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穎兒的參與 | 三屆博物學文化論壇

穎兒的參與 | 三屆博物學文化論壇


穎兒 



博物繪畫愛好者


2014年

開始關注博物學,進行博物繪畫的創作和推廣


曾為以下博物書籍繪製插畫


√《呦呦有蒿-屠呦呦與青蒿素》


√《燕園草木補》


√《崀山草木情》


√《滇香四溢》等


2015年11月

赴北京大學


參加中國首屆博物學文化論壇做發言

2015年12月

赴武漢/北京/上海廣東


進行博物繪畫傳播活動



還記得2015年11月,我有幸參加首屆博物學文化論壇的情景,那次是在北大哲學系的禮堂,我在大會上作了題目為《手繪植物之美,追逐博物之光》的報告。現在想來,那時我才業餘畫植物一年半,算是新手中的新手,居然在大咖雲集的會場發言,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2017年11月,我去商務印書館,參加了第二屆博物學文化論壇。一回生二回熟,會見老友,相聊甚歡,做報告(題目為《我的博物書籍插畫實踐與思考》)時也放鬆了許多。


前幾天,我去四川彭州白鹿鎮,參加了第三屆博物學文化論壇。


論壇上,通過了《白鹿宣言》(又稱《博物理念宣言》),屆定了博物學探究的不同層面,號召人們對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深刻反思,對博物學愛好者和博物學研究人員提出一系列準則要求。在此分享全文如下:

《白鹿宣言》


我們,作為一部分博物活動參與者,在此重申若干理念並提出相關倡議:


長期以來人類通過與環境的互動、機智地利用大自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但是,作為地球共同體中的一員,人這個物種的快速演化和一些行為損害了其他物種的利益,破壞了天人系統的可持續生存。


博物是人類感受、認知和利用大自然的一種古老方式。復興博物學意在傳承和發揚這一傳統,重申人類從屬於大自然這一基本事實。博物過程反思現代性的邏輯。博物活動在宏觀層面與大自然互動,強調通過親自觀察、體驗、探究,增強個體對大自然的感受力,更好地鑒賞自然之美,堅定合理利用大自然的信念。


博物自在而不忘自律,方能贏得尊重、做到可持續。應當知曉蓋婭的前世今生,學會感恩。應當不斷反思、約束自己的行為,減少博物活動對大自然的可能傷害。應當廣泛吸收傳統文化、民間智慧和現代科學中的各種有益要素,嘗試用非人類中心論視角看待世界,不誇大人類的算計能力和對大自然的改造能力,充分理解演化過程之精緻和複雜,推動保護生命的多樣性、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博物活動應當遵守法律,培養良好的探究習慣,慎重採集並善待標本。鼓勵對平凡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反對不適當的獵奇。鼓勵通過文字、影像、繪畫等多種形式展現自然物和景觀,反對為了某種特殊的拍攝效果而故意傷害動植物、破壞景觀。提倡分享,反對掠奪、霸佔大自然的物種、物產和優美景觀。


博物有先後,宜由近及遠,量力而行、漸次展開。熱愛家鄉及第二故鄉,重視地方性知識的收集整理。嘗試記錄在地景觀、物種、動物行為及生態系統的狀況,關注家鄉的生態環境變遷。對外來物種保持警覺。


培育博雅情趣,重視長程權衡。傳承徐霞客、李時珍、G·懷特、梭羅、繆爾、法布爾、利奧波德、R·卡森、K·勞倫茲、E·O·威爾遜等博物學人所實踐的博物學文化。


鼓勵採取「博物+」策略,有意識地在餐飲、旅行、城市規劃、工程與工業設計、藝術、教育、國學、保護區和公園管理等領域及日常生活中增加博物視角、融入博物情懷。推動各級教育部門結合當地條件開展多樣性的博物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增強生態保護意識。


我在第三屆博物學文化論壇上的報告題目是《博物與美》,從「當今社會,文盲可怕,美盲亦很可怕」談起,講到博物學探究是避免稱為美盲的好方法。


全美的大自然,無論是生物多樣性之美、科學之美、藝術之美,都令人不斷擦亮發現美的眼睛,感知美和記錄美,進而保持對美的敏感和直覺,更啟發著人們謙卑、敬畏、樂觀、好奇、感恩。





我在四年的博物手繪和博物傳播的實踐過程中,發現了「自然觀察筆記」,這不失為一種

沒有門檻的

老少皆宜的博物實踐方法。


在此,分享我的報告ppt部分截圖——





-END-



編輯 | 西遇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親子營|我是吃貨鳥,我為大清河代「鹽」
丰容 | 「摁力氣懵」,你真的懂嗎?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