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大攻略什麼才是正確的早教

媽媽大攻略什麼才是正確的早教

最近群里收到越來越多媽媽的提問,孩子應該去早教嗎?可是動輒上萬的早教費用是筆不小的支出,我們該怎麼選擇呢?

0-3歲是寶寶智力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寶寶的神經和腦部發育是最快的,總是在不停的接收著外部的信息,而且不分好壞,這就突出了早教的重要性。本期Leo麻麻和大家分享下早教中的一些心得和誤區,歡迎吐槽。

早教是什麼?

早教是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特點,在他的腦中播下一顆種子,為他以後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我們每天給孩子講故事,教孩子搭積木,用大人世界的規則來引導孩子的行為等等就是早教。早教是教會孩子人與人之間的通過早教,我們需要達到一個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彌補孩子某方面欠缺的目的。

有必要嗎?

早教是十分有必要的。人類的學習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的,在幼兒期,父母要儘可能多的給孩子提供視覺、聽覺、觸覺、語言、運動和空間等方面刺激。

Leo一出生,我就買了一籮筐繪本,不管他聽沒聽懂,每天我都讀給他聽,「這是老虎,那是汽車」,在1歲半時小傢伙已經能把所有書上的東西和現實對應,沒見過的東西就會問「這是什麼?」—— 這是Leo探索欲的開發。

0-3歲的孩子會成為你想讓他成為的人,保證足夠的輸入就能完成量變向質變的轉化,不經意間你會驚喜的發現,孩子已經擁有了我想讓他擁有的能力。

早教班是早教的彌補措施

早教班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蒙氏教育提倡自我意志,金寶貝的快樂教育都是營銷策略,找到自己孩子的欠缺,相應的選擇早教班才是最優選擇。

朋友家的孩子在家很開朗,出門就不怎麼合群啦,再加上大運動能力較弱,所以朋友決定送他去上了互動性強的早教課程。經過半年的課程,孩子的社交能力明顯提高,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擁抱、跳舞,大運動也由於課程中經常有的障礙賽和跳舞過後得到明顯的改善。

早教的誤區

1. 缺少陪伴

陪伴不是坐在一起,各做各事,爸爸媽媽們戀愛的時候都深有體會吧,其實寶寶也是這麼想的,他要的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成長。讓寶寶感受到關心和愛護,並從這樣的互動中產生對事物的興趣和成就感。

2. 提早的學英語、認字和數學等知識

早教的目的是通過一些遊戲來開發寶寶的體力和智力的,過早的系統性學知識會使寶寶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以後產生厭學心裡。作為過來人的爸爸媽媽應該是體會得到那種感覺的。

3. 以家長為中心

寶寶在搭積木,搭的歪歪斜斜,爸爸看不下去了,把積木碼的平平整整,對寶寶說「應該這樣搭」,這是在扼殺寶寶的創造欲,正確的姿勢是寶寶想搭成什麼就是什麼,以寶寶的思維來施教。

接下來Leo麻麻跟大家科普下幾個可以在家跟1歲以下小寶寶玩的早教遊戲。

1.視覺啟蒙

0-4個月寶寶, 視覺啟蒙,黑白卡為主。有以下幾類:

黑點卡,

黑白線條輪廓卡,

黑底白圖卡,

白底黑圖卡。

4-12個月寶寶,加入彩色卡,有以下幾類:

黑紅圖形輪廓圖,

基礎顏色形狀卡,

色彩構成卡, 視覺拓展卡, 多元深度卡。

2.語言+抓握能力刺激。

分類,積木和動物兩種不同物品分開。

1)先把兩類物品放在一個籃子里,先向寶寶介紹, 這裡有一個籃子, 籃子里有積木和小球,取出另外兩隻空籃子;

2)媽媽重複演示把物品「拿進來, 放進去」這個動作並同時做語言表達;

3)再拿出兩個籃子, 鼓勵孩子動手拿,如果孩子沒反應, 媽媽可以拿著孩子的手, 把物品按類別分別放在兩個空籃子里。

注意:有的寶寶抓住了就不鬆手, 那麼就要有意識的進行五指分開的訓練。

3.語言+感官刺激

1,拍拍手,拿著寶寶的小手拍一拍;

2,摸摸頭, 拿著寶寶的手摸摸老師的頭, 再摸摸自己的頭;

3,媽媽示範如何點點頭, 搖搖頭,然後媽媽幫助寶貝做點頭和搖頭的動作;

4.語言+聽覺刺激

1,媽媽拍拍手,鼓勵寶寶拍拍手,媽媽也可以協助寶寶拍手,

2,媽媽一邊拍手, 一邊根據節奏念出五言古詩: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3,節奏感為, 噠噠, 噠噠噠;重複

5. 前庭覺刺激

寶寶面對著媽媽坐在媽媽的大腿上,媽媽邊朗誦兒歌邊做仰卧起坐的動作:

《彎彎的月兒》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平時可以播放這個同名的兒歌給寶寶聽。

6. 平衡覺刺激(訓練寶寶平衡能力)

小飛船:

1) 媽媽雙手環抱著寶寶的腋窩,先輕微晃動,讓寶寶適應輕微的晃動;

2) 左右搖擺寶寶的身體 , 加大晃動弧度;

3)寶寶如果開心, 繼續加大弧度, 讓寶寶體驗下 「飛」的感覺。

4)課全程播放有韻律感的音樂;

7. 平衡覺刺激(發展體格能力, 肌肉能力,平衡能力)

毛巾被

1)播放有節奏的音樂

2)把寶寶放在大浴巾里,媽媽和老師分別抓住浴巾的四個角;

3)轉圈圈, 上升, 下降, 左右移動,觀察寶寶反應,如果寶寶喜歡, 可以加大晃動力度。

8. 存在和消失: 客體永久性練習

1)拿出一塊白色的頭巾

2) 頭巾蓋住寶寶的頭, 問,寶寶在哪兒,媽媽把頭巾扯下來, 寶寶在這裡!6個月以後的寶寶鼓勵他自己扯下頭巾

3)頭巾蓋住媽媽的臉, 觀察寶寶反應, 有的寶寶會哭, 因為媽媽雖然抱著他,但是他看不到媽媽的臉了;這個時候,媽媽扯下頭巾, 說, 媽媽在這裡!

註:這一點對於緩解嬰兒的分離焦慮非常有效,寶寶會明白「媽媽只是暫時不見了,並不是不要他了」

9.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訓練:拉繩子取物

1)準備一根繩子和一個玩具,繩子一頭拴住玩具;

2)然後抓住繩子一端,讓玩具在寶寶眼前晃動, 觀察寶寶會不會追視;

3)把玩具平放在離寶寶50CM遠的地方, 媽媽示範如何拉繩子。

4)鼓勵寶寶拉繩子。

10.精細動作+觀察力訓練:小球在哪裡?

1)先給寶寶介紹一個小球,

2)把小球用紙包起來,開口處朝著寶寶,

3)問:小球去哪兒了?鼓勵寶寶動手打開之,找到球

4)如果寶寶不會做,媽媽可以協助。

11.袋鼠跳(適合8個月以上)

1)準備兩個呼啦圈,準備歡快的音樂;

2)把呼啦圈放在地上, 媽媽扶著寶寶腳著地。

3)媽媽輕輕提起寶寶的身體,跳進呼啦圈, 說「跳進去」

4)媽媽輕輕提起寶寶的身體,跳出呼啦圈, 說「跳出來」

媽媽教寶寶練習發音,媽媽要注意聽寶寶的發音,當他已能說出不同的單音時,要跟著重複他所發出的音,用動作表示音的意義,他再發音時就要表揚他。訓練寶寶理解語言的能力,媽媽在拿寶寶熟悉的物品時,邊說邊問:

「寶寶要不要餅乾?」

「寶寶要不要小熊?」

讓他用手推開或者皺眉表示不喜歡;用伸手、點頭、謝謝表示喜歡、表示要。

媽媽給寶寶講:

「坐下」

「不能吃」

「給我」

「讓我看看你的新鞋」

等寶寶會用動作來服從媽媽的要求

小貼士

在早教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堅持和耐心是最重要的,畢竟寶寶是獨一無二的,發現他的獨特的一面,彌補他的不足才是我們正確的打開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健康Leo麻麻 的精彩文章:

TAG:母嬰健康Leo麻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