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買款撥版生產銷售」的模式還能走多遠?給年輕設計師的一些建議!

「買款撥版生產銷售」的模式還能走多遠?給年輕設計師的一些建議!

原標題:「買款撥版生產銷售」的模式還能走多遠?給年輕設計師的一些建議!


冷芸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問題的討論及總結。這些分享屬於集體智慧的結晶。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人士受益!若想加入冷芸時尚圈,請加微信ruizhi-sheng,並務必註明冷芸時尚圈+姓名+職業+具體的入群理由並說明入群希望得到的收穫。本群只關注時尚行業內容,嚴禁發送廣告、低俗、社會、政治等不相關內容。違者將被退群及拉黑。



參與者:冷芸時尚圈1群群友


時間:2018.7.21

本次莊主:


Nancy-上海-設計


本科就讀船舶與海洋工程,大三開始投身服裝行業,現於外貿公司擔任設計師助理, 為公司品牌、國外品牌出款。


曾實習於獨立設計師品牌POLLYANNA KEONG,了解獨立設計師出款狀況;畢業後從事服裝(外貿)業務工作,了解美國、澳洲設計師品牌的出款習慣,對面輔料、版型、工藝等有較深了解;之後服務于海瀾之家,了解國內大型品牌公司出款模式及現狀。


討論提綱


Q1


國內女裝品牌公司出款模式(「海瀾之家」) &EXOM的成立與「暫時消失」


Q2


電商(網紅)品牌的衝擊


Q3

獨立設計師生存現狀 & 「設計」該何去何從


服裝行業產業鏈(設計——生產——銷售)偏向後端,即以服裝生產加工、分銷出口為主要產業模式和盈利點,在服裝業起步階段,低勞動成本使得服裝業更易通過製造、銷售獲益, 而最核心的設計研發階段並沒有被重視,設計師的作用更是難以顯現(文字來源:中國獨立設計師生存現狀)。


因此,中國雖然是世界服裝制業的出口大國,卻不是強國。多年來「低利潤、低價值」一直是行業界的陰影,服裝從業人員力求在其中找到一條出路,設計師更是如此。


時尚界對中國文化的覬覦。Met Ball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舞會)2015年以「中國:鏡花水月」為主題,從時尚、服裝、回話、瓷器、藝術和電影等方面探討中國文化對藝術創作帶來的影響,由此看出其對中國文化的極度渴望。


但Anna Wintour(《VOGUE》雜誌美版主編)認為中國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時裝,屬於本國真正的設計師,鑒於我們一直處於抄襲和模仿階段,始終無法跨越這道門檻。


整個行業的混亂。部分國人盲目追隨一線國際品牌,無心關注國內品牌;很多優秀的商人轉行做設計師,而優秀的設計師則轉做銷售。一些具備設計師眼光的企業家從國外批量購買時尚風格樣衣進行撥版生產售賣,低廉價格與前衛款式贏得較多消費者青睞,而此時撥版能力較強的版師的地位則遠遠超過設計師。


那麼,「買款撥版生產銷售」的模式,未來還能走多遠呢?今天和大家一同討論!


國內女裝品牌公司出款現狀


以下所有討論內容僅代表發言者觀點,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國內女裝品牌公司出款模式(「海瀾之家」) &EXOM的成立與「暫時消失」


a、


目前國內服裝整體趨勢如何?


討論如下:


Ann-杭州-服裝


電商網路化。


tina-廈門-1群副群主


整體來說,應該還在調整期,服裝的大趨勢女裝比男裝要好, 中性化服裝開始流行。


tina-廈門-1群副群主


我倒覺得中國人的消費力度提高,國外大牌在拉攏中國人民,希望刺激消費。

Nancy-上海-設計


對,國外品牌也需要中國這麼龐大的消費市場,所以需要從我們的環境中找出合適的元素/文化來運用。


danli-惠州-學生


我們沒有深刻的挖掘真正屬於中國人的深刻文化內涵。


Mia-上海-設計師


目前國內設計師,中國風很難提煉的好,大多弄得太過了。


Vincent鄭-上海-外貿和時尚孵化器


大家不要忘記78年開始改革開放。


tina-廈門-1群副群主


時尚的時間很短,但我覺得還有一個更能重要的原因,斷層,中國很多文化斷層,比如現在00後都喜歡的潮牌,也面臨很多品牌文化的斷層。

許丹茹-廣州-電商


我覺得還有一部分重要原因在消費者,很多國潮是一些獨立設計師在做,但目標人群卻是大眾,所以設計風格和目標客戶群沒有搭建好,導致不如國外某些大牌做得好。


Nancy-上海-設計


綜上所得:


①設計研發階段沒有被重視;


②國內設計師不能很好的/專心的挖掘本國文化;


③買款等方式可以直接獲得高效益。


這三個原因直接影響了國內女裝品牌的出款方式。


b、


國內女裝品牌公司出款模式

大環境下的「買款撥版生產取得良好效益」,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大型品牌公司迫切渴望抓住大眾消費者的心裡,贏得一席之地。


這裡僅以個人服務的公司「海瀾之家」為例,該公司女裝品牌有愛居兔(20-25歲)、OVV(25-35歲輕奢),以及今年年初宣布解散的EXOM。


各品牌有自己的團隊:設計總監、設計師、版師、設計師助理。 但鑒於該公司規模的龐大,單個品牌的供應商就多達上百家,各供應商之間擠破頭腦為品牌供款。


而這種供款方式就是供應商根據公司設計企劃,同設計總監或設計師出差日韓,買樣衣直接撥款所得,大多數時候都是原封不動的搬來,從面輔料到版型到花版。


在這種情況下,品牌設計師則只需要出20%的款,其餘80%的款都是由設計總監分配樣衣。


當時,我最大的疑惑就是,既然公司花了大價錢請國外企劃團隊做出了詳細的趨勢分析,為何整個品牌還是這樣的操作模式呢?


通常8-10月開發明年5-7月夏款,11-1月開發明年8-10月秋款,2-5月開發明年11-1月冬款,6-7月開發明年2-4月春款,當然適時會調整部分補款。


這樣的開發時間按理是完全夠設計師獨立出款的,但是鑒於品牌需要更好的市場接受度,即良好的動銷率,設計總監們還是選擇「買款撥版生產銷售」。


討論如下:


Q1:你所了解的中大型服裝品牌公司的出款模式是怎麼樣的?

tina-廈門-1群副群主


基本上是去市場看流行趨勢,然後根據企劃將與主題相配的圖片挑出來。


Q2:如何提高出款命中率、帶動品牌動銷率?


Nancy-上海-設計


設計時間的控制。


主要把控在於設計總監,其次是設計師,最後是設計師助理。每個禮拜/每個月根據安排的任務「色系、廓形、印繡花」出款,及時同上級報告。


這就需要設計師們提高自己款式的命中率,即「如何快速準確的把握每一季度的核心」。


新款的出處。


大多數公司選擇抄款,主要源於設計總監對於設計師的不信任,或者說設計師出的款不能適應市場。


根本原因是設計師本身對於複雜結構的不理解,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平時做好版型的積累工作,在看到不錯的樣式(整體、部分結構)時,可以同版師多交流,在這種長期問答探討的模式中培養自己良好的結構聯想能力,為日後自己出款打下紮實的基礎。

Miss you-廣州-時尚買手


也有設計師由風投投資發展起來的,「班曉雪」就是經典案例。


Q3:其他品牌女裝公司出款模式或現狀。


朱大仁-廣州-設計


商業化的品牌,個人就覺得「之禾」做得不錯,在各大SHOPPINGMALL銷售數據也都是靠前的,但是之禾就稱不上設計師品牌,只算得上是服裝企業。


Vincent鄭-上海-外貿和時尚孵化器


之禾的品牌文化還是不錯的,很多品牌公司為了轉型而轉型。


c、


EXOM的成立與「暫時消失」


EXOM是海瀾之家於2017年7月成立的輕奢品牌,80後為主導市場,消費者心理是「CELINE的品味+COS的預算」,即「實用+精選」。

以下是女裝市場總覽圖:





(圖片來自EXOM品牌先導)


由上圖,可知前期的品牌定位是很準確的,但是在開發款式的過程中,品牌設計師並不能很好的發揮個人風格並且同其他風格相融合,延續了一貫的「買款撥版生產銷售」,使得品牌最終呈現的組貨太接近愛居兔的整體風格,而背離了最初的品牌定位,故而最終解散。(當然這也涉及內部決策)


由此可發現,「買款撥版生產」固然能在一定時間段贏得一批消費者,但長此以往的抄襲,會發現最初的品牌故事根本站不住腳,消費者也給不了品牌足夠的忠誠度/附庸度。


討論如下:


Q1:大家所知道的一些品牌的解體及其原因,可簡單分析?


朱大仁-廣州-設計


深表認同!這種品牌企劃定位我們以前也做過,但做著做著就不行了。


鍾金時-北京-採購


企業只想賺錢,沒有好的產品,現在服裝同質化太多了,產品不行。


Vincent鄭-上海-外貿和時尚孵化器


Sandro、Maje我也覺得越來越大眾化。


Nancy-上海-設計


對的,現在很多開網紅店店客人找我們訂做,一開口就是我要法式優雅風,參考品牌就只是Sandro、Maje。


朱大仁-廣州-設計


我真的不能理解?Sandro、Maje,憑什麼買那個單價,之前去杭州看了Sandro、Maje一個中國代設計加工廠談合作,然後看了?Sandro、Maje那些用料就和一般的買啥區別啊,款式也覺得不怎麼樣。



電商(網紅)品牌的衝擊


電商(網紅)品牌「買款撥版生產銷售」模式是最早得到廣大消費者回應的。 如ROSE LING LING 、FANO STUDIO這些頗具設計感的獨立電商品牌,基本都是以日韓小眾品牌(RECTO、PAUL&ALICE、SOONSU等等)為基準,直接或稍作修改的抄襲。


他們的上新非常快,通常參考品牌一上新款,他們基本能在7-10天內出複製版,而很多中大型品牌公司還將這些款式作為明年的款式,這就明顯落後於這些電商品牌,也較大程度上失去一批趕潮流的消費者。


品牌公司如何給出更新穎的款式?設計師如何更改款式?


設計師平常做好素材分類,就我個人習慣而言:


1、按領、肩、袖、腰、下擺分類保存,便於日後看到合適廓形時,將這些元素運用上去。


2、當然這也少不了平時的審美積累「什麼廓形可以用什麼元素,整體風格是否正確」,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討論如下:


moki-深圳-品牌設計


網紅店感覺全都一個樣,逛幾個店就像一個店,還有一批搞預售模式的,看市場反應去訂貨。


廖若愚-倫敦-服設學生


前幾天看見一網紅抄襲劉清揚的設計,微博下面還一堆人叫好說:「劉清揚原創又怎麼樣,貴了活該賣不出」,感覺國內版權意識基本為零。


呂曉康-上海-買手


重運營,不重設計,服裝只是他們賺錢的一個東西而已。大品牌也只是在抄競品,不出錯。 還有消費者也光注重外形,不知道實際服裝的面料和穿著體驗等方面,這些都是截然不同的。


tina-廈門-1群副群主


對的,所以這些品牌都是大量鋪貨佔領市場。


呂曉康-上海-買手


現狀就是北方工價高、價錢降不下來、量也不大,都在抱團到處參加訂貨會,但是價錢高賣不動,疲於奔走。


鍾金時-北京-採購


我對服裝產業的思考:


1、產品不過關,服裝的面料質量不過關;


2、設計不好看;


3、知識產權保護不好;


4、不會宣傳和推廣。


服裝一要好看舒適,而要體現消費者的品味、趣味、身份、地位、別人對他的認同,最重要的還是服裝的質量和品質。



獨立設計師生存現狀 & 「設計師」該何去何從?


a、


獨立設計師生存現狀


找不到好面料、找不到加工廠、找不到穩定客戶是國內獨立設計師的真實現狀(文字來源:中國獨立設計師生存現狀


年輕設計師更多地會傾向於經營個人品牌,但新品牌的成立並不容易:出資設計、創辦工作室、員工的僱傭、後期宣傳和銷售等等都需要親力親為。


此外,獨立設計師與普通消費者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設計師的創意難以被接受,鑒於其較多忽略了市場。


2015年,本人曾於POLLYANNA KEONG品牌實習,該品牌主要以配色、花版引人矚目。當時的銷售渠道有D2C、尚品、網易等電商平台銷售,類似淘寶;其次是藝人的品牌效應。


當時曾與YIGUE(上海亦谷服裝有限公司)合作,對於大公司給出的既定配色,獨立設計師並不能很好地提交令彼此滿意的作品,獨立設計師需要削減個人品牌的很多前衛點去迎合市場,不斷調整易被接受的流行趨勢及元素,而這種磨合對於很多年輕的獨立設計師品牌都是較大的煎熬。儘管發布秀上光鮮奪目,但後期的動銷率卻讓設計師和公司擔憂。


當然,近兩年,網路的衝擊(服裝電商平台的推廣、設計師參賽節目的錄製、明星的品牌效應)使得更多獨立設計師品牌被推上風口浪尖,更多人願意買單這些個性鮮明的款式,90後、00後居多。


有人認為獨立設計師品牌能較大程度的保證品牌的協調性,設計師能在個人品牌中遊刃有餘,無需時時刻刻迎合大眾市場。 這也是較多剛畢業的設計師更願意開個人工作室的原因。


拿POLLYANNA KEONG舉例,15年至17年這兩年中,品牌需要不斷更新每一季度款式,同時投資幾個藝人,若不是王子文在《歡樂頌》里穿了幾套該品牌的衣服,恐怕很難迎來品牌的春天,設計師還是得繼續投資藝人,這筆開銷還是很龐大的。


因此,剛畢業的年輕設計師,還是需要在企業里工作一段時間,對品牌和市場把控到位了,對面輔料工藝都熟知了,再考慮經營自己的品牌。


討論如下:


呂曉康-上海-買手


剛畢業的設計師,不想給別人打工,這是很多獨立設計師的想法。 出國留學花了那麼多,給人打工一個月能一萬多麼,慢慢熬坐不住,何況現在好多公司也不是好好在做設計。


tina-廈門-1群副群主


是,公司都要求利益最大化,哪有空給你時間慢慢想款。


朱大仁-上海-設計


是這樣的,現狀經營一個品牌需要的資金背景及對老闆創始人的人脈要求太高,不是輕易就可以做成一個品牌的。


廖若愚-倫敦-服設學生


嗯嗯,感覺剛畢業什麼都不懂就創建品牌挺難的,錢也會打水漂的,還是得好好積累。


彼伏的設計師以前是建築設計師,他們的店面很有特色,屬於舊城改造。前幾年很多報道,關注度特別高,現在做得挺好,拿了很多融資。


tina-廈門-1群副群主


POLLYANNA KEONG也是買版改款?或者買版各大網站扒圖


Nancy-上海-設計


不是的,POLLYANNA KEONG讓我很敬佩的一點就是設計師從來不買版抄款。


很多獨立設計師品牌基本都是「任由設計師們發揮的」,不會局限設計師們的思維方式。 包括之前合作過的AWAYLEE,他們的團隊也都不會買版抄款,會給設計師足夠的開發周期(6-7個月),同版師不斷溝通,打出合適的版型。


我記得三年前給Pollyanna Keong出款的時候,和設計總監講述自己的款參考圖片是哪幾張,她能很快get到我的點,我也會儘快出款式圖給到她。


但是後來在其他公司,出款必須要找到設計總監完全認可的圖片,她不接受你的任何描述,也不接受你的款式圖效果圖,就是需要你找的圖片所呈現的風格是她要的,才會讓我們開發。


朱大仁-廣州-設計


之前做過一個設計師品牌,就是完全要自己去開發款,要求也很高,過款很嚴。


Quella-深圳-COO


設計師多為感性群體,掙錢就是把好的產品設計銷售出去。原創設計師、獨立設計師,都很缺營銷意識,感性和理性結合也缺少團隊、資金、渠道、包裝、理性商業思維,完整配合的供應鏈。


Quella-深圳-COO


獨立設計師沒有什麼總監,團隊的?


Nancy-上海-設計


總監基本就是品牌創始人,很多獨立設計師本身不願意再找合伙人的,因為風格理念能融合的很少。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獨立設計師品牌是有設計團隊的,設計總監只需要把控品牌整體風格


Vincent鄭-上海-外貿和時尚孵化器


需要有商業的合伙人。比如密扇模式就是丈夫負責商業,妻子負責設計和供應鏈。


朱大仁-廣州-設計


是的,欠缺銷售和商業的東西


Quella-深圳-COO


原創設計師成為品牌,都是從批發貼牌做起來的,得先掙錢,深圳的顏諾國際啊,作品都是從批發貼牌發展到品牌,然後不行了又回到市場做批發了,輝煌的時候都是國外設計師團隊,規模上也有百家實體。


呂曉康-上海-買手


不在於一時的設計好壞,關鍵是持續性和變化。


b、


設計(師)該何去何從


公司新來的畢業生都埋怨設計工作的繁瑣,從選面料、定款式、印繡花、工藝、版型及修改等等,其實這些都和畢業設計如出一轍,並沒有複雜到那裡去,工作中日積月累的經驗都是日後的寶貴財富。我們更該做的是歸納總結。


Q6: 設計師如何擺正這種浮躁的心態?


我在做服裝業務翻譯客人批版意見時,就經常斟酌總結其中的版型問題,這也是去到海瀾之後,對於一些基本版型能給出準確到位的意見的基礎;


當然也在現在的設計工作中,能較好地分析出準確的結構,再給到版師打版,方便了整個操作。


作為設計師,我們在出款時,應該綜合考慮工藝、紙樣,不要讓版師一遍遍地發出「設計師怎麼了,不就是抄款么/ 你怎麼抄個款都抄不到精髓」,這樣的局面讓彼此都難堪。


其實只要有心,無論自己是做理單、面料、工藝、設計或者其他服裝相關工作,都是能從中總結很多的經驗。


當然,也有些人覺得自己壯志難酬、品牌理念與自身設計理念不符,想做獨立設計師,按照自己的意願出款。


那大抵還是沒有認清市場的現實,很多時候自己開發的款被設計總監否定的時候就應該知道,消費者的否定會比這更殘酷。


而我們應該做的是摸清市場/消費者的心裡、消費習慣,再將時尚的東西融入進去,繼而灌輸給消費者。當自己有能力出一組貨了,知道什麼樣的款式好賣、如何加入新穎的元素了,才可以說「邁入獨立設計師更穩健了」。


在海瀾工作時,我才了解到什麼是市場,才了解到設計本身並非天馬行空,當我能從容面對每一季產品動銷率時,我知道自己能適應設計的大環境了。


最後,有些畢業沒多久的設計師會說「我要轉做買手了」。 如果你連基本的設計師的工作都無法勝任,那很大程度上是不夠專業去擔任買手工作的。


儘管買手這兩年很熱門,國內較多女裝品牌都設置了該職位,但你真的具備買手的職業要求了嗎? 能把握住品牌的整體風格,並正確引導設計師往適合自己品牌的流行趨勢走嗎?


公司給你的預算也是有限的,如果你買了100個款,最終選上的只有10個款,那公司勢必質疑你的眼光/審美,設計師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出款,也會對你的決策有所質疑。


下面重點說一下,買手主要工作職責:


①關注流行趨勢和各大時裝秀場及時裝雜誌,收集流行資訊和圖片,對流行有敏銳的「嗅覺」,能迅速準確的發現時尚熱點;


根據銷售計劃制定年度季節性的購貨計劃;


制定下一季度流行趨勢PPT,其中包括流行元素、色彩、廓形、結構、面料、圖案等,供設計師故事板的參考。


②分析滯銷存狀況,暢銷款及滯銷款的數據分析,了解不同地域消費和經濟水平,分析往年銷售數據並預測未來市場;


③走訪批發市場、百貨商場、外貿市場,收集情報和市場諮詢; 定期走訪門店,了解消費動向和售後反應, 了解自身品牌優劣,熟悉周邊品牌的商品狀況。


④定期與設計師溝通交流,提供流行趨勢APP,傳遞市場動向和流行諮詢,為設計師提供參考意見,協助設計師對採購樣衣進行改款---廓形、顏色、面料、圖案、工藝等等。


⑤與商品經理交流溝通,挑選優勢產品,確定佔比、數量、品質要求、價格、成本、生產周期及海報款。 跟進生產進度,監督成品納期,保證產品按波段按時上市,協助生產部進行質檢驗收,保證上市商品的質量。


⑥掌握上市新品的定位、特徵、賣點、注意事項、陳列、商品分配和調撥。通過培訓和店長會議的方式,向市場部的零售人員傳達銷售技巧和品牌價值。


⑦ 執行買手需要負責區域內或其他區域貨品的調、並、歸;協助區長進行單店貨品和陳列管理;獨立完成單店訂貨。


基於以上幾點,我認為,只有把基礎打紮實了--面輔料特性、工藝、版型熟知,品牌整體風格、每一季度趨勢走向把握準確,再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才可能說讓自己有質的突變。


討論如下:


tina-廈門-1群副群主


如果要做獨立設計師,個人覺得在品牌公司不應呆太久,太久有種程式化 。


呂曉康-上海-買手


我也不建議去公司,但是一定要有人指導,否則還是先去公司熟悉面輔料、工廠或者渠道資源吧,自己做自己想做的設計,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別忘了就行 。


凌芯-廣州-設計供應鏈


我覺得在品牌公司做事,對未來職業發展或者說是事業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它和在工廠、批發業什麼的完全不一樣,能得到的提升也是多維度的。


包括像品牌公司會有技術部總監,那在批版和廓形版之類的上面,你可以學到很多。


能賣出去的,又是合理好看的新元素的,才是好設計,設計師不是光懂得審美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跟緊市場,並且盡量走在市場前面。


廖若愚-倫敦-服設學生


在學校的時候好好學基本功,上了社會也得好好積累,學習是終身的事,慢慢積累總有回報的。


Vincent鄭-上海-外貿和時尚孵化器


挑選面料對設計師是蠻大挑戰,國外的設計師這方面比較強。


Nancy-上海-設計


是的。很多國內畢業生對於面料特性了解的不多,主要還是面料市場走的不多,自己出的款也不多,再加上平時的總結不夠,直接影響了自己出款的速度、也加重了難度。


而我以前的國外客人都是根據面料出膠囊系列的。


凌芯-廣州-設計供應鏈


配面輔料去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很多初級設計師會想當然。


呂曉康-上海-買手


我見過很多廣州深圳的設計師,都覺得設計太簡單了,學得一手東拼西湊的本領,以為那就是設計 。


呂曉康-上海-買手


同時也需要為所採購的供應商負責,負責他們不被你所在的公司坑,和在一定條件下幫助他們成長起來把貨品做的更好,同時買手也要對消費者負責,不引偏他們的消費觀、美學觀念。


對自己品牌的品牌調性負責,老闆不一定什麼時候都是對的,敢於和老闆去質疑,去為自己所看中的貨品提出合理的建議和保留的建議,為自己分析的趨勢勇敢提出你的看法,不為假數據做辯解、不為數據找理由,同時還要更冷靜分析數據真實的原因。


同時買手是協調各個部門,能起到樞紐的作用,他並不偏向一方,偏了都會影響正確的決策。



莊主總結


作為年輕(剛畢業或畢業沒多久的)設計師,應從自身做起,借鑒大牌是可以的,學會找准品牌基點,把握品牌風格,先學會組貨--將相近風格的款式類比,加入個人創作元素,形成和諧統一的系列風格;


在長此以往的款式開發中,一點點加入帶有個人風格的元素,才可能逐漸形成個人風格。


這也便於日後個人品牌成立時,不至於面臨「出的款沒人買單」的窘境。


此外,個人更建議畢業生進入企業工作,工作中的確能積累較多經驗,無論是面輔料還是版型工藝,都能更好的輔助日後的設計;


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設計的能力,學會跟著企划走,從每一季流行趨勢中提煉適合自己品牌的元素、廓形及色彩,更好地了解整個市場(大公司各個款都有對應的動銷率分析,設計師可以按周/月查看,也可以去門店看哪些款式更受歡迎)。當自己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了,才可能說將理念融入作品,呈獻給大眾。 而這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


當然,作為懂設計且有能力做設計的國人,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多地挖掘本國文化? 將其融入個人設計中,將中國文化底蘊帶給並影響世界,畢竟時尚界這麼多設計師想挖掘中國文化,卻依舊無所得。


我們可以將重心放在「中國文化底蘊的展現」。 最快速簡潔的方法是,多研究一些展示傳統文化理念的品牌,如:之禾、上下、密扇等等,從中領會品牌的每一季新款是如何緊扣品牌主旨的。


同時,也希望有一定經驗的「設計總監」能真正意義上尊重設計,引領新一批設計師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而不是單純服務於企業,只考慮盈利而喪失基本的美感和初衷。


Reference lists:


康石石.中國獨立設計師生存現狀.2016.7.29


EXOM品牌先導.2017.5.7


現本文已開通打賞功能,歡迎大家給莊主打賞。打賞金額(若有),將在文章發送後的次月10日統一由冷芸助手轉發給各相關莊主。


總結整理:Nancy-上海-設計


編輯:Ruizhi Sheng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今後更多的討論也歡迎大家來分享!


芸也開設以下培訓課程,歡迎報名!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如想了解課程內容,請點擊「試聽」


本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誠意原創。如果您閱讀後感覺有所收穫,感謝您至少能做以下1件事:點贊,轉發,關注,打賞。感謝您對知識的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芸時尚 的精彩文章:

想成為職場達人,這些著裝關鍵詞你get了嗎?
服設人都在關注哪些國內知名獨立設計師?

TAG:冷芸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