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幼兒園是這樣的,看看與你想像的差多遠?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USLANEWS★
不錯過任何華人信息★
@本文來源於網路,公益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為父母,相信通過紀錄片、微信推送,
我們已經看過不少中美幼兒園對比的文章,
也許會對其充滿無限想像,
也許也心存好奇和疑慮。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了
現居美國德州奧斯汀的媽媽半池,
來中肯、嚴謹地分享下女兒Emma
在當地入園1年後,她的所見所想。
作者簡介:半池,雜誌撰稿人,曾在上海母嬰雜誌、母嬰醫院工作8年,現居美國德州奧斯汀。家有5歲女兒Emma(分別在上海和美國各上一年幼兒園)。
1.想像中——凡事講究公平和均衡事實上——鼓勵優秀,又允許多樣化的存在在國內早有耳聞美國公立教育抱著「一個也不能落下」的精神,極力均衡照顧大多數的需要,因而優秀學生常常被忽略掉。
(我偷拍的正在講課的老師和孩子們)
因此來美國之前我早有心理準備,像我們這樣接受了3年典型的中國教育的娃,在美國公立學校教育系統里肯定不受待見;再加上傳聞中中小學「反智主義」(就是大家在美劇校園中流行的不愛學習的cool kids(酷小孩))的盛行,不要說得到老師肯定,只要不被看作nerd(書獃子)我就謝天謝地了。
(孩子們在遊戲區搭積木)
女兒2歲半入托,大班上學期結束後來到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上了幾天學,老師就開始向我誇獎她數數好,我不好意思向老師說,數數?其實在中國幼兒園大班已經教一百以內的加減法了。
(略顯簡單的幼兒園數學教學)
(情景扮演區)
回到美國的教育,也許美國並不像我們想像那樣處處拉平學生的差距;而校園劇中流行的「酷小孩」多半也是種誤導,總體上,這還是個充滿著正能量的國家。為了提高閱讀能力,學校還專門為Pre-Kindergarten、Kindergarten愛看書的小朋友開設了親子閱讀課,老師帶領著孩子和家長一起讀書、做手工、唱歌。
(親子閱讀課上孩子和家長做手工)
2.想像中——隨機教學,什麼都不教事實上——靈活地學習讀寫、數學、科學、生活等方面知識
當初女兒不願來美國,我常忽悠她,那裡幼兒園、小學什麼都不用學,成天就是玩。來了之後,每天打開書包,果然裡面就只有幾張紙條,既沒有教材,也沒有作業本,據說Kindergarten也這樣,的確和國內私立幼兒園判若兩別啊。
(每間教室都有這樣一面布滿字母、數字的牆)
(用磁鐵字母學習拼寫)
讓我們再來看看整個學期進行的內容,分為四大方面:
01讀寫
會讀寫大小寫字母、自己名字,書寫簡單單詞,學習押韻,會輔音的拼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複述故事並回答相關問題;
(用毛線和塑料管來創造自己的字母「L」)
2.數學
至少會數1~30,會數1~10的物體,會寫並認識阿拉伯數字0~10,認識並畫出各種形狀,會測量物體的長、大小和重量,歸類不同物體,找規律,描繪時間,加減1~5以內的物體,掌握10個物體平均分的方法;
(孩子們在用植物種子學習數學)
3.科學
觀察並描述地球晝夜產生原因,學習地球、星星、月亮、太陽的概念和關係,學習生命體的循環過程,研究不同的能量來源,如光、熱、電,研究物體的方位和運動;
(把染料放在水杯里實驗不同色彩的混合)
4.技術
學會使用電腦點擊開程序,會使用讀寫和數學程序;生活——養成良好的個人安全、健康和衛生習慣。
(老師們的自製的小書,可以讓孩子帶回家閱讀)
最直觀的就是教室的布置,教室里有大量的教具和不同的分區,如女兒班上有圖書區、積木玩具區、電腦區、手工藝術區、情景扮演區等。
(幼兒園教室里有很多教具,供孩子分組討論的圓形小桌是亮點)
(小朋友在扮演買花的情景)
為了讓孩子們學習重量、浮力的概念,她讓孩子們將不同的材料放進水槽里實驗,結果實驗演變成了潑水遊戲,放學後她花了很久才收拾好。如果學習植物,老師會讓他們親手種。
(實驗不同物體能否在水裡浮起來)
(小朋友小心翼翼地親手把種子放在花盆裡,在老師的帶領下觀察他們發芽生長)
如果學習測量,老師會用量杯、天平、尺子等不同工具教孩子們測量不同物體;如學習光和影子,老師會讓孩子們用手電筒來製造影子遊戲……
(孩子們用量杯、量筒等器具來進行測量,學習數量關係)
這也許就是美國的「快樂教育」,它並不等於「貓爸」那種打著「快樂童年」的旗號放任、縱容孩子的作法,而是力圖花更多的智慧和耐心,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讓孩子獲取更多知識。
3.想像中——自由、散漫、放養事實上——重視紀律、規則和行為習慣
美國課堂給人印象是自由散漫,學生們隨意坐在課桌上、地上,與老師如朋友般直呼其名……美國人尊重自由,給予每個孩子平等的自由權利,然而並不是沒有原則。
(閱讀課老師教孩子們念兒歌,秩序井然)
而且讓我非常驚訝的是,美國幼兒園的行為規範特別嚴。女兒每天都會帶回一張行為卡片要求家長簽字,上面記錄當天的行為表現,有十項,分別是:1好學、2有責任心、3有禮貌、4善於溝通、5勇敢、6不專心、7準備不周、8無責任心、9干擾學習、10不安全行為,前五項是積極的,後五項是消極的。開始我還以為老師是隨便寫番號,後來有一天拿回來個8,並獲批註:「該幫助收拾玩具的時候卻在地毯上玩」,才知道原來老師每天都有認真記錄。於是,每天接到她第一句話變成:「今天有沒有遵守紀律?」,而在上海我只會問:「今天在幼兒園玩得開不開心?」
(教室外的展板,展示著每個孩子)
和幾位中國媽媽聊天,發現從中國來的孩子有著共同的特點:大吼大叫、愛發脾氣、不懂禮貌,當然我女兒就是典型。最明顯的對比就是小區里和女兒一起玩的幾個小朋友,這個小區公寓都是向外出租,在美國有孩子的正常家庭基本都有自己的house,租房住的基本都是窮人,小區里住的人可謂魚龍混雜,然而無論哪個家庭里的小朋友都挺有禮貌:他們不大聲說話,不亂髮脾氣,服從父母命令,常常說「請、謝謝、對不起」……這無不與學校里的教育和整個社會環境相關。
(圖書區,老師經常更換新書進來)
在學校里,老師普遍強調以下的行為規範:聽從指令,安靜工作,不打擾正在工作的人,用完的物品放回原處,說話、走動的聲音要放輕,別人說話時不能隨意插話,打噴嚏、咳嗽時要用手或者肘部遮擋,人多時要排隊不能插隊……這些行為規範簡單易懂、實用性強,久而久之,孩子們形成了習慣,大吼大叫的中國孩子自然成為了異類。
(放學了孩子們開心奔向校車)
美國教育在我的想像中總是凡事講究公平和均衡;幼兒園隨機教學,什麼也不教;課堂自由、散漫、放養;然而,在女兒去到美國的幼兒園後,我漸漸感受到真實的美國的教育其實既鼓勵先進,又允許多樣化,孩子在幼兒園中會靈活的學習讀寫、數學、科學、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識,在課堂中也很重視紀律、規則和行為習慣……
@本文來源於網路,公益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洛杉磯華人自己的公眾號:"USLANEWS"


※與特朗普討論「封口費」 科恩偷偷錄下這段對話
※把「注意」翻譯成 pay attention to,要進外企不容易
TAG:美國華人信息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