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的朝代都是開國時候殺功臣,這個朝代卻是從開國殺到了亡國!

別的朝代都是開國時候殺功臣,這個朝代卻是從開國殺到了亡國!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朕聽

(zhentingwx),

給皇上講一個特別的人物故事




歷來開國功臣與皇帝都不太好相處。漢朝開國時殺韓信、彭越、英布,南朝每代開國,清洗功臣都是必備套餐。北宋削奪大將兵權,南宋殺岳飛、貶韓世忠,明朝火燒慶功樓的故事更是民間傳說的常備材料。




殺功臣特別是武將,進而集中兵權、強化君主權威,這是落後的封建統治術的題中之義。這種慘無人道的統治術由於和人性、道德相悖,故而歷朝歷代雖然不得不用,但也不敢多用。











唯獨大隋朝,似乎和功臣們過不去,從開國到亡國,一直在和功臣、重臣較勁,殺了無數、貶了無數,直到殺的滿朝都是奸佞無能之輩,大隋朝跟著亡了國。




我們看看隋煬帝父子都是殺的什麼人:




1、敵對勢力一個不留



隋文帝篡了北周大權之後,北周遺老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起兵造反,聲稱維護大周天下。隋文帝派兵征討,將尉遲氏、王氏滿門殺絕。當然,這種情況換到哪朝哪代哪個皇帝,對敵人進行肉體消滅是最徹底的辦法。這一點,倒是無可非議,畢竟成王敗寇嘛。




2、功勞太大的有選擇地殺




那麼自家陣營的人,功勞高、兵權大的武將怎麼處理?隋文帝父子沒有東漢光武帝寬大仁厚的胸懷,卻有西漢高帝的雄猜之性。隋初武將中功勞最大的,以韓擒虎、賀若弼、楊素、虞慶則、王世積等為首。韓擒虎激流勇退,楊素入參政事,都離軍權較遠,避開了猜忌。虞慶則戰突厥戰功昭著,開皇九年升為頂級武職,十七年時他亦萌生退意,不想繼續掌兵。嶺南土人造反,隋文帝有意讓他老將出馬,他卻再三推脫,惹的文帝大發雷霆。他無奈之下領兵出征,到了湖南潭州,他出於武將本能反應,觀察山川形勢後說,此地險要,如果守得其人,又足糧足兵,必是易守難攻之所在。文帝聞言,以為虞慶則存心造反,於是案驗其事,不由分說殺之。










3、立過大功但犯了錯的照殺不誤




北周舊將梁士彥、宇文忻、王誼、元諧等人,在隋初戰爭中都立過大功,諸人入隋之後,由於只懂軍事不善政事,漸漸被疏遠,諸人相與密謀,企圖進行武裝叛亂。這些人的未遂謀叛事件,其實不過是牢騷太盛,想引起文帝重視給予關照。不過他們都打錯了算盤,腹黑的文帝從不跟他們啰嗦,一道令旨,全殺。




4、沒用的也殺



文臣劉昉,是北周宣帝時的機密近臣。周隋易代之際,劉昉及時地給楊堅送去周宣帝病重的消息,串通楊堅一系人馬,偽造宣帝遺詔,令楊堅為輔政大臣。隋文帝之所以能從一幫北周大臣中脫穎而出佔得先機,劉昉居功至偉。




不過這位劉昉本性不良,是個十足的投機派,又沒有什麼本事。隋文帝起初把他用為心腹,發現他根本處理不了繁重的政事,於是只給其優厚的經濟待遇,而將之排除在決策層之外。新朝建立後,隋文帝的舊班底人馬個個出將入相,劉昉卻越混越差,牢騷也慢慢大了起來,後來竟然與梁士彥合謀造反。事發之後,文帝絲毫不念舊日之功,將劉昉誅殺。




5、嘴賤的也殺




賀若弼父子兩代都是嘴賤之極者。他不服高熲楊素,每每口出狂言,又埋怨文帝不會用人。好在文帝沒被惹急,只是貶官,並沒殺他。到了隋煬帝朝,賀若弼早就遠離了軍權,是個空頭老功臣,雖然嘴賤的屬性一直未變,但也就發發牢騷,他的話既影響不了別人,更影響不了朝政。然而在傲嬌的煬帝面前,腹誹都是罪,何況於公開議論朝政!煬帝一道令下,殺!










6、忠臣只要站錯隊也殺




高熲(音jiong)之死是隋朝最大的冤案。高熲本是隋文帝微時的臣子,他出則為將,入則為相,在謀定篡周之策、平定三方之亂、消滅南陳、北擊突厥等大事中立下了無人可比的大功。隋初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大政,都是高熲議定推行的,開皇之治的盛世,高熲居功至偉。故而高熲在時,楊素雖然驕橫,官位排序始終是高第一、楊第二,楊見高從不敢有異議。




隋文帝廢立太子、晉王楊廣密謀大位時,高熲堅定地站在楊勇一邊,結果不但惹怒了文帝、獨孤皇后,更是站在煬帝的對立面,他一度被罷官、除名,跌入政治谷地。煬帝即位後,假惺惺地把高熲召還朝中委任高官,但外示尊崇內實疏遠,沒有進入到宰相決策圈子中。後來因為高熲數度非議煬帝鋪張浪費奢侈過度,被下獄處死。




7、來了勁連沒錯的人也殺




大將史萬歲是個純粹的武將,他幾乎不參與朝中政治鬥爭,不黨不附,只管打仗,按理說應該是良心軍人的代表。然而即便如此,在波詭雲譎的有點變態的大隋政局中,仍然不保險。史萬歲北擊匈奴歸來,因為楊素奪了他的功勞,於是帶領一幫受屈的將卒到朝堂向皇帝辯白。不巧當時隋文帝正因為廢太子楊勇的事大發脾氣,發狠話說追究太子黨羽之罪。楊素趁機向文帝進饞說,史萬歲回朝不先來見陛下,卻去東宮朝拜太子。文帝立時火冒三丈,到朝堂接見史萬歲,史萬歲不知就裡,語氣激烈地申辯楊素貪功欺眾,文帝大怒,當場令侍衛杖責,活活把他打死在堂上。事後文帝回過味來,非常悔恨遷怒於大將,下詔褒揚其功。然而人都死了,說點好話管什麼用,朝臣見此情景,無不自危。











8、異見分子也殺




御史大夫張衡,早年就在晉王楊廣幕中為佐官,主臣關係十分密切。隋文帝臨崩時,他與楊素等人串通一氣,封鎖宮內消息,幫助煬帝順利登位,可算得上煬帝最最貼心的大臣。




不過張衡雖然在易立太子中立了功,只不過是各為其主,他本身也是有忠骨的臣子,在朝政上也有自己的見解。煬帝嗣位後大興土木,張衡對此頗有微詞,他利用與皇帝的親近關係屢次進諫,希望煬帝停止過激的營建事項。煬帝對此頗為反感,把張衡貶出長安,到汾陽擔任營建興宮的主管,故意噁心這位老功臣。張衡雖經挫折而不改初心,仍然屢次諫言,而且在家中也多次發牢騷指責煬帝。後來惹惱了煬帝,終被賜死於家中。




張衡之死,不單是皇帝情分薄的問題,而是隋煬帝推行既定國策的犧牲品。用張衡的人頭為阻力重重的營建政策鋪路,這是煬帝的帝王心術。然而如此一來,天下皆知皇帝視萬民如草芥、視功臣如路人的秉性,萬民離心、眾叛親離也就不遠了。




作者:

票非人,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吳用遞出邀請函,推舉林沖當老大,為何林沖卻嚇得馬上拒絕?
成吉思汗之後,強大的蒙古軍隊,為何沒能攻下一座釣魚城?

TAG:魚羊史記 |