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還你自由的VR體驗!VirtualLink標準初探

還你自由的VR體驗!VirtualLink標準初探

原標題:還你自由的VR體驗!VirtualLink標準初探


VR技術在經過了之前的火爆之後,近期逐漸進入了平靜期。雖然VR行業本身的發展方向沒有問題,但是目前的技術條件和硬體條件限制過多,無法賦予VR設備良好的使用體驗才是VR逐漸沉寂的關鍵。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業內大佬聯合起來,希望通過新的標準來改善VR的使用體驗,這種改善,首先就從VR的線纜鏈接開始。


VR技術和相關產品在2015年開始嶄露頭角,隨著HTC VIVE和Oculus Rift等VR產品的發布,VR開始火爆並逐漸走近普通玩家。從2015年到2016年,VR產品以其獨特的體驗和開拓全新市場的可能,成為了各大企業乃至各個國家追逐的熱點。


不過,這股VR風潮在2017年後逐漸冷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VR產品非常難以使用,且不用說HTC和Oculus兩家VR頭盔的顯示質量,就是佩戴時的重量、感受,以及體驗VR產品需要的那一整套線纜拉扯,就顯得頗為讓人難受。


從實際產品來看,目前和PC顯卡連接的VR頭盔需要連接至少三組線纜:電源線、USB控制線和HDMI數據線,對於固定的設備來說,這樣的線纜連接到沒什麼,但是對需要時刻移動的設備來說,尤其是頭戴設備,不但存在重量問題,還有牽拉壓力等存在,非常不方便。

VirtualLink聯盟現身


讓VR連接有據可依


線纜雖小,影響卻大,較重的粗長線纜和大量的介面,不但使得產品體積縮小困難,也大大限制了VR設備的適用範圍。為了能夠顯著提高VR設備在線纜方面的兼容性和舒適度,推動VR產品在形態和實用性上進一步優化,近期,VR產業舉足輕重的幾家巨頭級廠商包括英偉達、AMD、Oculus、Valve和微軟決定成立一個名為VirtualLink的聯盟,用於制定有關VR產品在頭戴設備連接方面的兼容性、介面等問題。



▲Oculus Rift這樣的產品出現,讓人們感受到了初代VR的魅力。


說到這個「近期」就有意思了,有多近期呢?VirtualLink標準尚未正式發布,甚至連官網都沒有準備好,官網頁面一些簡單的介紹。不過,官網內容還是給出了一些信息,說明了VirtualLink的優勢。


●連接簡單。VirtualLink採用了USB Type-C介面和單個線纜替代了過去的多個介面、多個線纜,無論是連接還是設計都更為簡單。


●面向未來:VirtualLink的設計是面向未來的,包括功耗、顯示和數據帶寬等,都充分考慮了未來設備的需求。其中VirtualLink可以支持最高27W的功率輸出和最高4個HBR3 DP通道等,為VR設備的未來拓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


●面向更多設備:VirtualLink目前的方案是為支持PC設計,考慮到USB Type-C口的優勢,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設備通過VirtualLink連接VR頭戴顯示器,更為簡單方便。


●標準更開放:VirtualLink組織目前有英偉達、Oculus、Vavle、微軟和AMD等廠商,未來還可能加入更多嘗試,並且標準是完全開放的,各個VR顯示設備生產廠商、OEM廠商、軟硬體開發商和消費者都可以自由使用VirtualLink的內容。

VirtualLink目前尚處於制定階段,有關VirtualLink的優勢,本刊將會持續跟蹤。那麼,VirtualLink是如何做到只是用USB Type-C介面和線纜就徹底替換之前的HDMI+電源+USB三個介面呢?



▲無論是Rift還是Vive,數據線的連接都非常麻煩,並且很重。


初探VirtualLink


USB Type-C立功


要說清楚VirtualLink在技術選擇上的秘密,還得從產品說起。VR產品早期採用三根線纜的原因是有據可以的,其中VR頭戴顯示器需要供電,HDMI或DP介面本身微弱的供電能力無法滿足需求,另外,頭戴顯示器定位和操作信息等數據需要傳輸,電源和HDMI介面並不能夠傳遞這些數據,或者說可以傳遞這些數據但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最終還是使用USB來完成這方面的工作,這就使得目前的VR頭戴設備不得不選擇三線纜的設計方案。



▲VirtualLink的LOGO,就是環繞VR的線纜,簡單明了。



▲VirtualLink聯盟的主頁,只有一頁簡單的說明,尚未徹底建設完成。

如果要更改設計,採用更簡單的方案,就需要選擇替代的介面。在這裡,USB Type-C幾乎成為了唯一的選擇。因為沒有別的介面標準像USB Type-C那樣,不但自身被行業廣泛替代使用,兼容性良好,還能夠和DP介面數據互通,實現數據傳遞,另外,USB Type-C的能夠承載多個數據通道和一定的功耗,這一點也至關重要。


官方VirtualLink的標準需要6個高速數據通道,其中4個用於DisplayPort HBR3傳輸視頻,2個通道分配給USB 3.1 Gen 2,用於傳輸各種數據,另外還能夠提供15W的功耗,這可以用於驅動VR設備。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配置方案僅僅面向DisplayPort HBR3配置。



▲VirtualLink的官方宣傳圖,各種線纜構成的VR世界。


所謂DisplayPort HBR3,是指DisplayPort High Bit Rate 3,也就是人們常說的DisplayPort 1.4版本,DisplayPort HBR3相比之前的DisplayPort HBR2等規範,加入了顯示壓縮串流(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簡稱DSC,壓縮比高達3:1)技術,並加入了前向錯誤更正、高動態數據封包等功能。


加入了DisplayPort HBR3後,數據傳輸的最大帶寬可達32.4Gbps,數據傳輸能夠接受4K(4096x2160)@120Hz或者8K(7680X4320)@60Hz的超高解析度。這樣的設計顯然是為未來的高清晰VR準備的,目前的VR顯示器解析度還達不到這麼高。


當然,用戶也可以不使用DisplayPort HBR3功能轉而啟用USB Type-C的兼容模式,這個時候USB -C提供的高速通道只有4個,配置方式就變成了要麼4通道被傳統DP介面獨佔,代價是不使用所有的USB 3.1功能;要麼DP佔據2個通道,同時保留USB 3.1功能。在這兩種配置下,USB Type-C介面的最大功耗都可以提升至100W。



▲VirtualLink採用了USB Type-C介面作為物理介面。


除了介面方案外,USB組織去年在發布新版本USB Type-C 1.3的時候,也通過一些更改使得VirtualLink在音頻傳輸上更為方便。去年發布的USB Type-C 1.3標準中,USB組織對備用模式做了一些細小的改變,可能不太有人注意,實際上這是為今年的VirtualLink埋下伏筆。


▲USB Type-C引腳定義


簡而言之,新的規範改善之處在於,對於直連設備,也就是那些直接連接至USB Type-C埠而不通過集線器或者其他擴展器、中繼器的設備而言,允許這些設備重新配置4個USB2.0的引腳,用於(A6/A7/B6/B7)設備握手。這意味著在VirtualLink中,VR耳機可以使用者額外的USB引腳,通過重新定義來傳輸信息,包括視頻數據、供電等內容。因為對VirtualLink來說,USB 2.0的引腳的確沒有太大意義,其速度過慢,如果重新定義用於傳輸音頻那麼再好不過了。



▲VirtualLink的引腳配置方案


除了用做VR耳機傳輸外,這四個USB 2.0引腳實際上已經變成一組高速差分通道,讓兼容模式下的USB Type-C提供6個高速通道。通常這4個引腳在USB Type-C電纜中使用簡單的非屏蔽雙絞線,這足夠傳輸USB 2.0數據,但是高速通道要求屏蔽差分對,這並非基本電纜規範的一部分,但是就直連設備而言,往往會帶有自己的電纜和定義,供應商能夠改用更高速、更高質量的電纜和連接方式來傳輸高速數據。


從定義角度來看,VirtualLink實現了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標準。僅僅其中的4路DP HBR3視頻數據就相當於納入了一個DP 1.4介面,正如前文所說,它可以為4K@120Hz在8bpc的色彩下提供足夠的視頻貸款支持,這個帶寬是使用HDMI 1.3的Vive和Rift的2倍還多。



▲DisplayPort HBR3通過高壓縮得到了大帶寬


當然,這裡的另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是指在經過了多年發展後,視頻可能會轉向DisplayPort,出現這樣的變化的原因除了DP介面本身是免費開放標準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DP介面的傳輸方式是基於數據包的傳輸,這和經典的HDMI基於像素的TMDS傳輸方式完全不同,在降低延遲的方面,DP介面具有更好的、更顯著的優勢。


▲DisplayPort和USB Type-C相互兼容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數據線的長度。目前的VirtualLink規範中,要求使用完整的USB 3.1規範,這要求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0Gbps,但是過長的線纜將導致信號衰減,目前USB 3.1 Gen 2的數據線通常只能在1米的範圍內保持高速傳輸,這意味著VR設備的連接線將非常短,達不到使用要求,目前還不是很清楚VirtualLink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USB Type-C本身就可以傳輸視頻信息


在功率方面,目前的VirtualLink支持15W功耗,但是可選27W。從功耗角度來看,諸如Rift和Vive這樣已經上市的產品功耗要求還不算很高,但是考慮到未來會加入更大功率的耳機或者更精細的顯示屏幕等,支持更高的功耗是有意義的。有關電壓方面,目前VirtualLink沒有給出電壓數值,但是從USB規範來看,15W功耗對應的是5V、3A,27W功耗對應9V、3A,同樣要求數據線能夠應對較大電流的傳輸。


介面


VirtualLink USB Type-C到底布置哪裡?


說完了有關數據傳輸和線纜的相關問題,再來看看未來VirtualLink介面設計的問題。目前一個核心的內容就是:VirtualLink的介面到底將布置在哪裡?


之前的三個介面分別是電源、HDMI和USB,因此會分別和電源、顯卡、主板連接。對VirtualLink而言,和主板連接則意味著顯示信息要從顯卡的PCI-E傳輸至主板再輸出,顯然在延遲和帶寬上都不是很好的選擇。那麼將VirtualLink的介面布置在顯卡上則是合乎邏輯的選擇了,尤其是目前USB Type-C大有取代DP介面的趨勢。只不過目前主流顯卡上極少出現USB Type-C介面,一些廠商曾經試圖推出過這樣的產品,但最終也幾乎沒有上市。


▲之前廠商推出的GTX 1080Ti顯卡,帶有USB Type-C介面。


如果要在顯卡上布置USB Type-C介面,那麼主要是AMD和英偉達要提供相應的支持,這兩家廠商和其合作夥伴需要在顯卡上提供USB 3.1控制器和介面,已提供必要的數據連接。從理論上來說,這樣做的難度並不大。


無獨有偶,我們在最新的暴露出來的英偉達的新一代的公版顯卡的PCB上就找到了USB Type-C介面的身影,很可能廠商正在為這個新的變化做準備或者已經準備好了。可想而知,一旦USB Type-C介面準備完畢,我們將看到繼VGA轉向DVI、在轉向HDMI和DP之後,顯卡介面發展史上最大的變革。尤其是在VR設備普及後,顯卡需要VirtualLink介面以實現音頻、視頻的統一傳輸。



▲之前曝光的英偉達新一代顯卡PCB,正面左下方介面部分赫然顯現USB Type-C介面。


除了台式機外,移動設備也是VR的目標市場。對筆記本電腦而言,USB Type-C埠並不是難題,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介面了,不過主要問題還是筆記本上的USB Type-C埠是從主板還是顯卡引出,可能廠商需要額外加入新的支持VirtualLink的USB Type-C介面。不過受制於VR比較狹小的市場,VirtualLink聯盟是否能夠說服筆記本電腦廠商在設計中加入支持VirtualLink規範的USB Type-C介面將成為關鍵,或者我們將只有在一些高端遊戲筆記本電腦上才能看到這樣的產品。

總的來看,VirtualLink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規範,它的出現重新定義了VR鏈接的方法,雖然目前VR並沒有像之前期待的那樣大受歡迎,但實際上各種VR技術和產品正在穩健的增長,更新一代的頭戴VR設備也會在這些新技術的引領下完成對老產品各種缺陷的修復,尤其是線纜連接方面VirtualLink的出現會徹底改革數據連接和佩戴體驗,這肯定會得到用戶的關注和青睞,畢竟誰不想使用更為輕巧自由的VR產品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型計算機雜誌 的精彩文章:

時尚的色號看這裡,vivo X21魅夜紫圖賞

TAG:微型計算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