歷山大戰史》是以亞歷山大個人為主線呈現古代的戰爭,那麼,《地中海戰史》(文聘元著,商務印書館)則是以地域為核心,呈現長時間段所出現的戰爭。在作者看來,地中海文明是偉大而輝煌的,它創造了人類文明最初的法律、架構起人類早期的民主制度,它成就了古希臘羅馬文明。書寫了人類智慧的新篇章,它開啟了人類貿易的先河,奠定了古代貿易和商品市場,它突破世俗的生活,創造了詩、歌劇、藝術和哲學……它是歐洲文明的源頭,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然而它又是苦難的救贖地,資源的匱乏與爭奪導致生命的無常與生存的苦難,奴役與流亡又加重著族群的不祥與命運的莫測,這裡成為人類幾大宗教的誕生地。眾神被活著的生命創造出來,救贖成為人類安詳的期待……在作者筆下,地中海文明將戰爭演繹得淋漓盡致,而「南海文明」嚮往和諧,以多元共存,信仰自由為原則。這一論斷固然有其合理之處,但西方學者不一定會贊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